中華十大外星人嫌疑的古人

中華十大外星人嫌疑的古人

中華始祖黃帝或是外星人?秦始皇親自接見過外星人嗎?我們認為是科學的,可能是我們相信的神話;我們認為是神話的,可能是我們不懂的科學。 以這樣的思路來思考中國歷史,可以假設一些人有可能是“外星人”:

1、盤古(開天闢地)

假設盤古是個外星人,具有高度發達的科技水平,來到地球尋找新家園什麼的。他發現當時的地球還被濃厚的有害氣體包圍,看不到日月星辰,更無法居住。於是開動星際設備清除有害氣體,使地球得以見到天日,各種生物才有了產生演化的可能。後來的人們無法理解先進的科技水平,於是簡單形象地創造出“盤古大神開天闢地”這個神話故事。

2、女媧(補天造人)

假設女媧是另一個外星人,後於盤古來到地球。她做了兩件大事:補天和造人。可能是由於盤古清除地球有害大氣層的時候下手過狠,弄得地球大氣極其稀薄,不適合生物進化發展。就象我們現在常說的“臭氧層空洞”一樣,天上(地球大氣層)到處是窟窿。女媧一看這不行啊,就動手修補大氣層。這個過程實際上是以氣補氣--燒煉地球上的固體物質(石頭等),變成氣體飄到空中,增加大氣密度。於是神話就說“女媧煉五色彩石以補蒼天”。誰形單影隻了都會寂寞,外星的高智慧生物也不例外。於是女媧搞了個生物實驗室,照著自己的樣子做實驗,研究基因排列、高分子合成什麼的,終於搞出了後來的人類。

女媧又稱女媧娘娘,鳳姓,生於成紀(今甘肅靜寧縣),一說她的名字為風裡希(或為鳳裡犧)。是中國歷史神話傳說中的一位女神。是中華民族偉大的母親,她慈祥地創造了我們,又勇敢地照顧我們免受天災。是被民間廣泛而又長久崇拜的創世神和始祖神。她神通廣大化生萬物,每天至少能創造出七十樣東西。

女媧氏族發源地,文獻不見記載,但根據伏羲與女媧的關係,女媧故里也應在古成紀範圍內。酈道元《水經注》在講到渭河支流葫蘆河時特別提到該地古老的女媧祠。在葫蘆河畔,與大地灣相距不遠的秦安隴城鎮,有女媧洞,又有女媧廟,祭祀女媧 ,隴城又稱“媧皇故里”。女媧也以風為姓,至今其地有風臺、風瑩、鳳尾村等地名,均與女媧氏有關。

山東省日照市南的堯王城遺址一帶有女媧補天台。女媧補天的故事據說是發生在處於東海之濱的山東省日照市的丘陵地帶。在距離日照不遠的天台山極頂(現在是日照湯谷太陽文化源旅遊風景區的一部分),在依山抱海的群山之中,補天台高聳在上,神鰲低臥臺下,神蹟茫茫,山岩蒼蒼。對於故事的出處,清朝琅琊人王隕的文章裡面有記載(見附件)。連女媧煉石用的五色土都是出自日照。《史記.正義》引《太康地記》記載:“城陽姑幕有五色土,封諸侯賜之茅土,以為社”。日照商時屬姑幕,漢代歸城陽。後來羲和氏族用此女媧補天台作觀象臺,又稱觀星臺,現在遺蹟尚存。

3、黃帝(乘龍飛天)

傳說黃帝在幾百歲的時候,乘黃龍昇天,留給我們萬世膜拜。一個人不可能活到幾百歲,所以大家認為這是神話不可信,可是如果他是外星人呢?也許活幾百歲就很正常。那條黃龍,應該就是一條黃色的宇宙飛船,一架可以隨意變形的先進機器。根據地球上各種生物的樣子集思廣益,飛船就變成了我們後人熟悉的龍的形象。這樣飛船回到外星報告科考成果,就很形象生動了,簡直就是一個標本大采集啊!我們現在看不到龍了,因為外星飛船不是經常來。還有皇帝和蚩尤大戰的時候,請九天玄女來助陣,這更加說明他是外星人--他去外星老家搬了救兵來了。

中華始祖黃帝或是外星人

《史記》上有這麼一段話:“黃帝採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鼎既成,有龍髯垂胡。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後宮從上者七十餘人,龍乃上去。餘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髯,龍髯拔墜,墜黃帝之弓。”

黃帝用在首山採集的銅鑄成了一個鼎,鼎成了“龍”就出現了。這個鼎這麼神奇,難道它有什麼神秘的力量不成。很可能是這樣,那個鼎就是個類似電臺之類的東西,黃帝把做成之後就向他的同伴發信號,結果“龍”就來了。那麼這條“龍”又是什麼呢?很可能是一架雪茄型飛碟。熟悉 UFO 的朋友都知道,飛碟分兩種一種是碟型的,一種就是雪茄型的。雪茄型的飛碟的樣子跟火箭有些類似,說到底就是多次可重複使用的火箭,但比現在的火箭要先進的多。它使用的動力可能是核能或其他一種能源,否則司馬公就該加寫一句“龍吐火而下”了。

再看下面,“有龍髯垂胡”,龍鬍子垂下來了,其實是飛碟的支架下來了。大家看電視電影裡的飛碟在降地之前都是先垂下它的支架。黃帝和他關係很近的七十個人就上了飛碟,這七十多個人估計也可能是外星人。“龍乃上去”,飛碟關門開始起飛了。再看下面,“餘小臣不得上”,其他的小臣上不去了,因為飛碟的門已經關了。“乃悉持龍髯”,上不去,那些小臣就都抱住了“龍髯”--也就是飛碟的支架,希望藉此跟黃帝一起昇天。“龍髯拔墜”,飛碟起飛支架自然也就收起來了,那些小臣也自然就掉下了。

通過近年的考察和思考,竊以為中華始祖軒轅黃帝或許是個外星人,其隨從和當時的神話人物,大多是天外來客。筆者知道這是一個重大而嚴肅的課題,就好像宇宙起源、地球起源、人類起源等課題一樣,許多科學家、歷史學家、人文學家引經據典、皓首窮經才形成各種不同的學說。而決定採用另一種思維方式來思考中華文明的起源,僅僅是為業內專家提供一種研究的思路與方向。

黃帝,姓公孫,名軒轅,是中國人公認的中華民族的遠古始祖。神話裡說他的相貌生得奇怪,長了四方臉,不但是至高無上的天神,也是人間的一代君王。令人數千年來一直困惑的是,他從哪裡來,為什麼天生神力與智慧,為何那麼高壽?與他同時肇始中華文明的那批神話人物,如伏羲氏、神農氏等,為何個個都那麼神奇?為何那個時代有那麼多發明創造澤被萬世?

2010年7月拜謁中華聖地黃帝陵,站在傳說黃帝乘龍昇天的龍馭閣上,橋山的山水風情,人文景觀盡收眼底,而導遊講述的黃帝昇天的故事卻叫人浮想聯翩。筆者困惑不解的是黃帝對宇宙天文之事為何情有獨鍾,莫非具有非凡智慧的他,真的是天上來的嗎?不然他為何叫羲和與常羲分別負責觀測太陽和月亮,叫臾區觀測行星?難道是為了方便隨時與他的故鄉星球聯繫?筆者察看橋山周邊的地形地貌,想象遠古洪荒時代的某一天,黃帝一行乘宇宙飛船自太空降臨,這地方地形開闊,居高臨下確實比較理想。這樣想來,許多疑點不由得豁然開朗。

黃帝降生之時,天地鴻蒙,正值我先祖茹毛飲血的矇昧時代,黃帝帶來了無數的發明創造,大到社會制度,小至日常用品,成為中國上古文明與文化的集大成者。他教人建築房屋、縫製衣裳、製造車船、打造兵器、教練陣法;他還是一位偉大的音樂家,發明了笛、琴、簫等樂器,把人類聲音分為五個主音階、十二個副音階;他又教人用泥土製成陶器,沿用至今;他制定聞名世界的井田制度??

奇怪的是,黃帝部屬也會發明創造。他的妻子嫘祖發明了養蠶抽絲,中國以絲織品獨步世界四千餘年,完全是拜她所賜;其他大臣如倉頡發明了文字,隸首發明瞭算術,容成發明了曆法;史皇作圖,雍父造舂和杵臼。

黃帝在位約一百年,有說他活了152歲的,有說111歲的,總之不同凡人。公元前2598年,更奇怪的事情發生了,他命人在陝西黃陵橋山山下鑄了一個大鼎。傳說大鼎鑄成的時候,天忽然開了,降下一條黃龍來迎接他,黃帝和他的隨從人員70人跨上黃龍,乘風冉冉而去。為什麼要“鑄大鼎”?“鼎”者,鍋也,想一想現在的天文儀器吧,莫非那個“大鼎”就是現代宇宙飛船的導航儀器?降下的黃龍就是宇宙飛船?一夜之間,黃帝和他許多法力無邊的部屬就這樣人間蒸發了。

我們經常爭論一個問題,人是學而知之還是生而知之。一般的事實是,實踐出真知,那麼在遠古蠻荒時代,黃帝及其部屬一班人的智慧、知識、技能是從哪裡來的呢?合理的解釋應該是,從天上帶下來的,亦即從其他有智慧生命的星球上帶來的。

人類發展的歷史由於有了文字的記載而稍顯清晰,但天災人禍戰爭不知又中斷了幾多文明的軌跡。蹊蹺的是,遠古時代黃帝譜寫的業績,沒有見諸倉頡留傳的文字,而只能成為炎黃子孫口口相傳的神話故事,這就是事情本身的神秘之處。而留下的千古之謎使我們至今不得其解。

好在人作為個體雖然在宇宙中不停輪迴,肉身不滿百年就即腐爛,但上蒼也賜予了一樣偉大的東西給人類,那就是思想!人的思想沒有邊界,沒有終點,沒有顧慮,上下五千年,縱橫幾萬裡,海闊天空任其馳騁。時間具有一維性,而思想卻具有多維性。我們的思想可以回溯黃帝的時代,也可以展望遙遠的未來。思想可以傳承,思想也可碰撞。那麼,請想一想,接受這樣幾點思想的火花。

在五千年前,地球處於蠻荒時代,而浩瀚的宇宙中有那麼個星球,存在一種很高級的進化生物,這些智慧生物駕馭宇宙飛船,紛紛降臨地球的東西方世界。降臨黃土高坡的一群生物,最有名的就是黃帝。非常幸運,這些智慧生物全都是和平使者,為地球人帶來了文明的種子。黃帝成就了人類的文明,建立了國家法制,掃蕩了茹毛飲血的野蠻時代,結束了遠古的矇昧。“陶天下為一家”建立了大同世界,“以戰止戰”擺脫了戰亂,使人們過著“耕者不侵畔,漁者不爭岸”的幸福生活。在完成傳播文明的使命之後,不知為什麼,黃帝和他的部屬們紛紛又乘著黃龍般的宇宙飛船“昇天”了,回到了他們的星球。

在陝西的日子,筆者遍尋黃帝的蹤影,雖然年代久遠,但工夫不負有心人,多少也抓住了冰山一角。軒轅廟的黃帝腳印石,篆刻著一雙長52釐米,深2釐米的黃帝大腳印,可見黃帝身材之奇偉。黃帝安排專人觀測日月星辰,發明曆法(以準確掌握時間),營建地面信息接收站(鑄大鼎)等,無一不是航天工作的基礎工程。

黃帝回去之後,他的子孫力量遞減,遺留在中土的少數部屬仍具天生神力,如治水的大禹,從公元前2286年至前2274年計13年,治理了包括黃河長江在內的九條河流。僅從黑水到長江口,航空距離3000公里。在一個完全靠燒石澆水去開山鑿洞連鐵器都沒有的時代,怎麼能解釋大禹的巨大力量呢?

另一個民間傳說是嫦娥奔月,嫦娥是民間一個普通的女子,她應該是人類進入太空的第一人,她的愛人後羿是外星人,或許私藏有某種太空飛行器,嫦娥某天不小心好奇開動了它而成功升空,致使千百年以來人們仍然相信她和她帶去的兔子還在月亮之中。

“人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收回放縱的思緒,仍然叫人心潮澎湃。想那五千多年前中華大地上演的那一幕輝煌的史詩,超過世界任何一部歷史。而冥冥之中,我又油然而生一種期待,一種來自宇宙深處的公平正義的力量。總有一天,或許它還會降臨到我們這個多災多難的星球!

《黃帝內經》是外星人寫的?

感嘆黃帝那個時代的人在沒有現代文明的情況下能夠建立如此完善的認識人體的理論體系:以心、肝、脾、肺、腎五臟為中心,以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六腑相配合,以氣、血、精、津液為物質基礎,通過運行氣血的通道——經絡,使內而臟腑,外而五官九竅、四肢百骸,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並與外界環境相統一。

如果把這個世界上所有可以認知的事物用黑色代表,不誇張地說,現代科學所涉及的範圍,就好像在茫茫黑暗中畫出了一條白色的細線,清晰卻有限。而從上古時期,“迷信”和“宗教”就統治著人們的思想,人們習慣將解釋不清楚或者無法理解的事物依附於“天地神明”身上,這似乎註定中醫從誕生之始就披上了神秘的外衣。“求仙問藥”、“神醫”、“醫聖”、“藥王”……很多文獻中,都形容那些著名醫家經過了“仙人”的“指點”和“提拔”。那麼,難道真如學生的想法一樣,《黃帝內經》是外星人寫來治病的?

相傳黃帝時期出現了三位名醫:除了岐伯和雷公兩人外,名氣最大的是俞跗(fù),他的醫道非常高明,特別是在外科手術方面很有經驗。據說,他治病一般不用湯藥,而是診斷清楚病因後,按不同的病因儘量採用針灸、按摩等對人體損害較小、起效更迅速的方法治療。

在俞跗晚年的時候,黃帝派倉頡、雷公、岐伯三人,用了很長時間,把俞跗的醫術整理出來,纂成《黃帝內經》和《黃帝外經》兩部,然而,還沒有來得及公佈於眾,倉頡就去世了。後來,俞跗的兒子把這部書帶回來交給父親修訂。不幸俞家遭遇了大火,房屋、醫書和俞跗全家人,一起化為灰燼——這也許就是《黃帝外經》失傳,至今沒有找到的原因吧!

翻開《黃帝內經》原文,“黃帝”、“岐伯”、“雷公”等幾個名字躍然紙上,你不難發現,其實黃帝就如同一個對疾病一無所知的患者,在不斷地向自己的主治醫生——岐伯(或者雷公等)提出心裡的問題:人為什麼會生病?人體的各個部位、大小關節之間的聯繫是什麼?為什麼身體會痛?諸如此類,繁複而冗雜,他將這些問題毫無保留地提出,期待自己的主治醫生解惑、釋疑。

而岐伯,恰恰扮演了這樣一個好醫生的角色。正常狀態的人體是什麼樣的?病態的人體又表現出什麼?到底怎麼樣才能做好預防保健工作,不生病,少生病?疾病的起因,發生發展,如何治療,治療以後可能會出現什麼樣的狀況……他逐一細緻地為黃帝解答——我不得不佩服岐伯的認真負責,試想,如果是在現代,當患者向主治醫生提出自己的疑問時,又有幾位醫生肯予以細緻解答呢?

《漢書·藝文志》記載了經方十一家,如今卻僅存《黃帝內經》一部,就是這部中醫經典,經歷了千年的風霜,當中所記載的理論、方法,至今還適用於現代人們的生活。現代的中醫學家們,仍然在孜孜不倦地研究著它。

有人說,在古代中原大地上,祖先們的意識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發生了至今仍不可思議的飛躍:他們發現了人類生命的真相,找出了生命的源流;他們認識人體,認識疾病,甚至認識整個世界的方法和觀念,已經達到了一個現代科學都無法逾越的高度,而《黃帝內經》就是他們智慧的證明。

也有人說,黃帝、雷公、岐伯都是杜撰出來的人物,並不現實存在。證據就是《黃帝內經》中蘊藏的大智慧:它包含了天文地理、哲學辯證,以及倫理、天象、歷算、星佔等方面的知識,這絕非僅憑一個人或者幾個人能完成的著作,只有擁有大智慧的物種才能寫出,它應該是“外星人”的傑作。更有持反對意見的人,認為《黃帝內經》不過是巫術,是迷信,是將原本莫須有的東西描述出來,牽強附會,根本毫無科學意義——這種觀點在面對大量醫學實踐的時候便不攻自破。

《黃帝內經》既非一時之作,亦非出自一人之手,而是戰國以前的許許多多的醫學著作的總結。其內容分為上卷《素問》、下卷《靈樞》各八十一篇,其中引用了大量戰國之前的古文獻,同時《素問》、《靈樞》間的互引、各篇章間的互引等現象也足以證明《黃帝內經》是一部集那個年代之大成的經典之作。

瞭解中醫,學習中醫,不可不研讀《黃帝內經》,其中蘊含的大智慧和豐富的多學科知識,吸引著越來越多的追隨者。而以此書為基礎逐漸發展豐富起來的中醫學,更因其神奇的療效,不僅博得了普通民眾的喜愛,更在世界醫藥史上留下了不朽的印記。

當茶餘飯後,人們談及中醫,陰陽、五行、五臟、六腑等耳熟能詳的名詞馬上會脫口而出;而如果提及中醫的治療方法,湯藥方劑則立刻會映入腦海。然而,當你與外國友人聊到中醫時,你會驚奇地發現,在他們眼中,針灸這種綠色、自然的治療方法竟然是中醫的代名詞!經絡,更是玄之又玄的神秘醫學之門!

其實早在《黃帝內經》時期,最受重視的治療方法並非湯藥方劑,而是建立在經絡理論上的針灸療法。

《黃帝內經》的上卷《素問》主要講授了陰陽、五行、藏象等內容,對傳統醫學理論進行了詳盡而統一的講述。

《內經》所說的五臟,實際上是指以肝心脾肺腎為核心的五大系統。以心為例:“心居胸中,為陽中之太陽,通於夏氣,主神明,主血脈,心合小腸,生血、榮色,其華在面,藏脈、舍神、開竅於舌、在志為喜。”所以醫家在談心的生理、病理時,必須要從以上諸方面系統地加以考慮。而下卷《靈樞》,則對針灸這種治療方法進行了全面的闡釋,包括人體經絡的循行分佈、穴位的名稱定位、針刺的操作手法以及針對不同病症的針灸處方等。《靈樞》中對這些具體治療方法的描述細緻至極,單針刺補瀉手法就有呼吸補瀉、方員補瀉、深淺補瀉、徐疾補瀉、輕重補瀉等,而這些內容實際上也是對上古時期疾病診療方法的系統總結。

《素問》用大部分篇幅講授了傳統醫學理論,其中介紹的治療方法不過十三方,大量的以針灸為主的具體治療方法卻集中於《靈樞》,所以《靈樞》亦稱為《針經》。

讀懂中醫,不可不讀《素問》;使用中醫,不可不讀《針經》。

4、唐堯(貫月飛船)

唐堯時期出了一件奇事,一群外星人駕駛宇宙飛船來到了地球。據晉《拾遺記》記載:“堯登位三十年,有巨查浮於西海,查上有光,夜明晝滅,海人望其光,乍大乍小,若星月之出入矣。查常浮繞四海,十二年一周天,週而復始,名曰貫月查,亦謂掛星查。羽人棲息其上,群仙含露以漱,日月之光則如暝矣。虞夏之季,不復記其出沒,遊海之人,猶傳其神偉也。”

用科學的觀點看,這是一艘空水兩用飛船(浮於西海);飛船上還有電器照明設備(查上有光,夜明晝滅);還可以調節照明亮度(海人望其光,乍大乍小);這飛船在四海做環球旅行,十二年繞一圈,好像外星人來地球遊玩(查常浮繞四海,十二年一周天);這船可以行駛在星月之間(名曰貫月查,亦謂掛星查);船上有一些穿著航天羽絨服的人(羽人棲息其上);外星人每天都要刷牙(群仙含露以漱);後來太空船沒有再來(虞夏之季,不復記其出沒);但人們一直傳說著它(遊海之人,猶傳其神偉也)。

5、老子(八十而生)

民間傳說老子的母親懷孕八十年,才生下他。所以他的名字叫“老子”,意即“年老的兒子”。從地球人的生育規律來講,懷孕八十年顯然不可能,只能歸於神話。然而若老子和他母親是外星人呢?若外星人的懷孕週期真的是八十年呢?這就不是神話而是科學了。有人會說,懷孕八十年多可怕呀,熬死孕婦了。不用擔心,外星人的時間系統快慢和地球人的不一樣,“天上一天地上一年”,地球人眼裡的八十年,或許只是外星人眼裡的八十天呢。這麼一算外星人的孕期比我們地球人還短。外星人出生還有一點和地球人不一樣,生下來就會說話,老子一出生,就指著一顆李子樹說“我就姓李吧”!所以,在神話傳說裡太上老君就姓李。孫悟空一有事去找他,就喊“李老君!李老君!”

道德經是天書 老子是外星人

應用語言學、符號學、訓詁學等科學知識,重新解讀了《道德經》。其結論是:“道德經是天書,老子是外星人”。

外星人將其留給地球人的文字記載,命名為“無為”;而”天外來客寫的書”,我們地球人則稱之為“天書”;因此,《道德經》應該命名為“無為天書”。對於“無為”,很多專家學者都解釋為“順其自然”。而“順其自然”的“所指”,其現代的表達是“自由”。所以,我們將《道德經》及其新的解讀,命名為“自由天書”。《地球訪問記》則是“自由天書”的第一部、第一卷。

很多人相信存在外星人,其中還有很多人相信外星人已經訪問過地球。如果外星人真的訪問過地球,那麼:

1. 外星人的社會,必須是高度文明、高度智慧的社會,其科學技術也必然是高度發展的,而且要遠遠地超越地球人——因為我們地球人還不能進行遠距離的宇宙航行;甚至於外星人居住的星球,我們都不知道。

2. 遠距離的宇宙航行,必須解決宇航員的壽命問題——必須做到“長生久視”、“生而不有,死而不亡”。由此可以推出兩個結論:

1. 高度智慧的外星人能夠學會地球人的語言(就如我們可以學會非洲原始部落的語言一樣);

2. 當外星人離開地球時,也必然會用地球人的語言給地球人留下文字記載的信息,其中就該有如何做到“長生久視”、“生而不有,死而不亡”的文字信息。

既然我們可以花費100億美元執行奧茲瑪計劃,為什麼不能用點功夫找一找外星人留下的文字記載呢?可是真的找到了“天書”,那麼,如何判斷一段文字是否是外星人寫的呢?下述判理應該成立:

“如果一段文字所表達的科學知識的內容是同時代的地球人所不知道的科學知識,那麼這段文字就一定是外星人寫的”。

判理的證明非常簡單:地球人不知道的科學知識是寫不出來的;那麼能寫出來的,要麼是神仙,要麼是外星人。當然,還有一種可能,有些神仙(如太上老君)就是外星人。

考古證明載體為兩千多年前的《道德經》的內容,竟然詳細、確鑿地記述了外星人訪問地球的原因、宗旨和原則,訪問的代號、規模佈置、工作方式;介紹了宇航器、考察的結果以及訪問中遇到的異聞趣事,還有感人肺腑的訪問隨感。這些內容,構成了一篇地地道道的、比我們現代地球人撰寫的訪問記還要全面、深刻、嚴謹的《地球訪問記》。不僅如此,“道德經”還系統地記述了大量我們現代人還不知道的科學知識。例如,“宇宙是旋轉的、是收縮與膨脹反覆進行的,以及原因”;“光子是有結構的,其運動軌跡是螺旋線”。特別是外星人對我們地球人的殷切希望,如果得以實施,必然會使地球人發生一個“質”的進步和進化。

我們可以把外星人寫的書看做是歷經兩千多年的、與當代人的一次通訊。通訊分為語境依賴型和代碼依賴型。幸運的是天書是用漢字寫的,而且漢字的“代碼本”又是很完善的。這些代碼本就是《漢語大字典》等等。而且,現代的語言學、符號學又提供瞭解讀古文的知識和規律。因此,解讀的依據是科學的。那麼

您想知道《道德經》到底是、還是不是天書嗎?

您想知道宇宙及其本源(包括暗物質到底是什麼)嗎?

您想知道地球的全部人文歷史(包括所謂的史前文明)嗎?

您想知道外星人的星球的歷史嗎?

您想知道外星人的社會是什麼樣子嗎?

您想知道外星人的追求和遠大的理想嗎?

您想知道人類怎樣才能做到“生而不有,死而不亡”嗎?

您想知道宇宙人類都必須遵守的宇宙法則嗎?

老子的提示

道隱無名,夫為善者,貣且善成。

解讀:深奧的道理和知識,只能採用隱喻的方式表達,無法採用“直接給予概念”的方式表達,因此,只有那些有能力的人,並且還要勤勤懇懇、苦苦思索才能得到好的成果。

老子的分析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無知也,是以不我知。

老子的預言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6、孔子(頭若凹丘)

魯哀公十四年,他聽說魯國狩獵打到了麒麟,他就很悲哀。只有他知道麒麟是來自天上的一種動物,是來自他的家鄉,不想卻被人類打死了,故哀之。同一年,他最好的學生顏淵也死了,他很悲哀地說:“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這裡的鳳鳥不就是明確地說出是來接他而最終食言的“UFO”麼?他還說道見不到來自銀河的UFO上的外星人拿著類似地球上的八卦的宇航圖和他聯繫。再過了兩年,魯哀公十六年,就是公元前479年,他就在悲哀中去世了。能夠預測自己的死亡期限,如果不是外星人,這在當時的醫學還不發達的中國,誰能夠做到?如果孔子不是外星人,他能提出“有教無類”到現在地球上很多地方還沒有實現的這一偉大的教育主張麼?

和那些教授的論據比起來,我覺得這些已經足以能夠證明孔子是外星人了。對孔子的研究、考證永遠不會停止的,而且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我想還會有更加驚人的發現的。筆者很有信心,甚至根據現存的浩繁的史籍、材料,還能夠考證出孔子是乘著什麼樣的UFO來到地球的,一開始怎麼學的當地語言。孔子的文明程度真的堪比外星智慧,他提出的仁愛是了不起的先見之明啊,易經極可能是外星人留下來的。孔子就是外來高智慧的物種。

老子像一個來地球隱居的外星人,除了教人一些哲學,不怎麼管具體事。孔子則像另外一種外星人,看社會哪不好都想管。結果因為理念不同,不被地球人所接納,於是就廣招弟子傳播思想,搞和平演變,後來真的給他搞成了。孔子無論是身世和思想,都顯得十分地與眾不同。比如他的頭頂是向裡凹進去的,所以叫丘。地球人很難長出這樣的頭型,說不定是哪個外星人類的標準頭形。還有種說法是因為他生在山丘上,孔子的主要思想“仁”也是從山丘演化而來--仁者樂山。很可能,外星人的基地設在山上,山不但給了孔子生命,還給了他哲學智慧。

7、莊子(蝴蝶星人)

莊子的思維太出人意料了,他居然能把自己和蝴蝶換位。這對於地球人的思維來說有點不可思議,但對於蝴蝶星人來說則毫不稀奇。看到蝴蝶,就想起了自己的前世,因為自己本身就是一隻蝴蝶嘛。有這樣的經歷,再搞糊塗“到底是蝴蝶夢我還是我夢蝴蝶”,就順理成章了。莊子又講什麼逍遙遊,好像在述說自己星際旅行的經歷。又說什麼“北冥之中有大昆鵬,幾千裡那麼大”,除了外星人誰有這麼奇怪的見聞?

8、鬼谷子(神秘莫測)

鬼谷子是戰果時期的奇人,沒人知道他來自哪裡。他學問奇高,是兵學和外交學大宗師,甚至有點天文地理醫卜星相無所不精的架勢。他教出來的幾個徒弟,孫臏、龐涓、蘇秦、張儀,各個如雷震耳。名師出高徒,高徒襯名師,有這樣厲害的徒弟,鬼谷子得是多麼神奇啊。更神奇的是,鬼谷子精擅辟穀,多少天不吃飯,地球人哪受得了啊?要是解釋成外星人吸收光能進行光合作用,就可信多了。

9、秦始皇接見過外星人?《拾遺記》為證

----外星人為秦始皇鑄劍 叫秦始皇修長城?

《拾遺記》卷四一記載道:“有宛渠之民,乘螺旋舟而至。舟形似螺,沉行海底,而水不浸入,一名‘論波舟’。其國人長十丈,編鳥獸之毛以蔽形。始皇與之語及天地衫開之時,瞭如親睹”。他們還掌握著驚人的高效能源,若用於夜間照明,只需“狀如粟”的一粒,便能“輝映一堂”。倘丟於小河溪之中,則“沸沫流於數十里”。這些“宛渠之民”究竟是何許人?秦始皇認為:“此神人也”。那麼,天地間真有神人嗎?古往今來,眾多的學者對這一記載百思不得其解。

近年來,有不少學者用外星來客的觀點對這一記載進行了解釋:一群具有高度文明的外星人很早就來到地球並安下基地,稱為宛渠國,對地球進行科學考察。這群外星人活動於佔地表面積2/3的海洋中,用“形似螺”的“論波舟”作交通工具。這種交通工具水陸兩用,日行萬里。這就是今天所說的飛碟(UFO)。這些人 “兩目如電,耳出於項間,顏如童稚”。他們注意觀察人類世界,一有新的動向,哪怕“去10萬里”也要“奔而往視之”。他們對洪荒時代的地球“瞭如親睹”,對“少典之子採首山之銅,鑄為大鼎”之類事情甚為關心,曾趕到現場考察,結果看見“三鼎已成”。他們對中國當時社會組織結構的變化、生產的重大成果,也都一一“走而往視”。萬里長城上也留下了他們活動的身影。

外星人光臨地球的傳說,中外都有記載。而《拾遺記》尤為獨特,記載了外星人與當時地球上稱雄一方的秦始皇進行友好接觸的情況,留下了比較古老的原始記錄。有些學者對這種解釋提出異議,表示難以接受。目前,能被大多數人所接受的解釋尚無定論。秦始皇接見的是誰呢?這個問題已成為一個學術界的謎。

外星人真的曾光臨地球嗎?長城是外星人叫秦始皇建的,一方面名義上是防止匈奴入侵,一方面在實質上和獅身人面像組成風水佈局。

春秋五霸時期,越王勾踐“臥薪嚐膽”,一舉擊敗了吳王夫差,演出了歷史上春秋爭霸的最後一幕。歲月的流逝,使這場驚心動魄的戰爭靜靜沉睡在歷史的長卷裡,忙忙碌碌的後人幾乎把它遺忘了。

然而,一支考古隊在挖掘春秋古墓時,卻意外發現了一把沾滿泥土的長劍。當考古隊員輕輕拭去劍上泥土的時候,劍身上一行古篆——“越王勾踐自用劍”躍人人們眼簾。這一重大的考古發現立即轟動了全國,但是,更加轟動的消息卻來自對古劍的科學研究報告。最先引起研究人員注意的是:這柄古劍在地下埋藏了2000 多年為什麼沒有生鏽呢?為什麼依然寒光四射、鋒利無比呢?通過進一步的研究發現,“越王勾踐劍”千年不鏽的原因在於劍身上被鍍上了一層含鉻的金屬。大家知道,鉻是一種極耐腐蝕的稀有金屬,地球巖中含鉻量很低,提取十分不易。再者,鉻還是一種耐高溫的金屬,它的熔點大約在4000℃,德國在1937年,美國在1950年才先後發明並申請了專利。在2000多年以前是什麼人、用什麼方法將這種金屬鍍到劍上去的呢?

事實上,鉻鹽氧化處理的方法在中國古代早已十分普遍。1994年3月1日,舉世聞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蹟”——秦始皇兵馬俑二號俑坑正式開始挖掘。在二號湧坑內人們發現一批青銅劍,長度為86釐米,劍身上共有八個校面,考古學家用遊標卡尺測量,發現這八個稜面的誤差不足一根頭髮絲,已經出土的19把青銅劍,劍劍如此。這批青銅劍內部組織緻密,劍身光亮平滑,刃部磨紋細膩,紋理來去無交錯,它們在黃土下沉睡了2000多年,出土時依然光亮如新,鋒利無比。且所有的劍上都被鍍上了一層10微米厚的鉻鹽化合物。在清理一號坑的第一過洞時,考古工作者發現一把青銅劍被一尊重達150千克的陶湧壓彎了,其彎曲的程度超過45度,當人們移開陶俑之後,令人驚詫的奇蹟出現了:那又窄又薄的青銅劍,竟在一瞬間反彈平直,自然恢復。當代冶金學家夢想的“形態記憶合金”,竟然出現在2000多年前的古代墓藏裡,這聽起來是不是有些滑稽呢?

誰能想象,本世紀50年代的科學發明,竟然會出現在公元前2000多年以前?又有誰能想象,秦始皇的士兵手裡揮舞的長劍,竟然是現代科學尚未發明的傑作?我們怎麼能完全相信現代所謂的科學結論呢?那麼反過來說,秦始皇的鑄劍技術是誰人傳授的呢?秦始皇時可以使用鉻鹽氧化處理法、發明形態記憶合金,為什麼魯班就不能發明機器人馬車呢?關鍵在於,假如以上的事實是真實的話(至少鉻鹽氧化處理不是假的),那麼我們就會問:他們的技術淵源是什麼呢?

結合《拾遺記》所說的,有可能是外星人給他們造的劍,你還認為我是“想象力豐富”嗎?這是邏輯,鉻鹽氧化處理法、形態記憶合金,鐵證如山,若用S的外星人說法來解釋足夠的合情合理。

10李白(謫貶詩仙)

李白被稱為“謫仙人”,這是當時社會對他的評價。為什麼會這樣稱呼呢?難道僅僅是誇張嗎?會不會是真實情況的客觀反應?就是說李白真的是一個外星仙人,地球人湊巧猜中了他的身份罷了。看李白的詩篇,按常人的思維,都是極盡誇張之能事,如同身居九天之上俯視人間一樣。這樣的思維,常人不習慣,外星人卻習慣。對於一個外星人來說,寫出“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只不過是寫實,在地球人看來卻象是仙句。“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這樣的思維,更符合外星人宇宙時間系統的概念。地球人頂多想一萬年以內的事,一般情況下都忙於慨嘆“人生百年轉眼即逝”,沒李白那麼久遠的時間角度。

李白是一個喜歡仰望星空的人,寫了很多與星空有關的詩篇,如“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他就相信有外星人,這與他本人是外星人有關。

李陽冰是李白的叔叔,安徽當塗縣令,他在《草堂集序》雲:“神龍之始,逃歸於蜀。復指李樹而生伯陽,驚姜之夕,長庚入夢,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世稱太白之精,得之矣。”範傳正也記載過:“公之生也,先府君指天枝以複姓,先夫人夢長庚而告祥,名之與字鹹所取象”。這二處記載的意思是說李白誕生的那一天晚上,他的母親夢見長庚星入懷。長庚星即啟明星,古人又稱為太白金星。白在五行中屬西方,西方的明星即是夢入其母懷中的長庚星,此星亮度極高,故曰太白。李白小名長庚,字太白,就是從這裡來的。這說明,他不是凡人,而是太白金星轉世。

李白綽號謫仙,謫仙是賀知章對李白的評價。謫仙是發配到地球勞動改造的外星人。古代存在跑官要官現象,不過古人跑官要官不是憑金錢,而是憑真才實學。李白造訪賀知章,呈上《蜀道難》一詩,就是一種跑官要官行為,想得到賀的提拔。賀知章看後,對李白從頭到腳審視了一通,讚歎不已,說你不是我們這個世界的人,一定是被髮配下來的神仙。所謂神仙,就是外星人。賀知章在朝廷擔任太子賓客、秘書監,負責管理、修撰圖書經籍,是個知識豐富、經多見廣的老人,見到李白時已經八十多歲了,與今天的專家不同,一定發現李白有異於地球人的地方,只有用外星人才能解釋,他的結論可信度很高。賀的這種結論,也為後來的書法家王羲之所認同。

他就把自己當做外星人。如他的《靜夜思》有“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句子,由明月想到故鄉,他就把月球當做自己的家園。宋代楊天惠在《彰明逸事》中說,李白有個妹妹,名叫月圓。魏顥《李翰林集序》中的一段記述,李白有4次婚姻行為,始娶的許夫人為其生下了兒子明月奴和一個女兒。妹妹與兒子都取與月亮有關的名字,是有寓意的,可見他一家人對月的偏愛,暴露李白是外星人的秘密。

“山峰青,流水長,如畫如詩故鄉景。”故鄉是詩人歌唱的永恆主題。但在李白筆下,就沒有對以上兩國五個地方任何一次歌唱,反而對月亮情有獨鍾,月兒是被李白反覆描寫的對象。他的詩集中,詠月的詩多達300多首。“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約明月,對影成三人。”“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他就經常借酒澆愁,望月傷心。“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有人說月亮是李白其人其詩的魂,這是很有道理的。李白與月的不解情結,其秘密就在於李白借月詠懷,表達了念念不忘故地的情懷,他的故鄉不在地球,在天上啊。

李白《蜀道難》雲:“蜀道難難於上青天。”俗話說沒有比較就沒有鑑別,只有到過天上的人,才有這麼深刻的體會。

李白很多詩,時空跨度很大,如《早發白帝城》:“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夢遊天姥吟留別》:“海客談瀛洲 ,煙濤微茫信難求 。越人語天姥,雲霓明滅或可睹。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我欲因之夢吳越 ,一夜飛渡鏡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從白帝城到江陵,相隔千里;天姥山、鏡湖,剡溪,是吳越勝蹟;從峨眉山的清溪出發,經平羌江、三峽,到達渝州(重慶),水路有千里之遙,等等,這麼大的空間跨度,不到一天或者一夜的時間就跨越,就是現代乘快船也達不到。在唐代,那時人類還沒發明飛機,如果不是天外來客乘坐飛碟飛快的從此地掠過,是不會有這麼大的時空跳躍感覺。平時我也讀過不少詩,還沒發現像李白時空跳躍如此大的詩歌。從這裡可以推斷,李白一定是外星人,具有騰雲駕霧的本領。

李白的死也與外星有關。一次他邊喝酒邊遊湖,喝得爛醉,看到湖上的明月,就跳下去撈,“因醉,入水捉月而死”。為什麼會這樣?可能是因為他將太想念故鄉了,加上喝高了,看到水裡的月亮,以為回到了故鄉,“歸來吧,歸來喲 ,浪跡天涯的遊子。”於是奮不顧身地跳了下去。“鳥飛返故鄉兮,狐死必首丘。”李白終於魂歸故里了。

種種跡象表明,李白不是地球人,是外星人。從外星人的角度,或許能理解這些人的神奇之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