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金奇緣》火了,亞裔導演在好萊塢熬出頭了嗎?

《摘金奇緣》火了,亞裔導演在好萊塢熬出頭了嗎?

好萊塢的一部亞裔電影火了,為什麼卻能在整個電影世界裡掀起討論的巨浪?

毫無疑問,《摘金奇緣》在好萊塢的紅火,已經令這部影片,成為了和《黑豹》一樣的現象級影片。

《摘金奇緣》火了,亞裔導演在好萊塢熬出頭了嗎?

這部打著“25年來好萊塢第一部全亞裔卡司”的影片備受關注,在票房和口碑上獲得雙豐收,成為今年暑期檔的最大黑馬。但這絕非一部試圖引起亞洲觀眾共鳴的影片,反倒是一部工整的類型喜劇片。這部電影的成功,在於它能否吸引到浪漫喜劇之外的影迷。海外的影評人則表示,《摘金奇緣》正小心翼翼地踐行浪漫喜劇的理念,幾乎可以感覺到導演和演員集體在幕後摒住呼吸,希望自己不要以失誤收場。

今夏的北美電影市場不只有這一匹黑馬,此前中美合拍片《巨齒鯊》首周取得了1.4億美元全球票房。隨著中國和印度電影市場的成長,有著更多“亞裔臉”的電影和它們的創作者,真的能在好萊塢取得更多的地位和話語權嗎?

在東西方文化交匯處的李安

談及目前在好萊塢獲得成功的導演,李安是不能不提的一位。這位出身臺灣屏東潮州的亞裔導演,已經以最佳導演的身份,收集了奧斯卡、金球獎、英國電影學院獎三大世界性電影獎項,也曾攬獲金獅和金熊獎項。

《摘金奇緣》火了,亞裔導演在好萊塢熬出頭了嗎?

李安在好萊塢的成功標誌,是“父親三部曲”中《喜宴》的成功。這部在他的創作史上時列第二的早年作品,在當年是電影投資回報率最高影片,甚至超越了斯皮爾伯格的《侏羅紀公園》,同時也為李安贏得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提名,由此,李安敲開了好萊塢的大門。

在好萊塢打拼的亞裔導演雖多,但唯有李安是如今尚在一線勤於耕耘,並將東方人視角帶入創作當中,在好萊塢傳播並收穫了良好反饋的導演。不同於其他深受西方文化影響的亞裔導演,他在採訪中多次表示,自己始終是一個臺灣導演。他的電影始終在試圖建構亞裔族群對於東方文化的認同感。

《摘金奇緣》火了,亞裔導演在好萊塢熬出頭了嗎?

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衝突和分屬感,在李安的作品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如同他的創作歷史一樣反覆曲折。他的《斷背山》和《喜宴》有著相類似的主角和故事,主人公的同性戀身份,以及在兩種文化背景下的言行舉止,皆是婉轉曲折地形成了一種兩種文化的溝通和互相審視。不安的主角被家庭和愛情所勾纏著,在個人追求和親情關係的維繫中突出了矛盾。這兩種宛如鏡像的生態,在李安的創作中,就像西方和東方兩種文化一樣,在全球化的局勢下,保持著矛盾又親密的微妙關係。

類型片的新銳導演們

在好萊塢如此成功的亞裔導演,除了李安,縱觀整個好萊塢,也很難再找出第二個。或許好萊塢本身也不一定再需要第二個李安。近年來,在好萊塢殺出一片天地小有名氣的導演們,大多選擇了類型片為自己的進身之階。溫子仁、林詣彬、朱浩偉正是典型的亞裔類型片導演。

這三位好萊塢亞裔新銳,都誕生於70年代。林詣彬於1971年出生於中國臺灣台北。1997年,林詣彬與李孟熙合作導演電影《人海奇花》。畢業後,林詣彬獨立執導了第一部長片《明日好運到》,這部電影的焦點集中在一群高中年齡的亞裔美國人身上。2005年,林詣彬執導了首部主流電影《征服怒海》,但票房慘遭失利。

《摘金奇緣》火了,亞裔導演在好萊塢熬出頭了嗎?

林詣彬的系列作品執導歷程始於《速度與激情3》,隨後他再次執導了這一系列隨後的三部電影,直到2015年溫子仁接替了他。這四部電影票表現屢次突破了新高,票房水漲船高,全球票房累積12.59億美元。

接過《速度與激情》系列的導演溫子仁,是頗有盛名的恐怖片導演。他於1977年出生於馬來西亞砂拉越州古晉,成長於澳大利亞,2004年,被獅門影業看中,開始執導恐怖驚悚片《電鋸驚魂》。

溫子仁和《電鋸驚魂》的成功可在影史上留下鮮明的一筆,這一系列是吉尼斯紀錄有名的“影史最成功恐怖片系列”,前七部票房累積了8.773億美元,成了一棵令人豔羨的搖錢樹。而他自己在2011年的小成本恐怖片《潛伏》以150萬美元成本,收穫9700萬美元票房。

《摘金奇緣》火了,亞裔導演在好萊塢熬出頭了嗎?

在《招魂》之後,溫子仁自己坦言說,對拍攝恐怖電影感到有些疲倦。由此他開始轉向了動作系列電影,恰好在林詣彬後接檔了《速度與激情7》的製作。電影的全球票房達到了驚人的3.92億美元,是這一系列最賣座的一部影片。不過在此之後,他仍然執導了恐怖片《招魂2:恩菲爾德吵鬧鬼》。2017年,他再次突破類型,開始執導奇幻電影《海王》。

相較前兩位藉助《速度與激情》票房成績一路飛昇的導演來說,《摘金奇緣》的導演朱浩偉是更為年輕的新銳導演。朱浩偉出生於加利福尼亞州的帕洛阿爾託,畢業於南加州大學影視學院。他曾執導過《舞力全開》、《舞力全開3D》、《小賈斯汀:永不說不》等青春歌舞片。他曾有機會執導過由“小李子”萊昂納多主演的《了不起的蓋茨比》,但最後也因華納的介入而告吹。

《摘金奇緣》火了,亞裔導演在好萊塢熬出頭了嗎?

他的電影中常常有大量的舞蹈元素。2011年他拍攝了《特種部隊2:全面反擊》,隨後又在2016年拍攝了《驚天魔盜團2》,這兩部續集電影不能算是非常成功,是在口碑上尚屬及格的好萊塢作品,也都收回了投資。而《摘金奇緣》或許將成為他的第一部里程碑式影片。這部影片憑藉著全亞裔的陣容,已在北美市場上,拿下了八千萬的票房成績。

好導演,是好萊塢的,還是世界的?

電影產業的發展,與優秀導演及其作品息息相關。一貫以白人男性主導的好萊塢,也有了更多的新鮮面孔。這一特色不僅僅體現在了馬來西亞、中國、臺灣等一系列來自華語儒家文化體系的導演身上,在亞洲領域內,印度電影的崛起,也令好萊塢的舞臺上有了一批來自於亞裔的導演。米拉·奈爾、M·奈特·沙馬蘭等印度裔導演,都曾在頒獎季上時有亮相。在國際範圍內,更有墨西哥三傑拿齊奧斯卡。

但世界電影產業的市場在逐漸擴大,不少電影導演的目標,不再是進入一個具有文化隔閡的電影生產體系,而是走上了更本土,更具有文化歸屬的電影生產道路。

《摘金奇緣》火了,亞裔導演在好萊塢熬出頭了嗎?

電影產業誕生已逾百年,始終難以突破文化隔膜的阻礙。全球的受眾對好萊塢生產的影片趨之若鶩,本質上是對普世價值觀的認可。《摘金奇緣》和《黑豹》先後在北美掀起熱潮,始終是有著那些遠離本土的異國觀眾的支持。不少非裔和華裔觀眾,都在影片上映時包場以支持影片的上映,這使影片在票房上有了底氣。

《摘金奇緣》火了,亞裔導演在好萊塢熬出頭了嗎?

一方面是將全球文化的融合,另一方面也是少數族裔文化的迴歸,這樣複雜的文化根源,讓即便是全亞裔的影片,也免不了淪於片面化、刻板化,甚至讓海外的觀眾產生了《摘金奇緣》不過是好萊塢版“流星花園”的奇怪印象。這正是東方文化在整個世界觀中,出於“被看者”的從屬地位的實例。

東西方的電影文化,是一種“看”與“被看”的力量權衡。好萊塢代表的電影文化,固然還佔有著絕對的控制權。但當創作者使用窺奇與批判的視角“欣賞”種種奇觀的同時,也在被一種來自對方的眼光所關注。

《摘金奇緣》火了,亞裔導演在好萊塢熬出頭了嗎?

而對於優秀的創作者個體來說,與優秀的市場受眾相匹配,是一種順理成章的趨向。當本土市場發展緩慢時,非美國的導演自然會向好萊塢進軍,試圖去融入更為強大的市場。但當本土的受眾逐漸增長時,優秀創作者的迴流,也是順勢而為。

而如今的電影產業,需要的,已經不僅僅是獲得好萊塢認可的傑出創作者們。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