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晉祠,枉到太原,你聽說這裡曾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嗎?

不到晉祠,枉到太原,你聽說這裡曾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嗎?

太原人,太原事兒,太原故事傳民間;

太原山,太原水兒,太原姑娘說太原;

不到晉祠,枉到太原,你聽說這裡曾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嗎?

太原南,太原北,躺著一條母親河(汾河),默默養育龍城幾千年;

汾河東,汾河西,架著十座大橋橋,方便河東(西)嫁到河西(東)去。

在龍城,你記住,東西方向稱之街,南北走向就是路,不會走了抬頭看,順著太陽找方向(就算你有導航,萬一沒電了呢)所以不要我是路痴我驕傲。其實我今天是來講故事的,不是來教認路噠,所以閒扯到此結束。

不到晉祠,枉到太原,你聽說這裡曾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嗎?

今天要講一個流傳於民間的,一個關於女人的,一個婆媳和姑嫂的故事:故事發生在很久很久以前,晉源區古城營村的一戶姓柳的人家把姑娘嫁到了晉祠的一戶不錯的人家,可是婆婆不太喜歡這位兒媳婦,所以對她百般挑剔、發難,小姑子也學著婆婆為難柳氏,原本是可以當少奶奶的,可是每天卻圍著灶臺轉,挑水燒飯,洗衣收拾家,柳氏都勤勤勉勉,任勞任怨!她每天天不亮就要去山上挑水,一個扁擔,兩個桶,每天早晨呼吸著新鮮的空氣,一路上聽著鳥兒歌唱,聞著花香,倒讓柳氏這位小媳婦心情愉悅,忘卻了家中那不滿的待遇,寄情於大自然!

不到晉祠,枉到太原,你聽說這裡曾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嗎?

日復一日和往常一樣,柳氏天不亮就去挑水,在挑水回來的半路上碰上了一位道人,牽著馬兒,道士向柳氏問到:娘子,我的馬兒渴了,可否討口水喝!柳氏沒有猶豫就把前桶裡的水給馬兒喝了,道士非常的驚訝,(這裡要講一下,古代挑水是扁擔,前後兩桶水,挑著水走路只能顧好前桶水,後桶水難免會沾上一些草漬,所以前桶水挑回家就用於吃喝,後桶水就用於洗漱)心念小媳婦心善,勤勞,所以就給了小媳婦一個馬鞭,並告訴她:你每天天亮之前拿馬鞭在水缸裡面左轉三圈,右轉三圈,再念一遍咒語(無從考究)拿出馬鞭,水缸水就滿了,柳氏非常感謝道士,從此婆家家務省不少事兒,有一天柳氏的妹妹(夫家是清徐縣的平泉村)邀請柳氏去住幾天,和婆家打好招呼後柳氏就去了。

不到晉祠,枉到太原,你聽說這裡曾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嗎?

柳氏走後,水缸裡缺水了,小姑子想起之前看到過柳氏拿馬鞭在水缸裡轉圈,所以也偷偷拿出了馬鞭,左轉三圈,右轉三圈,但是小姑子不知道咒語,眼看水缸要滿了,便拿出了馬鞭,可是水缸裡的水缺沒有停下來,像決堤的河流一樣,一直往外流,越流越大,小姑子只好說出了實情:說看到過嫂嫂操作,轉完之後拿出馬鞭水缸就滿了,眾人也不知道該怎麼辦,就趕緊差人去清徐縣請柳氏。一大早,柳氏也是剛剛起床正在梳頭(有很長的頭髮的,要盤),聽聞這個消息之後顧不得其它,把手中的梳子紮在頭上就往婆家趕,到了婆家後她也束手無策,拿起水缸蓋蓋上,自己坐了上去,然後水停了,柳氏石化了,變成了石像!從此晉祠就有了一位水母娘娘!這就是柳氏坐翁,飲馬抽鞭的故事。

不到晉祠,枉到太原,你聽說這裡曾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嗎?

既然說到晉祠三絕了,就多說幾句:晉祠,原名為晉王祠,解放之後,中國沒有王了,便將中間的王字去掉,所以不是晉王祠的簡稱哦!初名為唐叔虞祠,是為紀念晉國開國諸侯唐叔虞(後被追封為晉王)及母后邑姜後而建。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皇家園林,為晉國宗祠。其中難老泉、侍女像、周槐唐柏被譽為“晉祠三絕”,小編每次到晉祠都會帶著轉轉上買的二手單反相機拍不少照片,記錄下晉祠的美景,保存在相冊中,給咱們的後人欣賞。

不到晉祠,枉到太原,你聽說這裡曾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嗎?

其中聖母殿、魚沼飛樑、獻殿為“晉祠三寶”,聖母殿前面的橋便是魚沼飛樑,其中水鏡臺、對越、難老為“晉祠三匾”。

不到晉祠,枉到太原,你聽說這裡曾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嗎?

小時候,每年的七月初二是晉祠一年中最熱鬧的一天,因為那一天免費開放,起個大早,帶上零食,早早進入廟門,跟著哥哥姐姐們玩一天,越長大去的次數就越少了!長大後,因為有了太原以外的朋友,又或者因為東道主的關係,覺著作為一個喝著晉祠水長大的孩子應該要懂它(晉祠)的,所以有意無意的在腦子裡面裝了一些它的故事!長大後的認知裡,每年的國慶節是晉祠一年中最熱鬧的一個節日,因為有不來晉祠,枉到太原一說,所以每年的節假日裡,它都承載著無數遊客的好奇!

不到晉祠,枉到太原,你聽說這裡曾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嗎?

而恰逢這個時節,在晉祠廟前的公園裡面有太原市花菊花展,大小成群,各色排開,有的做成長龍,有的搭成花房,怎一個“美”字了得!所以,你眼中的晉祠大抵也是鮮花爛漫,綠樹環繞,人中取景!

不到晉祠,枉到太原,你聽說這裡曾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