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張斌 25年愛心救治「撿來」的妹妹

滁州張斌 25年愛心救治“撿來”的妹妹

張斌和妹妹歡度春節

一次善舉,張家多了個“病閨女”

1992年的夏天,15歲的少年張斌去給自家瓜田澆水,看見草叢裡有個塑料薄膜包裹著的東西在動。他小心地走近一看,竟是個渾身青紫、爬滿螞蟻的女嬰。張斌喊來父親張德義將女嬰送進了鎮衛生院。醫生做了初步檢查後,感慨地說:“這小孩命大,多虧你們發現得早,再遲些送來怕就沒命了。”

張斌纏著張德義把小嬰兒帶回家,已有兩個小孩的張德義猶豫了。家裡上有老下有小,基本靠張德義這個養護工每月100來塊錢養家餬口,再添一張嘴談何容易!“既然我們家撿了,那就我們家養吧”,張德義說。就這樣,張斌有了一個毫無血緣關係的妹妹,並起了個好聽的名字——張若涵。

小若涵身體極其虛弱,三天兩頭感冒、發燒,還長期出現浮腫症狀,陸續被診斷有肝炎、腎炎、氣管炎、心臟病……張德義帶著小若涵跑遍了鎮上、縣裡、市裡甚至南京的醫院,但她的病情始終不見好轉,院方多次下達病危通知書,斷定她活不過18歲。張德義不肯放棄,四處求醫,為給若涵治病,張德義每月一大半的工資都花在了醫療費上,一家人的日子過得緊緊巴巴,一直住在兩間破舊的小屋裡。村裡人都說,老張家撿了個“病閨女”,當初還不如送人呢。

一段姻緣,讓愛延續下去

懂事的張斌為了減輕家裡為妹妹看病的負擔,初中一畢業就去鎮上打工,幫人看過店、做過學徒工,拼命賺錢交給父母,留給妹妹看病。張斌接替退休的張德義到道班工作以後,照顧妹妹的重擔就落在他的肩上。張斌父子收養若涵併為她治病的曲折故事,在當地廣為人知。大夥雖然感動敬佩,卻沒有一個姑娘肯嫁給張斌這個窮小子。張斌有個宿縣的戰友在家無意間提到他和撿來的妹妹的事,言者無心,聽者有意,戰友師範剛畢業的妹妹被張斌的故事感動了,這個叫廖文娜的姑娘主動聯繫了張斌。隨著瞭解的深入,姑娘的心被有情有義的張斌深深吸引住了,毅然辭去了家鄉教師的工作,一個人從500裡外奔到張斌身邊。沒有彩禮,沒有婚紗,在借來的兩間舊瓦房裡廖文娜和張斌結了婚。小廖說:“我嫁給他時,就知道他窮,但我就是圖他人好。”為了給若涵治病,小兩口省吃儉用,還欠了許多外債。結婚13年間,為了找最便宜的住房,張斌租房搬遷27次,後來為了方便工作,就一直住在道班宿舍。

一句承諾,妹妹重獲新生

2011年,張若涵病情突然惡化,生命體徵極弱,從縣醫院轉到江蘇省人民醫院,一天之內兩個醫院連續下了4次病危通知。醫生也暗示準備後事了。張斌和父親只好抬著奄奄一息的妹妹回到村裡,聞訊而來的鄰里鄉親也幫忙運來砌墳的磚塊水泥。在一家人束手無策,默默等著死神降臨的時候,妹妹竟然奇蹟般地挺了過來,微弱地叫了聲“哥……”經歷了生離死別的張斌抹去眼淚,對妹妹說:“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哥就百分百努力要你活!”

剛剛甦醒的妹妹又被張斌送到南京鼓樓醫院。張若涵被確診為患有一種罕見的先天性心臟病,必須儘快手術,手術費用高達20萬元。張斌乞親訪友借了6萬元,張德義賣光了家裡的餘糧和借的錢湊上3萬元。病床上準備手術的妹妹無意中聽說手術需要鉅額醫療費,竟打算輕生,偷偷在枕頭下留下一張字條:“親愛的爸爸、媽媽和哥哥:我也不能再拖累你們了,對不起,你們的養育之恩我不能報答了……”

兄妹倆的感人故事傳到主刀醫生王東進教授的耳朵裡。這位享譽國內外、曾獲全國醫師協會“金刀獎”的外科專家被震撼了,專程來病房看望,並從自己的工資卡中轉了2萬元到妹妹的醫療賬戶,還把張若涵安排到一天2元錢的愛心病房,申請減免了部分治療費用。醫護人員、醫院的病友紛紛解囊相助,南京紅十字會、雞鳴寺等多家慈善機構也都伸出了溫暖的雙手,為他們捐款籌集手術費用。在社會各界的關心呵護下,妹妹終於擺脫了困擾她十幾年的病魔。當術後的張若涵睜開眼,張斌哭了。若涵出院的日子剛好是2012年的大年三十,處處瀰漫著節日的喜慶。因為家裡的口糧都被賣掉治病了,一回到家,張斌趕緊到鄰居家借了點米和大白菜,一家人過了一個極其簡單卻又特別安心的春節……

如今,這個多次與死神擦肩而過的姑娘已結婚生子,過上了正常人的生活。這是生命的奇蹟,更是張德義、張斌一家綿延二十五載愛心創造的奇蹟!

人物簡歷:張斌,男,出生於1977年,中共黨員,滁州市公路管理局全椒分局城東道班班長。

事蹟簡介:15年來,張斌從父親張德義手中接棒,舉全家之力,秉至善之念,傾其所有救治一個撿來的“妹妹”。張斌一家用至真至善的家風,譜寫了一曲人間大愛之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