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進曹營,當真是一言不發嗎?他爲何會多次被委以重任?

影視《三國演義》可以說是家喻戶曉,除了那些一線"明星"之外,還有一個也可以說是舉足輕重,這個人就是徐庶,他雖然沒有對蜀國做出過重大貢獻,甚至後來"投敵",但是其名聲卻非常之好!"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這個歇後語可謂是婦孺皆知,但真實情況真如人們所說的那樣嗎?

徐庶進曹營,當真是一言不發嗎?他為何會多次被委以重任?

曹操為何看重徐庶?

《三國演義》有這樣一個故事,曹操大敗與博望坡之後,李典和曹仁向曹操請罪"我們之所以戰敗,是因為蜀軍謀士徐庶的原因,徐庶以少勝多,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曹操問他們"徐庶的才能,和你們比如何?"李典說"十個我,也比不上他",曹操聽後,想方設法把徐庶的母親騙到了軍中,又叫人模仿其母親的字體,給徐庶寫了一封信,勸其投奔曹操。徐庶見信淚如雨下,他知道這是曹操卑鄙的手段,為了不讓母親受苦,他最終離開了劉備,轉投曹操。

徐庶進曹營,當真是一言不發嗎?他為何會多次被委以重任?

曹操如何對待徐母?

當徐庶來到許昌,和母親訴說了前因後果之後,母親大怒"兒啊,你闖蕩江湖多年,我以為你有所長進,現在看來,你還不如原來,讀了這麼多年的書,你難道不知道忠孝不能兩全的道理嗎?劉備名揚四海,不但是個仁君,還有皇室血統,如今你棄明投暗,因我投靠曹操,我有何臉面見列祖列宗?"幾天後,母親上吊而死。

徐庶進曹營,當真是一言不發嗎?他為何會多次被委以重任?

以上是小說中的故事,暫且不論,那麼,徐庶進曹營,當真是一言不發嗎?根據《三國志》的相關記載,我們可以得出兩個結論,第一,曹操對徐庶母親的做法,並不是演義中所說的"接過來",而是"擄過來"。第二,曹操並沒有脅迫徐庶母親寫信騙徐庶過來,反而是好吃好喝的照顧著徐庶母親。

徐庶進曹營,當真是一言不發嗎?他為何會多次被委以重任?

徐庶當真是一言不發嗎?

徐庶又名"福",根據《魏略》的記載,"福至右中郎將、御史中丞",從這據話我們可以看出,徐庶當過中郎將和御史中丞這兩個官職,這兩個官職在當時都可堪稱是高級官僚了。

試想,徐庶進曹營後,當真一言不發嗎?如果如此, 怎麼可能被委以重任呢?更何況,哪一個領導者會將個官職白白給個不為自己效力之人呢? 由此可見,徐庶進曹營並非一言未發,最起碼在一些小事上面,表面功夫得做到。

徐庶進曹營,當真是一言不發嗎?他為何會多次被委以重任?

正是因為各種小說"尊劉抑曹"的正統思想,把蜀國所有的將士都刻畫成正義人物,徐庶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徐庶都"投敵"了,雖然是被動的,也沒有受到作者的抨擊,反而避重就輕的誇其孝順,作者以自已的意願,深深的影響了廣大讀者的思想和情感。

徐庶進曹營,當真是一言不發嗎?他為何會多次被委以重任?

況且,《三國演義》中不符合史實的故事數不勝數,作者由最初的"歪曲"事實,到後來的憑空捏造,如桃園三結義、華容道放走曹操、過五關斬六將等,讀者雖然深知是演義,但也架不住作者大量筆墨"洗腦",把子虛烏有的事寫的真真切切,以至於完全左右了讀者的認知,不知道大家對此有什麼感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