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癖專訪王譚:設計向左走 向右走

目前供職於青島普拉戈工程系統有限公司的王譚 2009 年畢業於韓國東西大學工業設計專業,獲得多項韓國設計大獎。畢業回國後曾在多家國內外知名企業擔任產品設計總監,擁有多領域的豐富設計經驗。曾主導設計電動汽車,多功能工程車,豪華遊艇以及消費類電子產品等。幼年學畫的經歷以及本科期間機械自動化專業專業的學習使王譚的設計作品即在外觀上呈現出對美學的理解,同時也注重結構和產品功能訴求。

青島普拉戈工程系統有限公司是一家中美合資的第三方設計服務公司,成立於 2009 年。並與海爾、澳柯瑪和海立美達等企業建立長期業務合作關係。

设计癖专访王谭:设计向左走 向右走

一、2014年來,美國很多設計服務公司關閉或被收購,以提供設計服務作為生存手段和經營方向的一些設計公司來說,設計產業的改變正在降臨。過去不重視設計的科技公司開始組建自己的設計團隊。設計公司想單純地依靠設計服務養活自己越來越難。那麼,在這種變革下,往左走,往右走,如何堅持設計服務,還是建立品牌,設計服務公司又有哪些新的探索。

Pi:現在很多公司本身就有自己的設計服務部門,這種情況下對第三方設計服務公司利益空間會產生壓縮,設計服務公司怎麼轉型,擴大自己的業務?

王譚:我們這一類的公司,並不是是靠著零散的客戶養活,我們有固定合作的夥伴,這些固定合作的夥伴主要有三大類:第一是是生活家電類,第二是互聯網類,第三是創客類。生活家電類,主要客戶是全國知名的家電製造商;從去年開始有很多優秀的互聯網公司,他們有好的想法會聯繫我們,我們也陸續接到很多創客類的產品。我覺得每個公司存在即是合理,設計服務類第三方公司存在,肯定有它的理由和動力。

我們有我們的優勢,用現在流行的互聯網的話來講我們的優勢是「短平快」, 我們是純設計公司,我們的思維是寬泛的,涉及的領域也很廣。產品的種類有交通工具,從車輛、電動車,電動自行車到遊艇;家電類包括淨化器、麵包機我們都會做。有些公司有新想法的時候,希望對接對象是廣度更好的工業設計公司;時間快,效率高,思路靈活。所以我們公司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因為我們的這些優勢,所以一些家電公司或者是互聯網都會跟我們長期合作;經過前幾次的磨合,客戶對我們的能力有所瞭解,好評度上升,逐漸演變為良性循環,慢慢就形成默契;這樣幾次項目下來,我們和國內知名的公司就形成捆綁。大公司他們有一個投入產出比,他們投入資金去在公司內部做一些不擅長的設計研發,不如把這個項目交給專業的第三方設計服務公司,這樣效率更高。

设计癖专访王谭:设计向左走 向右走

多功能工程車 ANT

设计癖专访王谭:设计向左走 向右走

帶 wifi 控制功能熱水器

Pi:您說您公司做研發,剛才也提到接一些智能產品的單子,這兩方面可能對設計的要求比較高,您公司是怎麼達到的設計要求的?

王潭:這是和設計相關的,我們的設計師都具有專業素養,我對我的團隊提的兩個基本要求就是:不斷看別人的好的設計;取百家之長,在鑑賞中不斷提高自己業務能力。另外一個要求是每天瞭解最新鮮的科技資訊,因此,設計師對互聯網上實時更新的智能產品相對了解。所以我們會保持對互聯網及前沿科技的好奇心,所以甲方公司提出他們對產品想法時,我們通過整合運用,能組合出一種實現方式,這就是平常積累的結果。

Pi:對於這些智能產品,不僅僅需要設計師,也需要工程師,他們在產品研發工作中如何調和、調度?

王潭:人人都是設計師,首席執行官是設計師,首先他要設計公司整體規劃;根據未來市場走向制定產品方向;對於工業設計師,在產品經理這個階段,需要實現如何把思路整合成現實產品;需要考慮調動何種資源,如何排列組合才能使工程設計師, UI 設計師,結構設計師多方聯動,共同完成一個項目。

二、互聯網、物聯網,智能硬件爆發的今天,設計的語境在變化,傳統家電企業也在順勢而為。

Pi:那麼在這種智能產品浪潮下,您公司未來準備怎麼發展?

王潭:我們分成這麼幾塊,我們還會保留傳統工業設計,包括設計服務,還會和不同的家電廠商合作。因為第一是我們和這些公司有一定的粘度,相互需求。第二個就是說做自己的產品,我們未來會有我們自己的品牌,可能會做一些和智能相關的,和設計相關的一些產品,最終實現自主品牌的成功。

Pi:您和很多家電企業有很深度的合作,您覺得傳統家電企業對智能產品是一個怎麼樣的態度?

王潭:互聯網思維會侵入每一個人的身體,傳統家電他們也會有一些反饋,傳統家電受到智能家電的影響,比如傳統做電視的廠商受到小米、樂視帶有娛樂功能的智能低價電視影響,市場份額會降低,但這個影響會形成一種良性刺激;傳統家電會去思考在互聯網思潮的如何佔據市場份額。我們現在所處的一個時代可以說是最好的時代,如何把最新的技術應用到產品上,解決消費者某個痛點,並促成消費者願意再次購買的用戶體驗。大的家電廠商,也在嘗試涉足和智能相關的產品。未來我認為不用很多年,那些成熟的的產品及芯片,都可能會和傳統的家電服務行業捆包,將來的家電,可能會逐漸地走向一個智能化。

设计癖专访王谭:设计向左走 向右走

智能麵包饅頭機

设计癖专访王谭:设计向左走 向右走

城市軌道交通之光環

Pi:您剛才說您公司也準備做一個自己的品牌,您這邊的規劃如何?

王潭:我們首先準備做空氣淨化設備,從淨化技術上,我們能和國際比較先進的廠商合作,這是我們的技術優勢。我們公司本身做設計,在設計上我們會考慮得更細膩一些。空氣淨化設備只是我們其中的一個思路,將來我們還會做一些其他類的產品;比如前段時間我們聯合韓國VHMD和澳柯瑪自動售貨機推出了透明屏幕的自動售貨機,現在已經在歐美上市了,未來還有很多產品等著我們去開發。

Pi:您研究生畢業以後就來公司了麼,過去設計行業怎樣,現在的設計又是什麼樣的,在這幾年中,有什麼樣的變化?

王潭:回來之前我是去的一家外企,我在這個公司做了快四年。我來這個公司也是和我的伯樂朱總(Raymond)的緣分,我們是一拍即合。他當時做的是做電動車項目,我在韓國學的是汽車方向的工業造型,朱總是在一些網站上看到過我的作品,他從美國聖地亞哥回國到青島,當時我也在青島的一個外企做車,他也做車,他說服我一起做事情。

說到設計氛圍的變遷呢,近兩三年,互聯網思維的發展以及互聯網產品的爆炸,對設計界有一個比較大的震盪。像是最近幾年發展很快普及率很高的智能手環、智能化的健康產品等,這種產品的特色就是對新科技的領悟力和吸收消化的能力非常強。很多東西像 GOOLG GLASS 這樣的,從互聯網來說,用到的雲思維,工藝材料也是最新的,對設計來說是一個刺激。想法提出來了,工藝達不到會促使工藝提升、工業發展。所以說這是一個閉環的,設計刺激工藝發展,工藝提高又促進新的產品的出生。所以說,這幾年互聯網思維帶動設計界這種擴張式的發展效果是非常明顯的,另外一點呢,這個傳統行業也會受到互聯網思維的影響,很多大型家底那廠商也會提出智能家電的想法。

Pi:那麼您認為什麼是智能?

王潭:真正的智能並不是手機上面有一個安卓系統控制,這不是真正的智能。我認為讓人越來越舒服的產品和科技就是智能。你的手機上的GPS定位你的位置,發送到家中的智能中控,智能中控將空調打開,在你剛進門的時候點亮照明設備。智能中控也會計算出今天你今天的運動量,通過運動量來計算你的疲勞程度,熱水器自動給你燒好水了。你洗完澡去吃飯,你拿出來的食物飲料的二維碼在冰箱裡掃描過,這時候冰箱會告訴雲端我這邊消耗了什麼東西,直接通知了超市,隨後超市用無人機送達家;智能生活就是懶人的生活,越活越舒服的一個生活狀態,哈哈。

在萬物互聯,IPV6 時代,每一粒沙子都有IP地址,有了 IP 地址以後,他們就可以在雲端形成無數個結點,就是說當某個傳感器檢測到某一個情況,他的狀態會馬上反饋到雲端。雲端會下達命令,到伺服系統,伺服系統再形成一個反饋。整個是一個大型的閉環,人在這種大型閉環裡是相當舒服的。因為所有閉環是以人最舒服的狀態為標準。閉環的監測是以人為本,這才是一個真正的智能系統。

设计癖专访王谭:设计向左走 向右走

海爾 ECAN

三、設計不僅僅是一個點,而是一條從前期市場調研到設計再到後期市場戰略的全過程,中國設計教育往往只重視中間的部分,這也導致了進入行業以後的能力缺乏。在王潭看來,現在最缺乏的人就是「總策劃師」。

Pi:現在大小公司都在做設計,您覺得什麼樣的人才是缺乏的?

王潭:我是產品設計出身,用我的眼光來看就是,一個總策劃師,區別於真正意義上的平面設計師或者說是產品設計師;他能夠了解最新的產業動態,它能夠了解最前沿的科學技術,他明瞭時尚潮流甚至對市場走向有精確預判。能夠整合這些資源的人,這是最缺乏的,這樣的人是非常優秀的項目經理。

Pi:現在您公司也有很多新的設計師進來,您是怎麼看待他們身上的一些優點或是缺點?

王潭:因為任何設計人員審美都是不盡相同的。有很多設計師雖然比較年輕,但是思路已經相對成熟。要說到缺點的話,新入職的設計師,缺乏經驗,他們所表現的產品學生氣比較濃,設計比較容易偏向理想主義;感性和理性的把握上感性佔得過多;這也是很多新來的設計師做的產品市場貼合度稍差的原因。一個成熟的產品這需要很多方面的平衡,這個平衡能力的強弱就是新來設計師能力差別的體現。

Pi:設計不等於藝術,那麼現在設計是否還需要去談一些理念、情懷,如果要談,怎麼談?

王潭:設計不是藝術,設計尤其是工業設計是一個很理性的思考,我在國外的時候,上過一個設計管理的課,一款成功產品更多的時間是在前期的市場調研上,通過理性調研才能做市場需要的東西。說到情懷,我的理解是設計師一定要是一位高尚的人,道德情操很高的人,他做的東西會站在一個第三者、使用者的角度思考,他在設計伊始,就在腦海中想象使用者使用它的情況。這個畫面是否溫暖溫馨,是否會讓用戶舒服,操作的時候是不是會得心應手,這就是工業設計上所講的人機工學。

Pi:您為什麼能夠一直呆在一家公司,而且保持設計的熱情呢?

王潭:我們公司的企業文化非常棒,我們企業文化首要一點是可以為我們持續不斷地去學習提供素材,第二點是能夠給我們一個足夠的自由度,因為設計師有自己的個性,因此他的作品會存在這樣的性格特點,這是我們的企業文化所能包容並認可的,這對於很多設計公司來說這種文化是很可貴的。綜合起來,有難能可貴的機會,又有一個很好的氛圍,而且有得心應手的團隊,工作氛圍和環境都很棒!所以說感覺在這裡工作是非常好的。

Pi:每個城市有設計不同的性格,你覺得青島帶給你的設計感受是什麼?

王潭:青島是一座浪漫自由,情調很濃的海濱城市,這會激發你對設計的激情,讓你的思考和你的理解呈現在你的作品裡面。(插一句, 當然不管在哪城市,前期的市場調研肯定是最重要的)另外在青島,做設計競爭也要小一些。在這樣一個有著德國風味啤酒香的城市,做和想象力相關的事,都會讓你覺得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無限地迸發。青島是一個很吸引設計師的地方,吸引喜歡設計,有創意的人,很多人投簡歷都是奔著城市和海來了。

设计癖专访王谭:设计向左走 向右走

皮卡車馬克筆手繪

Pi:您覺得現在設計教育有什麼缺失,那麼進入您公司的設計師又如何培養?

王潭:一個學生過來我主要看中他的幾個點:第一是手繪能力,手繪是第一思路的直接表達,模型建的很漂亮,手繪畫不出來,說明還是有一些東西沒有表達盡致;通過手繪我能看到一個設計師的想法。第二,細節決定於成敗,所以我會在細節上要求很嚴格,一些小的東西,比例、倒角、線條,幾毫米幾毫米我都會去調整、推敲。剛才說的新來的設計師往往帶著學院派的氣息比較多,因為工業設計的教育環境是這樣,雖然近些年中國的工業設計發展迅速,但還是有很多設計擺脫不了在模仿、抄襲、山寨的環境,這種現象說明了一種浮躁,不用心去想的狀態。把別人用心去想,去前期調研得出來的產品,直接拿來用。看似很多東西都省略了,其實拿不到一個精髓,這就是現在一個不好的現象。

中國工業設計的教育,第一是課本的知識學完,沒有與工廠的實踐其結合。所以有些學生大學上完了課,來到公司,不瞭解工藝,不瞭解流程等等,思路有時候會過於天馬行空,實現不了。後期經驗的積累,會對他的經驗的提高有幫助。第二點,就是有一些設計的新手,他們在掌握設計的技巧、技術,看到一些美得東西之後,他會把這個東西做得比較大。所謂大,就是在產品設計中把一些自己認為是好的元素放很大,感覺浮躁。新設計師可以心平氣和的去弱化,減淡一些不必要的裝飾的時候,他們的設計才能慢慢地走向成熟。還有再次強調就是一個對市場前期調研的瞭解,市場調研是非常重要的,不要拿過筆直接就去畫。一定要先做好市場調研,再整理自己的靈感,讓閃光點和諧地出現在你的作品裡面,你才會成功。做出一個讓設計師和市場認可的設計才是好設計。

感謝王潭接受我們的訪談。

青島這座海濱城市帶給王譚的是想象與浪漫。在設計的道路上,或許也需要更多貴在堅持和靈感的迸發。

想聯繫王潭更進一步交流。以下是他的聯繫方式:

電話:0532-67787616

郵箱:[email protected]

設計癖訪談每期將採訪一位設計師,目的是幫助設計師更好地展現自己的實力和風采,並且和大家分享第一手設計經驗和體會。下期我們將邀請到PICOOC聯合創始人FANDI MENG 做客,敬請期待,我們下期見。

如果你也想接受設計癖的訪談,歡迎聯繫我們:@設計癖 或者 email:[email protected]。轉載請註明設計癖

關於 Taney

霎兒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