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淑芬事件會對中國平安產生哪些影響?

納蘭軒若


截止到2018年8月,已經塵埃落定的黃淑芬事件,對中國平安沒有任何影響。

這是一種無奈,也是一種悲哀。

首先,我們看中國平安近期的輝煌。舉兩個例子。

7月31日,《財富》發佈的2017年度中國500強榜單中,中國平安名列榜單第五,比2016年上升3位。

而在之前,在《財富》世界500強名單中,中國平安位列第29位。

經歷了黃淑芬事件發酵的2017年,中國平安還有這樣的成績,您說黃淑芬事件對中國平安有影響嗎?

那麼,為何會有如此怪現狀呢?

第一,這是一起個案,沒有直接影響到很多人。

與食品、藥品等禍及大眾的事件不同,這是一起孤立的事件,並沒用直接影響到更多的人。

第二,黃淑芬事件的實際影響力不大。

表面上很熱鬧,但實際影響力寥寥。

即便是在事件發生地點唐山,這件事的影響力也非常細微。

第三,我們更習慣於遺忘。

試問,今天,還有多少人記得黃淑芬事件呢?

第四,我們還沒有把個人品質與企業道德聯繫在一起的習慣。

黃淑芬是個人事件,而不是企業行為,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而我們,還沒有將個人品質與企業道德聯繫在一起的習慣。

所以,這很無奈。

正因為如此,任何認為中國平安會受黃淑芬事件影響的想法,都很天真。


靜觀財經




黃淑芬事件對中國平安會產生哪些影響?可以肯定地說:黃淑芬事件對中國平安的影響是難以預料的,具體會產生以下幾點影響:

一、首先平安的形象(具體說是誠信度)會受到一定影響。說實話,保險業一直受到人們的詬病。很多人提起保險就氣不打一處來,特別是見到賣保險的就像見到騙子和強盜。

保險業的形象之所以會這樣,和保險業起步和發展階段的宣傳有關。我們知道,保險業的營銷方式主要靠千千萬萬個保險代理人主動上門賣保險。但在起步階段,大多數代理人素質不高,只經過很短時間的培訓,就開始賣保險。



而這些保險代理人的報酬主要靠業績抽成獲得,賣的越多,抽成越多。因此,在利益的驅動下,代理人對客戶進行虛假宣傳,胡亂承諾,把保險說成了投資賺錢,結果,到真正賠付時,和賣保險人的宣傳和承諾相差太遠,因此,在人們眼裡,保險公司成了騙人公司,賣保險的成了騙子。

因為擔心鉅額保險費一次性交付客戶難以承受,所以設計為10年、20年等分期交付,只要說服一個人買了一種保險產品,保險公司和代理人就能坐享10年20年。所以,為了利益,代理人不惜損害保險業形象進行虛假宣傳。



保險代理人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就代表了保險業的形象,保險代理人成為老賴,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保險的賠付。因此,黃淑芬拒不賠付受害者經濟損失,成為老賴,至少對所在保險公司的誠信有很大影響。

二、平安保險業績會受到一定影響。最近,由於黃淑芬事件,人們對保險業的詬病鋪天蓋地,很多人表示再也不買保險了,至少不買平安保險了。最起碼黃淑芬所在的平安保險公司,黃淑芬手下的200餘名代理人的業績會受到直接影響。


西門白甫


昨天,平安打電話推銷保險,我提出黃淑芬事件,推銷員說她就是一顆老鼠屎但對平安整體沒多大影響。我說那你的意思就是如果湯裡掉了老鼠屎,多加些水還能喝?推銷員沉思許久掛了電話。以前我兩個車商業險都是平安的,今年我全部都轉成人保的,除了車商業險,什麼保險都不保,社保和醫保除外。保險-買的時候痛苦,用的時候更痛苦。我也經常被平安騙過,推銷的時候說全家人門診都能報,買了兩個月過後想要報銷了就說要住院才能報,真是懶得很和姓黃的一樣的嘴臉。黃淑芬坑平安保險不輕呀,弄不好還不得把平安搞黃了,平安被這個負面廣告害慘了,最重要的是,平安的高管都不上自己公司的保險,以後誰不得躲著走?什麼企業用什麼樣的人,平安保險有這樣的素質差的管理,整體素質另人擔憂!任何企業都有這樣的員工,關鍵是保險行業比較特殊,是個金融部門,欺騙帶來的是一個無法估量的傷害。我平安保險公司的VIP客戶,我老公6月份骨折了,一分錢也沒給報銷。理由是沒在三甲醫院看病,當時給業務員打電話也沒告知我們必須是三甲醫院看病啊!8月心臟不好這回在三甲醫院看病了花了3000多元,還是不給報。理由是門診不報銷。當時買保險的時候說感冒發燒都給報銷,真正看病就不報銷了。這就是平安保險公司玩的文字遊戲,用我的實例告知我周圍的人不要再買平安保險了。切記!





春日晚宴


首先,是老百姓對平安的不信任,高級經理都是這樣一副嘴臉,還能指望他們的業務能還到哪裡。


可是,我往深裡想了兩個問題,,一是別的保險公司會比平安做的好嗎,二是對於這種惡意閉債,就沒有辦法治嗎。

對於第一個問題,我有些悲觀,別的保險公司不一定比平安好,但是平安這個事情是確定的,別的公司不知道,一邊是確定的壞,一邊是不知道,我選擇找新的保險公司。

第二,怎麼就沒人管呢,非要弄得全中國都知道,平安才出了督促涵督促黃某儘快給錢,平安的公關太無能了,應該嚴正譴責,並撇清關係,或者平安墊付保險,黃淑芬車是平安的保險吧,這麼好的宣傳改正機會都不會抓住。或者是黃淑芬本人沒買平安的車險,真是大大的諷刺,賣保險的都不買自己的產品,可見這產品是多麼的不靠譜。

執行層面也應該加快,不能一直讓他賴下去耗死人為止,我突然覺得區塊鏈的智能合約系統的好處來了,比如保險公司或者服務公司或者主管部門有一個智能合約系統,一個人開車的情況都在這個系統上,當你的行為產生某種後果時,智能合約系統自動計算損失情況並提請法律部門執行或者自動執行,馬上一撞到人,你的賬號被封,財產凍結,車子不能啟動,所有交通工具不能做,因為你這個身份在凍結中,一後的社會,違約成本也會越來越多


另類解讀歷史


實話實說,唐山黃淑芬事件對中國平安的影響不大,微乎其微!從大的層面說,平安有錢,公關能力強大無匹!你看現在的相關報道,基本不提平安兩個字!呵呵。從實際操作層面說,抱怨的,退單的基本都是低端客戶居多!涉及更多的是車險,壽險退單率本來就挺高,再多退幾單無所謂啦!而中高端客戶都愛護自己的羽毛!覺得遇到類似黃淑芬事件會處理的很好!並且這些人都很實際,不怎麼關注此類事件!同期發生的比利時大使館通知事件,伊朗國外救援事件等都是平安的絕對負面消息。但是平安都輕鬆搞定啦!

影響,是潛移默化的!需要慢慢發酵的!他總會在人們心底留下影子!沒什麼選擇的時候,就這樣吧!有了選擇,呵呵!平安,恐怕會變得不平安!希望人保,太保發力吧!


鄰家王生


從江歌案的發酵、關於兒童安全的討論,再到黃淑芬成功“耗死”被撞老人。

最近接連不斷的負面新聞都很喪,看完心裡堵的難受,可能是很多人共同的感受。

太多的細節被曝出,黃淑芬母女猖狂的嘴臉,被活活毀掉的一個家庭。

患了抑鬱症需要藥物維持的老母親。

一個道歉都沒有得到就在病床上悲慘死去的老父親。

一個放棄愛情放棄未來最後也沒有得到一個說法的兒子。

“我買房買車,沒錢了,別給我打電話了!咱們啊,法庭上見吧!”這句話來自黃淑芬。

“我不想出錢,但我想和解”,這句話來自黃淑芬的女兒劉明月。

真的,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當有一點權勢的惡人逍遙法外,而遵守法律的老實人卻下場悽慘,每個人都會後背陰冷,心裡發著慌,要是下一個是我,該怎麼辦?

民眾對這件事情難以發洩的惡感,如同陰影一樣籠罩著平安保險

雖然隨著社會熱點的刷新,不久之後就會散去,但不是現在。

這件事不會對平安保險造成經濟上太大的影響,但是以下幾個負面問題,是無法避免的。

負面情緒聚集,引起集體吐槽

這件事情發生在普通家庭身上,更容易讓讀者產生同理心,無處宣洩的憤怒和失望該由誰承擔?

平安保險,因為手下這個管理200人的“女課長”成為了眾矢之的之一。

一個大公司,會因為一個員工的“極惡”而被認為是“不可靠的”嗎?

大部分人不會有這種邏輯推斷,但是!

但是!

因為這件事情的發酵,在相關話題下面吐槽平安保險的人越來越多。

這些抱怨的情緒,絕大部分來自於經歷者的親身感受,雖然很多問題不是平安保險獨有的,但是在這一刻,因為這件事情,所有不滿一起爆發了出來。

單拎出來一件事,也許不算太大問題。

然而,有了黃淑芬事件這個引子,

這些負面經歷聚集在一起,互相強化,事實和事實互相支撐,客戶們互相交流“被坑”心得,專業人士們開始扒皮。

這種輿論的“勢”有多大,代表了背後的網友們對黃淑芬事件有多厭惡。

處理事件不及時,引發對保險公司的信任危機

很多時候,輿論不會給你時間解釋,時機過了,也不會聽你解釋。

兩年前的案子,在趙先生不得不求助微博藉助輿論的情況下,在演變到全網譴責的時候,才不得不去採取懲罰措施。

也難怪民眾們會懷疑,是不是對平安保險來說,工作能力遠比德行重要?

至於是否退保續保,是個人選擇問題,但是在如今保險行業競爭激烈的環境下,面對激烈的“質疑”,平安保險也要拿出更認真的態度來應對才能平穩度過。

平安保險其他員工無故背鍋,會否對企業產生質疑

一個黃淑芬只能代表她自己。

因此去質問、去指責平安保險的客服們並不合適。

他們也只是一個普通員工而已,沒能分享女高管的薪酬,卻在事件中替她分擔火力。

不得不背這種天上掉下來的鍋,也是很委屈了。


我不認為網友們的憤怒和聲援是一種網絡暴力。

當社會面對接連不斷的、超出民眾心理接受能力的“極惡性事件”,產生“應激反應”反而是社會道德體系還在的表現。

黃淑芬事件的惡劣程度,已經嚴重到影響了社會的道德體系和脆弱的民眾的群體信任感,簡單來說,讓民眾開始對“是否該遵守道德”產生質疑。

這是對社會最大的危害。

正義終將到來,可是,誰來給正義定個鬧鐘?


硬核職場


很多公司對於人才的使用標準是:有德無才的可以給培養機會,培養不出來的那就對不起了,但是對於有才無德的必須不用!

而平安對這個人的處理就可以看出平安集團考慮的不是這個人的價值觀是否與保險公司的價值觀是否一致,而是考慮這個人到底是否可以完成業績,只要可以完成業績的就是好員工,雖然迫於輿論的壓力,公司還是需要作出讓步,但是對這個事件的反應速度以及對這個人的處理表現就足以看出,平安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肯定是大不如以前(如果以前還算可以的話)。

對於這種無道德底線的人,必須予以嚴懲!

你要為你的無底線負責!你自己的選擇跪著走也得接受!


古香龍月


作為平安的中層黃女人,出了事厚起臉皮耍賴,關鍵平安公司沒有任何反映,我瞬間感到平安形像倒了,我十幾年來,一直買平安,今年再也不買了,內心傷的很痛,平安能用黃淑芬之種人,估計高層問題也不少,總之因為黃淑芬我放棄平安了,也算對去逝老人一點慰記吧。


ZEnR0ngD0ng


“教科書式的老賴”系列報道,黃淑芬個人的行為與保險公司無關,不會讓平安保險聲譽受到損失。黃淑芬給自己車購買了第三者強制保險和商業險,應當說她保險意識挺強,只是沒有意料到損失超過了自己想象。

平安保險公司應藉此向全體機動車車主宣傳,保險標的過低可能讓自己傾家蕩產甚至身陷囹圄。

教科書式老賴系列報道,除了讓公眾感到憤怒之外,更應當讓有車族或者駕車人警醒。

雖然自己遵紀守法地在路上駕駛機動車,併為車輛購買了強制第三者保險和商業險,但不能高枕無憂。當行駛機動車刮碰違章騎自行年的路人時,騎自行車者顱腦因受到碰撞而損傷,輕者留下殘疾,重者當場死亡,還有些受害人變成植物人。在醫院icu病房搶救的處於植物人狀態的騎自行車者,即使現有醫療技術無法搶救,家屬也不放棄搶救。鉅額的人醫療費用和人身損害賠償,會讓機動車駕駛人投保不足以賠償,由於傾家蕩產導致逃避賠償的大有人在。

機動車駕駛人和車主應當由本案汲取教訓。首先應當按照法律規定和操作規範謹慎駕駛機動車,違反規定駕駛機動車會讓自己承擔多數法律責任。其次應當配置取證工具,比如行使記錄儀,在道路交通事故發生後維護自己合法權益。最後應當為車輛購買足夠的商業保險,保險標的不應低於本案判決結果。


429方寸世界


從江歌案的發酵、關於兒童安全的討論,再到黃淑芬成功“耗死”被撞老人。

最近接連不斷的負面新聞都很喪,看完心裡堵的難受,可能是很多人共同的感受。

太多的細節被曝出,黃淑芬母女猖狂的嘴臉,被活活毀掉的一個家庭。

患了抑鬱症需要藥物維持的老母親。

一個道歉都沒有得到就在病床上悲慘死去的老父親。

一個放棄愛情放棄未來最後也沒有得到一個說法的兒子。

“我買房買車,沒錢了,別給我打電話了!咱們啊,法庭上見吧!”這句話來自黃淑芬。

“我不想出錢,但我想和解”,這句話來自黃淑芬的女兒劉明月。

真的,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當有一點權勢的惡人逍遙法外,而遵守法律的老實人卻下場悽慘,每個人都會後背陰冷,心裡發著慌,要是下一個是我,該怎麼辦?

民眾對這件事情難以發洩的惡感,如同陰影一樣籠罩著平安保險。

雖然隨著社會熱點的刷新,不久之後就會散去,但不是現在。

這件事不會對平安保險造成經濟上太大的影響,但是以下幾個負面問題,是無法避免的。

負面情緒聚集,引起集體吐槽

這件事情發生在普通家庭身上,更容易讓讀者產生同理心,無處宣洩的憤怒和失望該由誰承擔?

平安保險,因為手下這個管理200人的“女課長”成為了眾矢之的之一。

一個大公司,會因為一個員工的“極惡”而被認為是“不可靠的”嗎?

大部分人不會有這種邏輯推斷,但是!

但是!

因為這件事情的發酵,在相關話題下面吐槽平安保險的人越來越多。

這些抱怨的情緒,絕大部分來自於經歷者的親身感受,雖然很多問題不是平安保險獨有的,但是在這一刻,因為這件事情,所有不滿一起爆發了出來。

單拎出來一件事,也許不算太大問題。

然而,有了黃淑芬事件這個引子,這些負面經歷聚集在一起,互相強化,事實和事實互相支撐,客戶們互相交流“被坑”心得,專業人士們開始扒皮。

這種輿論的“勢”有多大,代表了背後的網友們對黃淑芬事件有多厭惡。

處理事件不及時,引發對保險公司的信任危機

很多時候,輿論不會給你時間解釋,時機過了,也不會聽你解釋。

兩年前的案子,在趙先生不得不求助微博藉助輿論的情況下,在演變到全網譴責的時候,才不得不去採取懲罰措施。

也難怪民眾們會懷疑,是不是對平安保險來說,工作能力遠比德行重要?

至於是否退保續保,是個人選擇問題,但是在如今保險行業競爭激烈的環境下,面對激烈的“質疑”,平安保險也要拿出更認真的態度來應對才能平穩度過。

平安保險其他員工無故背鍋,會否對企業產生質疑

一個黃淑芬只能代表她自己。

因此去質問、去指責平安保險的客服們並不合適。

他們也只是一個普通員工而已,沒能分享女高管的薪酬,卻在事件中替她分擔火力。

不得不背這種天上掉下來的鍋,也是很委屈了。

我不認為網友們的憤怒和聲援是一種網絡暴力。

當社會面對接連不斷的、超出民眾心理接受能力的“極惡性事件”,產生“應激反應”反而是社會道德體系還在的表現。

黃淑芬事件的惡劣程度,已經嚴重到影響了社會的道德體系和脆弱的民眾的群體信任感,簡單來說,讓民眾開始對“是否該遵守道德”產生質疑。

這是對社會最大的危害。

正義終將到來,可是,誰來給正義定個鬧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