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與陌生人說話,每個人都可以溫暖他人

不知是不是受《別和陌生人說話》電視劇的影響,陌生人之間說話、交往越來越難,以至於發展到爭論“跌倒老人扶不扶”和“小悅悅慘案”,在人們感嘆道德底線脆弱、同情心淡化的同時,“最美媽媽”吳菊萍、“以德報德”的安徽農婦劉士聖、“最美女孩”刁娜等又讓人們看到了道德的光芒是那麼純粹,那麼平凡,也是那麼親切。

請與陌生人說話,每個人都可以溫暖他人

前不久參加一個考錄面試,有一道這樣的題:在短時間內,儘快找到與交流對象的共同點,被稱為“一分鐘拉近法”。你設想可以從哪些方面去尋找共同話題,並敘述一個你和陌生人交流的例子。也許是父母的言傳身教,也許是社會的感染薰陶,如此簡單的題目,27名考生竟然有三分之二的沒有舉出例子,即使舉出也是老生常談,令人乏味,毫無特色,更沒創新。

也許,我們曾經被陌生人欺騙過;也許,我們的親人們被陌生人欺騙過。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於是,我們便學會了沉默,甚至於把它作為一個社會經驗傳授給自己的親人或他人。但沉默的代價不是你來承擔,就是他來承擔,最終還是由社會來承擔,每個人都會受到相應的懲罰。顯然,這不是我們希望看到的和想要的。當生活貧乏的時候,還可以鄰里守望,善待路人,抱團取暖;而當物質生活充裕,社會更加開放,人際交流更加廣泛,幫助別人變得更加容易的時候,我們卻要為救助與否反覆思量,甚至退避三舍。

事實上,隨著工作生活學習的範圍不斷擴展,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比熟人更多的陌生人,更需要相互關愛,相互支持,相互幫助,至少電梯裡可以給個微笑,公交前稍候片刻,買地攤貨別還價,對勤工儉學的學生多鼓勵,撿到錢包找找失主,遇到問路的碰巧你又知道盡量說詳細點,然而現實中多是逃避、擁擠、鄙視,甚至視若無堵、取笑戲弄、老死不相往來。視野越來越開闊,心胸卻越來越狹窄。

與陌生人說話,不僅是種能力、技巧,更是種磨練和生活的積累與沉澱,有助於人際關係的和氣和睦和諧。與陌生人說話,並不那麼可怕,因為在我們每個人的內心深處,總有一種聲音在吶喊良知,總有一種力量在喝退陰暗,總有一種感動彼此溫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