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太宗两次废太子到康熙皇帝两次废太子,综合起来看教育失灵

人们常常拿唐太宗教育太子失败的案例来说明教育的失灵。

而相同的状况也出现在康熙的身上。

这两个君王都是圣君。

从唐太宗两次废太子到康熙皇帝两次废太子,综合起来看教育失灵

我个人觉得,问题就出在圣君的身上。

两个皇帝也都意识到了是自己有问题,所以两个太子都经历了两立两废的过程。

关键原因就是两个圣君希望自己的儿子和自己一样好。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从唐太宗两次废太子到康熙皇帝两次废太子,综合起来看教育失灵

儿子当然要跟自己一样好才行。

其实类似两人情况的还有汉武帝。

只不过汉武帝醒过神来发现是自己有问题的时候,太子已经被他杀了。不然,两立的过程也会有。

从唐太宗两次废太子到康熙皇帝两次废太子,综合起来看教育失灵

当太子年龄幼小的时候,装装样子,只表现自己聪明稳重,积极进取等等阳光的一面很容易。

因为小孩子本来心思简单,整个就是怎么教怎么做,不难。当他们渐渐长大,有了自己的思想意识,有了欲望,有了想法和思考,就全然不同了。

当他们表现出了一点自己的思考的时候,很快就招来大家的侧目,尤其是皇帝的不满。

皇帝已经习惯了孩子的完美,只有看到一个完美的太子,他们才觉得自己很骄傲,才不害怕江山后继无人,才不担心自己辛辛苦苦呕心沥血治理的江山被后世毁掉。

从唐太宗两次废太子到康熙皇帝两次废太子,综合起来看教育失灵

当他们看到太子的一点不足,就开始了他们的不信任。而监控太子就是最直接的办法。

所以,不管是李承乾还是爱新觉罗胤礽,在逐步长大的过程中都是生活在皇帝的监控中。

那些伺候太子的人都是皇帝的人,大事小情俱被汇报给皇帝。

从唐太宗两次废太子到康熙皇帝两次废太子,综合起来看教育失灵

当他们心里有一点想法的时候,自己就会忧惧惶恐不已。更何况谁会知道自己哪里会做的不称父皇的心,所以两个人都神经了,到后来都是疯疯癫癫的状态。李承乾就经常扮胡人,玩同性恋。胤礽就经常扮成太监,然后总是和宫女胡来。这些都是抑郁症神经病的前期症状。

但是皇帝们只是觉得他们不像话,越来越伤心,越来越失望,最终逼出了两个太子的精神崩溃,他们都有一天太子都当不下去的感觉。做这个太子简直就是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他们都痛苦不堪。

而皇帝还认为自己没错,认为自己找了天下最好的老师教他们,期望他们成才有什么错。

从唐太宗两次废太子到康熙皇帝两次废太子,综合起来看教育失灵

一个人怎么可能只有阳光的一面,积极地一面,即便是一个人很善良,好事做多了,别人还耻笑他装呢。人吃五谷杂粮,嘴巴吃进去好的,屁股则把垃圾排泄出来。那么精神垃圾呢?如果一个人没有排遣精神垃圾的渠道,难道他不会神经不会疯掉吗?

万事万物相生相克,阴阳两极相伴相生如孪生兄弟。帝是个圣君,是由他们特殊的环境所造成的,是他们不停的反省,来来回回的思考,逐步的涤净自己的欲望和杂念,不是一步成功的。

但是他们都要求孩子一遍成功,直接成功。一旦发现孩子有问题,他们开始的时候是教训,后来怕教训惹得父子关系崩裂,就隐忍,越忍越多越生气,直到耗尽最后一点父子情。

从唐太宗两次废太子到康熙皇帝两次废太子,综合起来看教育失灵

忍得越多就越失望,孩子怎么会跟自己想要的期望的越来越远了呢?他们废了太子,然后骤然发现,太子的行为都是自己逼出来的。

都是圣君,最大的特点就是会反思自己的错误,然后重新安排。

所以,两个太子都经历了复立。可是他们都三十多岁了,人生的悲剧已经形成,整个人的精神状况都糟糕透了,根本没有办法复原。两个皇帝只好摇头失望,他们不可能被重塑了,所以只好又经历了复废。

要求严格的结果就是两个,一个是培养出一个坚毅顽强的性格,另一个就是培养出一个十分扭曲的性格。

如果是教育严格,那么培养的都是后者。如果是环境严酷,那么培养的都是前者。

因为无法改变的外界环境,人们只有接受。而严格的教育则会让人们觉得不可思议。孩子会觉得父母不爱自己了,从而动摇了信心,启动了怀疑,越演越烈的结果,自然就形成了性格的扭曲。

从唐太宗两次废太子到康熙皇帝两次废太子,综合起来看教育失灵

比如李世民,因为是老二,不受父母待见,无论他如何努力,他都是老二,不可能取代太子。压在他们心头的阴云促使他们拼命的努力,形成自己坚毅顽强的品格。比如康熙,堂堂皇子,因为生病就被丢在宫外,随他自生自灭。

小小的康熙心里就偏要活出个人样,偏要什么都做的好。即皇帝位,又有四大辅臣的压制,胁迫和看不起。

外界环境的严酷,让他们自我成长,自觉朝好的方向走,自己主动反省自思,自动自觉自发的把人心里的阴暗糟糕的部分剔除掉,化掉。他们要和环境斗争,活个精彩出来,希望得到他们应该得到的父母的爱。而他们的皇位都不是简单得来的。

从唐太宗两次废太子到康熙皇帝两次废太子,综合起来看教育失灵

但是他们的孩子和他们正好相反。他们的孩子都是嫡子,或者说嫡长子,天生条件优越。

于是他们就严格要求,希望孩子们健康成长,能够担负天下的大任。

可是孩子们负面的,阴暗的思想垃圾该怎么办呢?

他们保护的太好了,太子就应该是完美的,多好的条件啊。

父亲们都没有,他们希望孩子完美无瑕。

从唐太宗两次废太子到康熙皇帝两次废太子,综合起来看教育失灵

于是那些无法疏导,无法排泄的思想垃圾,直接把他们的孩子逼疯了。

如果孩子不能犯错,孩子就毁了。如果夫妻不能吵架,夫妻关系就毁了。如果员工不能吐槽诉说委屈,企业就毁了。如果国民不能评议国政,国家就毁了。

如果阳光下没有阴影,世界就不存在了。那些看起来不好的事物,不好情况,不好的人,不好的你不愿意接受的,都是必须存在的,支撑着那些美好的,明亮的事物更好。

教育是一面盾牌,我们用它尽可能的匡扶孩子走在正道上。可是一个人成才的影响因素太多,他到底会怎么样,并不由父母所想所期望。孩子灵魂的塑造,只能看他们个人造化。

从唐太宗两次废太子到康熙皇帝两次废太子,综合起来看教育失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