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深陷廣告醜聞:高管內鬥還是「騙子」李娟作祟?

比亞迪深陷廣告醜聞:高管內鬥還是“騙子”李娟作祟?

#文章來自全天候科技,原標題《比亞迪深陷廣告醜聞:高管內鬥還是“騙子”李娟作祟?》,作者 馬程。更多精彩資訊,請登錄眾籌之家(ID:zczhijia)www.zczj.com

一場涉及約11億金額的廣告詐騙案,讓國產汽車品牌比亞迪竄上媒體頭條。

有供應商向全天候科技控訴,在為上海比亞迪從事了1年多推廣工作,墊付上千萬費用之後,沒有收到比亞迪方的一分錢。而上海比亞迪團隊也於6月底解散,負責人李娟於7月12日被捕,並稱背後主謀比亞迪“隱形股東”陳振宇已經失蹤。

7月16日早間,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發佈澄清公告,再次申明公司與李娟及上海團隊的詐騙事件無關,並表示已經報案,交予警方受理。但供應商們卻不買賬,7月16日下午,上海涉事4家廣告供應商競智、速肯、威瑞以及雨鴻舉行發佈會,對比亞迪的說法予以回擊。有供應商向在場記者提供了2017年5月前的合作合同及相關證明。

比亞迪深陷廣告醜聞:高管內鬥還是“騙子”李娟作祟?

上海競智廣告有限公司提供的與比亞迪公司合作的合同

這場“羅生門”中,涉事的深圳比亞迪官方、李娟和比亞迪上海團隊,以及30多家廣告供應商,都在試圖表達自己的無辜。

有廣告行業人士對全天候科技透露,不排除比亞迪公司內部高管借廣告公司洗錢的可能性。但迄今為止,李娟口中的幕後指使者、深圳總部和上海團隊之間的聯繫人陳振宇的身份依然不詳,知情人士說此人目前已經失聯,而他背後存在著怎樣的黑幕,還有待進一步查證。

從2017年年報來看,比亞迪淨利潤較2016年下滑20%,主要下滑集中在汽車板塊,新能源補貼退坡是主要原因。進入2018年,從國家出臺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來看,補貼力度仍在下滑。有專家分析,在這種情況下,比亞迪應該會縮減在電動車項目上的開支,而李娟和上海比亞迪主要負責電動車市場推廣,比亞迪自然不想在這個部門過度“燒錢”。

比亞迪深陷廣告醜聞:高管內鬥還是“騙子”李娟作祟?

受廣告門事件影響,目前比亞迪的商譽已經受到影響。7月16日,比亞迪股價低開2.5%,7月16日收盤時,比亞迪股價下跌4.35%。

供應商:比亞迪對11億廣告詐騙不知情?

“我從事廣告行業10多年了,第一次遇到這樣的騙局。”北京思銳廣告公司負責人楊明對全天候科技感嘆。

一年多前,位於北京的思銳廣告公司與上海比亞迪電動汽車公司簽訂合同,負責東北及內蒙古地區的廣告宣傳。楊明記得他第一次去上海提案,走進外灘的高檔寫字樓國金二期,由於有嚴格的門禁,他們需要用身份證登記才可以入內。當進入寬敞明亮的辦公室,他看到大約40多名員工在有條不紊地工作。在會議室中,李娟和團隊都給了他專業的觀點和建議。之後的1年多的接觸下來,團隊公關、物料、物流等各個部門,給他留下的印象是專業,業務嫻熟。

“他們一直都很專業,在朋友圈裡可以看到他們工作和私下的狀態。很難想象這個團隊是一個假的皮包公司。”楊明說。

此後,比亞迪成為思銳廣告最大的客戶,楊明和公司已經為比亞迪做了多場大型的推廣活動,墊付了2000多萬元。

一年後,當李娟的假冒事件爆出之後,他覺得難以置信。據楊明介紹,事件牽扯到了30多家供應商,包括兩家4A公司和一家上市公司,加上每家公司旗下散落在全國各地的小供應商,近300多家,總金額高達11億人民幣。很多公司的主業就是比亞迪的業務,這次事件之後,意味著一些公司“資金鍊斷裂,公司倒閉、裁員或者遣散”。

全天候科技向多家廣告公司瞭解到,在汽車行業,乙方為甲方墊付宣傳費用的情況很常見,回款日期一般為3個月到半年不等。從思銳與上海比亞迪簽訂的合同中可以看出,回款日期為活動結束並提交申請的120天后。但楊明告訴全天候科技,實際操作過程中拖延半年甚至一年也很正常。

除去拖延還款,上海比亞迪團隊還曾“慫恿”與第三方簽訂合約借貸。據《中國經營報》報道,2018年3月,一家供應商的負責人王新接到上海比亞迪的通知稱,與其合作的三家公司出現資金問題,需要王新的廣告公司先行墊付資金;王新答應了該條件,於3月21日與“上海比亞迪”以及上海日高廣告有限公司、武漢日高廣告有限公司簽訂了四方協議。協議中約定:王新代替“上海比亞迪”向日高廣告墊資6830萬元人民幣。此後,上海日高公司以及武漢日高公司的實控人韓海湧因涉嫌非法吸收公共財產,被閔行區警方刑事拘留,原因是韓海湧所設立的一家P2P公司倒閉。這時,王新才意識到上海比亞迪的錢可能回不來了。

“我接觸的上海比亞迪團隊在6月底解散了,很多人做了3年,最後發現自己不是比亞迪的員工。”在楊明看來,整個事件非常“魔幻”,他和其他供應商道聽途說來的信息,都不足以解釋這場騙局。楊明及其團隊正打算把手中的資料和證據交給警方。

更魔幻的是,站在騙局前臺的李娟,在聯繫不上陳振宇、被供應商追債逼得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多次報警未立案,最後不得不以“自己有一套1200萬的房子,涉嫌鉅額財產來源不明”為由向警察自首。

而輿論爭議的中心——比亞迪總公司,乾脆直接地否認了李娟團隊的存在。比亞迪發佈公告稱,李娟以及網傳的“陳振宇”非比亞迪在職或離職員工,更不是比亞迪董事、監事或高級管理人員,公司從未授權上述人員以比亞迪名義從事經營活動、代表比亞迪簽署合同;並表示,李娟冒用比亞迪員工身份、偽造印章已涉嫌犯罪。

李娟:比亞迪內鬥犧牲品?

如今身陷囹圄的李娟,在三年之前還只是一名廣告公司的小職員。根據她的自述,在結識自己的“上線”陳振宇之後,她得以一躍成為“上海比亞迪總經理”。

李娟曾對供應商提到,2016年初,陳振宇在QQ上發出邀請,兩人在一茶一座敲定了組建“比亞迪上海市場部”的計劃。不過,陳振宇告訴李娟,自己的身份是比亞迪的隱秘股東,比亞迪深圳股東在內鬥,正處於清洗換血階段,上海比亞迪這個團隊暫時沒有公開身份,所以李娟要以供應商的身份與比亞迪總部接觸。

比亞迪在上海市場的廣告總代理是上海千乘廣告,但李娟用了上海雨鴻文化負責人的身份與深圳比亞迪總部接觸。《新浪財經》援引接近比亞迪的消息人士稱,李娟接觸比亞迪總部的名字是雨鴻文化實際控制人“汪曉婷”。

據該人士介紹,自稱“汪曉婷”的李娟,曾經帶著雨鴻文化的工商資料來到了比亞迪深圳總部,並一直以 “汪曉婷”的身份出現在比亞迪人員面前,包括她辦理門禁進入比亞迪總部,用的也是“汪曉婷”的身份證。

在和比亞迪總部建立關係後,李娟在陳振宇的授意下,以比亞迪的身份去從事實際業務,具體涉及到比亞迪內部的人員和業務,由陳振宇去溝通。

李娟使用的sh-byd.com的域名註冊於2016年8月15日,和比亞迪總部的byd.com非常相似,也是他們為了開展業務而做的準備。

而隨後的項目執行、來往郵件、現場供應商車輛的調度,都證明陳振宇真的可以調動比亞迪內部的資源。在2017年舉辦的比亞迪供應商大會上,李娟以比亞迪內部工作人員的身份出席,也無人提出異議。

2016年年中,因為陳振宇要求“低調”,李娟在時代金融租賃了辦公場地。但在年底,陳振宇又要求辦公正規化,而且要擴充團隊。根據這一要求,李娟又在國金二期租賃了豪華辦公場所。

此後的3年中,李娟和團隊一直以比亞迪的名義,進行下游的廣告分銷。在李娟被捕後,有供應商拿到了李娟的電腦。被恢復的文件截圖顯示,李娟對比亞迪內部架構很清晰,以樹狀圖標明比亞迪品牌公關部、市場部、汽銷大區、採購處、審查處各個管理人員、執行人員的姓名與層級。在此圖的上方,她還單獨註明陳振宇直接向比亞迪集團副總裁李柯彙報。

比亞迪深陷廣告醜聞:高管內鬥還是“騙子”李娟作祟?

李娟筆記本電腦中的“上海比亞迪公司架構”

在組織供應商活動時,李娟藉助上海雨鴻文化進行廣告業務分包,但籤合同時,她強調自己是上海比亞迪電動車有限公司負責人,她與所屬供應商進行的市場活動都是比亞迪汽車授權或者指派。

比亞迪深陷廣告醜聞:高管內鬥還是“騙子”李娟作祟?

有供應商分析,供應商之所以相信李娟,很大一個原因是認為上海雨鴻文化得到了比亞迪的媒介採購總包權,再讓李娟分發給各個供應商。

不過,在7月16日上海的一次小型媒體見面會上,上海雨鴻文化傳播負責人汪曉婷出席,她否認了李娟的身份。“我曾經見過她,但是她並不是雨鴻文化的負責人。”

比亞迪深陷廣告醜聞:高管內鬥還是“騙子”李娟作祟?

李娟被捕之後,比亞迪也很快聲明,否認李娟為比亞迪職工,並與比亞迪上海團隊撇清了關係。

至此,李娟和其幕後“主使”陳振宇身份和作案動機成迷。

不過供應商們並不相信比亞迪,他們更相信李娟的解釋。他們發現了李娟電腦中發給深圳比亞迪負責人“朱工”的郵件中寫道:“這些相關的供應商,比我還要無辜,如果這個事情沒有妥善處理,那對於他們真是家破人亡。”

比亞迪深陷廣告醜聞:高管內鬥還是“騙子”李娟作祟?

李娟寫給深圳比亞迪高管的郵件。

上海競智是最早爆出比亞迪廣告詐騙的供應商之一,相關負責人對全天候科技透露,比亞迪深圳的股東在“打仗”,上海的團隊是部分高層為了平衡利益而另立的一隻隊伍,在集團內沒有合法身份。李娟負責的上海比亞迪團隊,也可能是專門為了美化財報設置的,大量的推廣費用,不需要走公司的總賬

同時,上海競智的負責人也在對全天候科技的回覆中對李娟和背後陳振宇的“詐騙”目的表示懷疑。

“我們30多個供應商中,錢都直接給到了業務執行公司,比如開發佈會,錢給會展公司、租金給場地服務商,李娟拿不到錢。他們租借辦公室、給員工發工資還需要大量的資金,這筆錢又是從哪裡來的?”

全天候科技從廣告行業資深人士處得知,廣告公司一直以來是很多公司高管洗錢的途徑,大公司動輒上億的廣告費用,高管可以通過廣告公司的合作,將部分資金據為己有。

“如果比亞迪官方承認這部分廣告支出,背後的陳振宇、以及涉及到的高管肯定有利可圖,但目前的情況是比亞迪官方否認了這個團隊和相應的支出。”該資深人士分析。

比亞迪:“甩鍋”還是冤枉?

“警方一定要把什麼陳振宇,宋博,李娟以及背後有貓膩的廣告公司一併抓出來,狠狠嚴懲這樣的欺騙行為!否則天理難容!”7月16日,比亞迪副總裁李柯在朋友圈氣憤地表示,她申明自己一直在美國擴展業務,對陳振宇和李娟,以及比亞迪上海的團隊並不知情。

7月12日和16日,比亞迪官方連續兩次做出了公開回復。第一次,比亞迪官方稱“因多次受到外界的徵詢,才注意到李娟和團隊在假冒公司名義進行推廣”,並堅稱自己“毫不知情”。

而到了16日,比亞迪的態度稍微緩和。除了澄清李娟及網傳的“陳振宇”非比亞迪在職或離職員工,也不是比亞迪董事、監事或高級管理人員,比亞迪官方也表示願意與相關公司保持積極溝通,並將根據警方對於相關事實和金額的核查認定,與相關公司共同商討合理的解決方案。

比亞迪深陷廣告醜聞:高管內鬥還是“騙子”李娟作祟?

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7月16號發佈的聲明

不論是官方回覆還是高管的回應,比亞迪一直堅持稱自己是“受害者”。

但比亞迪也很難解釋清楚,為何一個存在長達三年的公司,組織過全國的比亞迪推廣活動,甚至和足球俱樂部阿森納進行合作,竟然是一個為比亞迪無償奉獻的冒牌公司?

7月12日,比亞迪發佈的聲明中提到,“李娟使用上海雨鴻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名義,以自有資源(廣告及活動)試用及免費使用為切入點,主動與比亞迪聯繫並展開廣告宣傳。”

對於這種說法,供應商並不買賬。

上海競智廣告負責人表示,比亞迪總部一定早已知情,並且有內部人員參與了其中的交易。“年初與阿森納足球俱樂部的合作,比亞迪總部肯定知情並且參與部署。兩家公司都曾發佈了官方微博,也都放上了公司的標誌。總部比亞迪的市場總監李巍也出席了簽約儀式。有供應商的老闆親自到阿森納球場參與了簽約儀式,如果只是皮包公司,這個假也做得太大了吧。”

但關於這次合作,比亞迪集團在聲明中指出,2018年4月,李娟使用上海雨鴻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名義,以資源贈送及優惠價格的方式,推進比亞迪與阿森納足球倶樂部之間的廣告宣傳。

目前比亞迪在官方微博上刪除了所有涉及與阿森納合作的相關信息。7月13日晚間,阿森納足球俱樂部(Arsenal Football Club)發表官方聲明稱,據比亞迪告知阿森納的信息,比亞迪相信其本身已成為一樁涉及諸多廣告協議的詐騙行為的受害方。今年5月8日,俱樂部與比亞迪曾在阿聯酋航空足球場舉行儀式,共同宣告雙方正式結成合作夥伴關係。“我們正在調查事件現況,並與此前參與啟動這項合作的比亞迪高層代表們共同商討此事,針對此次事件,俱樂部不再發表更多評論。”

據《21世紀經濟報道》透露,比亞迪與阿森納的合同存在問題。李娟和上海雨鴻與阿森納簽約的合同為5000萬,蓋的是假的比亞迪公司的章。同時,李娟和上海雨鴻跟比亞迪籤的是120萬的合同。對於這個與市場行情明顯不符的數字,據比亞迪內部人士透露,李娟曾對比亞迪解釋——原來的合作方臨時退出,所以位置空出來了,因此價格是60萬元一個賽季,兩個賽季共需120萬。

“她拿比亞迪背書去融資,承諾高利息和居間費用,最後錢都流向雨鴻。”《21世紀經濟報道》援引接近比亞迪的人士這樣解釋李娟做局的核心。

除了大項目,各個供應商在全國各地舉辦活動時,也會與當地區域的比亞迪團隊合作。上海競智負責人提到,在他組織的福建、山東等省份城市的活動中,比亞迪的大區經理和各地方的負責人曾參與到其中,也曾在合同上留下簽字。

這一系列事實,讓供應商很難相信,比亞迪真的對上海比亞迪團隊毫不知情。截至發稿前,警方未作出進一步的調查通告,比亞迪也尚未給出解決方案,而供應商已經開始為此次事件買單。

楊明透露,目前公司的各個股東在想辦法彌補資金缺口,公司會在近期內裁員,以保證能繼續運轉。

據《財經》報道,目前事件有了最新進展,捲入比亞迪“廣告門”的供應商們將奔赴深圳比亞迪總部協商解決方案。比亞迪方面也表示,其正在整理和統計廣告商的訴求,以及通過李娟執行過的項目,雙方將擇機面對面溝通。

(應採訪對象要求,文中楊明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