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陽故事│王寶昌:焊花綻放處,夢想照亮現實

城阳故事│王宝昌:焊花绽放处,梦想照亮现实

火星四濺、煙霧瀰漫、刺鼻的味道……從事電焊工作,在許多人的眼裡看到的是苦、髒、累,而在王寶昌眼中看到的卻是焊花的藝術,“當一件件高質量的高速動車組轉向架經自己手中交出,心裡倍感自豪,我熱愛這份工作,願為中國高鐵事業發展出一份力”,王寶昌說道。

1989年7月,王寶昌從銅陵技校畢業進入四方機廠(中車四方股份公司的前身),被分配到轉向架車間成為一名電焊工,從此便開始了在焊接事業上的求索之路。工作29年來,王寶昌經手了中車四方股份公司幾乎所有速度等級、不同型號的動車組焊接生產,產品的每一次提升,都融入了他辛勤的汗水,他視焊接為生命,學理論、練技能、攻難題、破瓶頸,練就了高超的焊接技能及解決生產技術難題的能力,獨創6項絕招絕技、先進操作法,解決了20多項項技術難題,共培養出高級技師5人、技師12人,成為高鐵轉向架焊接的專家與行業領軍人物。

城阳故事│王宝昌:焊花绽放处,梦想照亮现实

□半島記者張彤

攻堅克難練就一身過硬焊接技術

城阳故事│王宝昌:焊花绽放处,梦想照亮现实

高速動車轉向架主要具有承載、導向、減振、牽引、制動等功能,是高速動車組的九大核心技術之一,而轉向架製造的一大關鍵又在構架焊接。在2004年高速動車組技術引進之初,王寶昌被委以重任,負責轉向架構架焊接工作,“理論是別人的,而實際工作中,理論與實際是相差很大的”,王寶昌說,“焊接質量高,操作難度大,掌握這項技術,對我們全面掌握高速動車組轉向架製造技術至關重要。”為了掌握構架焊接的精準數據,王寶昌迎難而上,不斷摸索,一邊認真整理、吃透技術資料,一邊反覆地去實驗、比對,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找到了理論與實際工作的最佳結合點,掌握了此項技術,在攻堅鑽研中,他也練就了一身過硬的焊接技術。

在從事高速動車組及城軌地鐵構架的研製過程中,由於在操作和加工中的失誤會導致螺紋孔的損壞,王寶昌主動請纓,針對ø14mm深孔損壞後無法補焊的焊接難題展開技術攻關,通過反覆試驗驗證,最終形成小直徑深孔焊補方法,避免了大型構件因深孔螺紋不良造成的構架整體報廢,他獨創的這項“小直徑深孔焊補絕招絕技”,累計為公司挽回損失400多萬元,2012年獲中國南車絕招絕技一等獎。

針對動車組牽引拉桿焊縫一次探傷合格率低下問題,他獨創了“牽引拉桿梯形運條螺旋焊接一次成型操作法”,創新性地提出螺旋焊接方式和梯形運條手法,使工作效率提高2倍,避免了未熔合缺陷的產生,UT探傷合格率由原來的70%提高至98%以上,大大降低了牽引拉桿的報廢率,每年為公司節約成本76萬元, 2014年獲中國南車先進操作法一等獎。

他組織開展動車組構架典型焊縫操作標準化攻關,攻關後動車組側梁定位臂、橫樑燕尾角、構架環形焊縫焊接完全滿足焊接質量要求,並全面推廣應用於200公里和新一代動車組以及各類型地鐵,客車橫樑管板搭接結構的燕尾角焊接中,獲得2014年公司攻關課題一等獎及2015年公司勞模創新工作室優秀技術創新成果一等獎。

2016年他進行的“全自動駕駛焊接構架內部焊縫質量控制”技能攻關,從優化焊接操作手法、降低操作難度出發進行技能攻關,從根本上解決射線探傷難題,提升焊接構架的焊接質量,探傷一次合格率由20%提升至91.7%,年節約成本40餘萬元,獲公司技術攻關一等獎。

在焊接變形控制方面,王寶昌也具有豐富的經驗和獨到的見解。新一代動車組構架焊接產生側梁內腔複雜、焊道多,因此在焊接中造成的變形嚴重,增加了後工序調修量,王寶昌通過現場的反覆實踐,在側梁立板間增加拉緊器進行剛性固定、優化焊接順序、調整組裝基準,從而大大減小調修難度和作業時長,節約費用30餘萬元,2012年獲得公司攻關課題二等獎。

隨著高速動車產品的定型,王寶昌對產品的質量要求沒有絲毫的懈怠,依然孜孜以求和勇於擔當,對在生產中出現的小問題進行不斷地更新和創造,解決在生產過程中出現的技術難題。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城阳故事│王宝昌:焊花绽放处,梦想照亮现实

多年來,王寶昌利用自身豐富的工作經驗和高超的焊接技能,為中車四方股份公司培養了大批高技能人才,在培訓工作中,他將複雜的工藝操作過程,分解成一個個具體的步驟,每一個步驟做了詳細的描述,讓學員瞭如指掌,倒背如流。他因材施教,傾囊相授,向員工反覆在講解著操作要點,還一遍遍親自示範動作要領,滿足了中車四方股份公司快速換產、員工資質調整的需要。

在進行ISO9606焊工考試操作標準化難題攻關時,他根據自身經驗從開工前準備到完工後檢驗進行系統的梳理,通過優化和完善培訓操作要領,將電焊工培訓週期縮短30%,每年電焊工培訓費用節約近80萬元。自2015年來培訓電焊工1500餘人,在確保員工培訓效果的同時,完成中車四方股份公司快速換產、提產需求。這些年來王寶昌共培養出高級技師5人,技師12人,其中2人獲中國南車資深技能專家,5人獲中國南車技能專家,所帶徒弟孫正夏、賈榮輝、荊漢陽在青島市技能大賽中均取得過前3名的好成績。

“我做的一切還遠遠不夠,我只是做了一個普通工人應該做的工作,我還需要抓緊一切時間鑽研掌握國內外前沿技術,一步步積累和創新,不斷提高自己焊接技能水平,為中國的高鐵製造多貢獻力量。”在王寶昌看來,一個好的環境對於夢想的實現很重要,中國的高鐵事業給了他圓夢的舞臺,讓他的夢想照亮現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