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有的孩子聰明有的孩子「笨」?最大的差距在這裡

有料的育兒乾貨、有趣的繪本故事

點擊天空樹,與一群媽媽分享你的喜怒哀樂

为什么有的孩子聪明有的孩子“笨”?最大的差距在这里

文 | 臨界冰

1

小侄女自來學習熱情高漲,這兩天我看她拿著一本《增廣賢文》埋頭苦讀。

就逗她:“你是不是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學的是個啥?”

沒想到小東西不服氣,還教育我:“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如果連《增廣賢文》都背不下來,老師和同學們會怎麼看我?我可是班長,又不是那個腦子不靈光的笨小孩!”

小侄女口中的“笨小孩”是她的同桌,也是她的“幫助學習”對象。

身為班長,小侄女以身作則,為了提高班級成績,次次考試都在全校名列前茅。

閒暇之餘,她還幫助成績差的同學,努力提高學習成績。

“那個傢伙笨死了!每次抽查他背誦文章,他都支支吾吾,半天背不出一句。”


“今天,那傢伙又被老師罰站,他爸媽還被老師請去辦公室喝茶,連帶著我也被老師批評。我的《增廣賢文》都背到了第三十頁,他連三頁都背不全。真是的!可憐的笨小孩!”

“笨小孩”這個稱號,不知從何而來。

小侄女說得如此順口,我卻從中聽出了悲哀。

为什么有的孩子聪明有的孩子“笨”?最大的差距在这里

在學習的過程中,記憶就像是舞臺;不管你的技藝有多精湛、能力有多強,沒有舞臺做基礎,你都難以發揮。

記憶力好的人,無論在哪個方面,學習起來都比別人輕鬆。

記憶力差的人,學習能力往往也較差;因為他們在開始理解信息之前,就已經將接收的信息忘得七零八落。

記憶力的差別,自來就有。

比如,有的孩子對初次接觸的事物就印象深刻,有的孩子在家長的多次提醒下,也沒能記牢;

比如,同樣一篇文言文,有的學生就能很快記住,而有的學生則三番五次地記不住。

科學家發現,人形成記憶的初期,一般不會在3歲之前出現。

對於孩子來說,4歲之前的記憶模式通常都是短時記憶;也就是說,孩子2歲時記住的東西,會在3歲忘記,3歲記住的東西,會在4歲忘記。

大部分孩子在4歲之後,才形成真正意義上的記憶力。

因此,記憶力是一種典型的可以後天培養的能力。

为什么有的孩子聪明有的孩子“笨”?最大的差距在这里

2

像每位母親一樣,劉媽媽也特別希望孩子能成才。

在懷孕時,她就對孩子進行了長時間的胎教,讀各種培養藝術審美的作品……

等孩子出生、學會說話以後,她就迫不及待地給孩子聽一些曾在胎教時聽過的音樂;她希望孩子能表現出某種記憶,但事實卻令她失望了。

很多媽媽在看到孩子記性差後,就會認為孩子笨、沒有天資。這是一種十分不可取的觀念,因為,記憶是一種能力,需要有技巧的系統化訓練。

通常我們說“孩子記性差”,其直觀表現就是孩子愛忘事,所以想要幫助孩子提高的記憶力,首先要明白記憶與遺忘的關係。

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發現,人類的遺忘是有規律可循的。某種程度上來說,人只要掌握了遺忘的規律,就可以通過針對性記憶訓練提高自己的記憶力。

遺忘現象的出現,是緊隨在記憶行為之後的。

為了更好的幫助人們理解記憶與遺忘的關係,艾賓浩斯根據他的實驗結果,繪成了一幅描述遺忘進程的曲線,也就是著名的“記憶遺忘曲線圖”。

为什么有的孩子聪明有的孩子“笨”?最大的差距在这里

艾賓浩斯記憶遺忘曲線圖

遺忘曲線有三個重要組成部分:時間跨度、記憶率和遺忘率。

通過曲線圖我們可以發現,人的遺忘速度是先快後慢的。

例如一個人掌握了一項新知識,一天之後,就會遺忘所學知識的75%;一週後就會忘記87%。

艾賓浩斯指出,延緩這種遺忘出現的方法,就是根據遺忘規律進行復習,幫助大腦重複記憶。

許多家長都在為孩子的學習發愁,通常喜歡問孩子“上課老師講得什麼”等問題,孩子一旦答不出,家長就如坐針氈,認為孩子的課都白聽了。

其實,記憶知識的關鍵不在於上課時多麼努力聽講,而在於課後的複習與練習。

为什么有的孩子聪明有的孩子“笨”?最大的差距在这里

影響孩子記憶力的因素還有以下幾點:

一、孩子的大腦尚未發育完全

處於成長期的孩子大腦往往沒有發育完全,因此不像成年人一樣,具有較強的記憶能力;

由於部分孩子大腦發育的較早,在學校的表現較為突出,家長往往就會拿自己的孩子作比較,從而得出“孩子笨”的結論。

生長髮育因人而異,有人早慧,也有人大器晚成。

小時候表現突出,長大後泯然於眾的案例不在少數。而青少年時期被視為“智力障礙”的孩子,最終成就天才人生的也大有人在。

二、孩子可能沒吃好

人的記憶力與營養的攝入也有直接關係。

美國《洛杉磯時報》就曾報道,補充包含“天然神經成分”的物質,是人類增強智力、記憶力的關鍵。含有這種物質的食物包括:新鮮的果蔬、脂肪含量高的魚類、糖類、維生素B等。

加拿大的錢德拉博士就做過一項相關的試驗,在一所養老院中,長期服用維生素B與微量元素的老人,比普通老人的記憶力明顯要出色不少。

三、睡眠質量的影響

一個人睡眠質量的好壞,不單隻決定第二天的狀態,更會對記憶力造成直接影響。

學習通常分為三個階段:獲得知識、鞏固記憶、運用知識。大腦對於知識的鞏固,只能在睡眠中進行;也就是說,睡眠不足會導致孩子記不清白天學過的知識。

为什么有的孩子聪明有的孩子“笨”?最大的差距在这里

3

想要提高孩子的記憶力,家長可以嘗試下面的幾種方法:

一、激發孩子的興趣

①圖像更能讓孩子產生興趣

圖像記憶法是目前最符合人腦思維方式的記憶方法,比傳統的聲音刺激記憶效果高出3-10倍。

七田真教育理論認為,0-6歲的孩子對圖像的感興趣程度遠超聲音,而在孩子12歲之後,這種能力會有所衰退,家長所要做的,就是喚醒這種能力。

如果孩子怎麼也記不住一篇課文,家長可以嘗試陪孩子看一些相關場景的動畫故事、紀錄片等,用圖像勾起孩子的興趣,再讓孩子結合圖像進行記憶。

②興趣源於好奇

孩子對一件事的好奇心,是孩子對其產生興趣的源頭。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孩子的好奇誘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例如,想要孩子學習化學,一開始就讓孩子接觸理論知識、化學公式等枯燥的部分,很難讓孩子產生興趣。

而如果給孩子做一個有趣的化學小實驗(比如魔棒點燈、滴水點火),孩子的注意力會馬上被實驗現象吸引,對化學的興趣自然就產生了。

③獎勵性增強

如果孩子對一件事情提不起興趣,可以給孩子設立一定的獎勵。

比如告訴孩子如果做出這道數學題,就可以得到一顆糖果;期末考試成績好,就可以買一個寵物或實現一個小小的願望。

不過家長要注意的是,可以採用精神獎勵,如果是物質獎勵可以隨著時間而減少,避免孩子養成對獎勵的依賴。

为什么有的孩子聪明有的孩子“笨”?最大的差距在这里

二、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

人的大腦分為疲勞期和恢復期,如果給孩子太大壓力,命令孩子長時間學習,直至大腦進入疲勞期也不休息,只會讓孩子的學習效率低下,無暇形成信息記憶。

具體方法:

孩子每做30分鐘作業,就提醒孩子休息一會兒;孩子每做完一門功課,就讓孩子休息10分鐘。

孩子每讀一小時書,可以帶孩子去戶外活動一下,或者和孩子簡單聊聊最近發生的事情。

为什么有的孩子聪明有的孩子“笨”?最大的差距在这里

三、系統訓練孩子的記憶力

人的記憶模式分為四種:形象記憶、情緒記憶、邏輯記憶、動作記憶。

提高孩子的記憶力,需要從記憶模式入手,全方位關注孩子的學習過程。

例如,孩子要學習鋼琴。

首先,要增加孩子與鋼琴接觸的時間,幫助孩子建立形象記憶。

其次,在孩子練琴的過程中,每學會一首曲子,就為孩子慶祝一下,給孩子一個禮物,讓孩子產生愉悅的情緒。

接著,幫助孩子分析鋼琴的指法與音階的搭配方法,讓孩子找到規律。

最後,鼓勵孩子多練習,讓指法動作熟中生巧。

沒有孩子天生愚鈍,家長在培養孩子時要注意掌握正確的方法,多一點技巧和耐心,才能讓孩子成長的道路上大放光彩。

親 愛 的 們 ,記 得 在 文 末 點 贊 哦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