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周年之清河篇

改革开放40周年之清河篇

改革开放40周年之清河篇
改革开放40周年之清河篇改革开放40周年之清河篇
改革开放40周年之清河篇改革开放40周年之清河篇

清河,曾是一个“四不靠、两没有”的落后县,却创造了县域经济的奇迹:不养羊却成为全国最大羊绒加工集散地,没有大型汽车企业却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还是全国最大的稀贵金属集散地……

这些奇迹得益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清河人以“敢创伟业、事争一流”精神,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培育了羊绒、汽配、稀有金属等产业,成为全省民营经济发展的一面旗帜。

羊绒产业

改革开放40周年之清河篇

羊绒在国际上被称为“软黄金”、“纤维之王”和“钻石纤维”,羊绒产业自1978年引入清河,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而迅猛崛起。

清河羊绒产业起步发展阶段代表人物

改革开放40周年之清河篇

图左:戴子禄(1931-2006),清河羊绒产业奠基人。1978年戴子禄将羊绒产业引入清河,他首次从羊绒下脚料中分梳出短绒,并将181梳棉机改造为梳绒机,是羊绒分梳环节的一次技术革命。

右上:庄荣昌(1936- 2015),清河羊绒分梳行业规模企业带头人。第一个将羊绒生产从家庭作坊式整合为规模化生产,并创立企业;1983年,第一次将清河羊绒打入国际市场,带领清河羊绒产业成为清河的支柱行业。

右下:宋永恒(1954-2017),清河羊绒深加工企业引领人。他的企业第一个上纺条、纺纱、织裤,最终织出清河第一件羊绒衫,开启了羊绒深加工之路,结束了清河羊绒行业只生产无毛绒的历史。

改革开放40周年之清河篇

(羊绒分梳)

改革开放40周年之清河篇

(羊绒纺纱)

改革开放40周年之清河篇

(电脑横机)

改革开放40周年之清河篇

(羊绒制品)

经历了四十年的发展,羊绒产业已经成为清河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和我省重要的特色集群产业。目前,拥有梳绒机3万台,电脑横机3500多台,粗纺纱生产线140条,精纺、半精纺纱锭5万锭,从业人员10万余人,年加工经销山羊绒5000吨、绵羊绒18000吨,分别占全国总量的50%、75%。清河羊绒年产值达到200亿元,税收2亿元以上,是全国最大的羊绒原料加工集散地、全国最大的羊绒纺纱基地和全国重要的羊绒制品产销基地

,先后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中国羊绒之都”、“中国羊绒纺织名城”等称号。

改革开放40周年之清河篇

(清河电商备战“双十一”)

改革开放40周年之清河篇

(清河羊绒纱线、羊绒制品销售占比图)

改革开放40周年之清河篇

(网店和网络销售额十年变化图)

近年来,清河借助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羊绒纱线和制成品的销售渠道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型。2013年,清河县东高庄村被阿里巴巴集团命名为首批中国淘宝村,之后又相继有西高庄、黄金庄等17个村被评为淘宝村,葛仙庄镇、连庄镇同时被评定为中国“淘宝镇”。 目前,通过自建平台和第三方平台(淘宝、阿里巴巴、京东等网站)开设的网络店铺达到35000家,从业人员5万余人,年销售额由1亿元增长到50亿元,其中,羊绒纱线和制成品的销售量分别占到整个淘宝网销售量的74%、30%,清河已经成为

全国最大的羊绒制品网络销售基地

改革开放40周年之清河篇

(全国电子商务百佳县颁奖现场)

改革开放40周年之清河篇

(清河位列大众电商创业排行榜第二名)

清河被商务部认定为全国首批“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在阿里巴巴集团开展的“全国电子商务百佳县”排名中位列第八、“中国大众电商创业最活跃的县”排行榜上位列第二、“零售网商密度最高的县”排行榜上位列第二,清河羊绒电子商务产业园被评定为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改革开放40周年之清河篇
改革开放40周年之清河篇

(中国羊绒博物馆)

改革开放40周年之清河篇
改革开放40周年之清河篇

(中国清河国际羊绒及绒毛制品交易会)

清河形成了独特的羊绒文化清河建成有中国羊绒第一馆之称的“中国羊绒博物馆”,填补了我国纺织类博览馆的空白。1994年,在行业内首创了以羊绒产业为主题的专业展会——中国清河国际羊绒及绒毛制品交易会,已经先后举办了二十四届,成为行业内举办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最具影响力的行业展会

一年一度的羊绒盛会,既是国际国内纺织行业的大事,又是清河人民特有的节日。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

改革开放40周年之清河篇改革开放40周年之清河篇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生产线)

改革开放40周年之清河篇

(2018清河第四届汽车配件交易博览会)

改革开放40周年之清河篇
改革开放40周年之清河篇

清河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经过四十多年发展,现在已经由最初的手工作坊式单体生产模式逐步发展成为产业特色突出、专业分工合理、协作配套完善、创新能力较强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2012年3月被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授予 “中国汽车(摩托车)零部件制造基地”称号,并先后被授予 “河北省中小企业示范产业集群”、“河北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名县”等荣誉称号,这标志着清河已经成为

华北地区重要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制造基地

改革开放40周年之清河篇

(清河汽车及零部件产业 系列产品生产线)

改革开放40周年之清河篇

2017年,清河县共有一般纳税人汽摩企业432家,年产值213亿元,汽摩配件加工摊点2000多家,从业人员达到5万余人。主导产品为电动汽车、橡胶密封件、橡塑制品、进排气系统、铸造及操纵系统、内饰件等八大类上千个品种。

改革开放40周年之清河篇改革开放40周年之清河篇
改革开放40周年之清河篇

(王官庄镇—河北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名镇)

近年来,清河积极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成立了河北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技术研究院,被评为“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截止到2017年底,全县拥有国家级实验室1家(新华集团),省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欧亚、御捷、鸿图、新越),省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4家(新华集团、亿利集团、御捷车业、欧亚),省级产品检验检测中心1家;进一步带动清河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向高端跨越。

改革开放40周年之清河篇

(河北御捷车业 新能源汽车生产线)

改革开放40周年之清河篇

河北御捷车业有限公司自2008年创建以来,始终坚持小微型、轻量化、差异化的纯电动产品的发展路线,实现由小微型纯电动汽车向轻量化、智能化的高品质的新能源汽车转变,已有26款新能源汽车和其他乘用车产品列入国家工信部公告目录,连续四年销量稳居小微型电动汽车细分市场第一位,在区域内逐渐形成以整车拉动、零部件制造协作配套的完整产业体系。

稀有金属产业

改革开放40周年之清河篇

(合金生产车间及部分产品)

改革开放40周年之清河篇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清河稀有金属产业在清河县连庄镇段沙土村开始萌芽,并逐渐发展壮大。

改革开放40周年之清河篇

(稀有金属产业生产线)

稀有金属产业按照产品体系可分为再生硬质合金、铁合金、再生战略性稀贵金属三大领域,其中硬质合金规模企业36家,年生产能力5000吨,产量占全国的20%;铁合金及特种合金规模企业17家,年生产能力10万吨,废旧合金经销量占全国的50%以上;中航工业再生战略金属及合金工程项目可实现年产再生高温合金、耐蚀合金、精密合金等12万吨。

改革开放40周年之清河篇

(河北世龙集团 高速工具钢产品)

改革开放40周年之清河篇

(中航上大公司 中频炉生产)

改革开放40周年之清河篇

(中航上大公司 真空炉)

培育了2个中国驰名商标(世龙、株冀)、3个河北省名牌产品、1个省级特色产业名镇(连庄镇),获得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专家评审通过的 “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称号,清河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废旧硬质合金及废旧钨、钼、镍、钛等稀贵金属经销集散地全国最重要的再生硬质合金生产基地和稀贵铁合金生产基地

耐火材料产业

改革开放40周年之清河篇改革开放40周年之清河篇

(耐火材料产品)

1979年初,一则市场需要“泡沫轻质高铝砖”的信息打开了清河耐火材料产业之门。清河耐材人三十多年来的孜孜不倦锐意进取,使得耐火材料产业逐渐成长为清河经济四大支柱之一。

改革开放40周年之清河篇改革开放40周年之清河篇

(河北瀛都集团 生产车间)

改革开放40周年之清河篇

(河北瀛都集团 部分名优产品)

现有生产企业23家,其中规上企业10家,从业人员3000多人,产品主要耐火纤维及制品、特种耐火材料、不定型耐火材料等20多个系列、120多个品种,主要销往国内冶金、电力、建材、化工等生产企业,并且出口1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6年行业实现销售收入7.8亿元。近年来,清河积极引导产业走科技创新之路,特别是瀛都集团成立了全省行业内首家民营企业院士工作站,其生产的SK微孔隔热耐火砖属全国首创、全球第二。

清河县“中国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

品牌展示

(按认定时间先后为序)

改革开放40周年之清河篇改革开放40周年之清河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