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跟著公衆號聽故事(四):定西傳說之:西湖夜月

「故事」跟着公众号听故事(四):定西传说之:西湖夜月

關注我們獲得更多精彩內容!

西湖夜月

「故事」跟着公众号听故事(四):定西传说之:西湖夜月

相傳在北宋哲宗紹聖年間,坐鎮定西的一位知縣夜夢一隻左膀受傷的鳳凰凌空面來,兩隻利爪直撲向他,知縣驚醒,原是南柯一夢。

「故事」跟着公众号听故事(四):定西传说之:西湖夜月

第二天心緒不安,便步出衙門巡視,果然城北街口處有鳳凰留下深深的爪印。知縣回府暗想,鳳凰是吉祥之物,如今降落此處,必有不祥之兆。他急忙修書皇帝,決定按照鳳凰單展翅的形狀,在城北門上修建“丹鳳樓”。以此禱告神靈,避災免禍。

鳳凰樓建成了,不料惹惱了臥龍川的烏龍王,它一怒之下吸乾了涓涓流淌的甜水泉。城裡城外的老百姓只好成群結隊地到城郊苦水溝挑又鹹又苦的鹼水飲用。這苦鹹水如煎藥般難喝,飲了之後人人肚內發脹,個個嘔吐不止,身體虛弱的人一時疾病滋生,加上這年大旱無雨,莊稼歉收,老百姓更是叫苦不迭。

這位縣官為官清廉,便出榜召賢,為民除妖斬孽。榜文一貼出,轟動了整個定西城。大街小巷,庭院茶館,一時議論紛紛,人們日思夜盼有一位濟世英雄斬龍降妖。誰知榜文貼出日餘,仍無半點消 息。知縣如螞蟻入熱鍋,心急如焚,百姓似沸湯澆面,度日如年。

一天,一位年近半百,兩鬢染霜,身穿道服,手持齋缽的尼姑走到 貼榜處,只見她眼睛一瞥,哧溜一聲,撕下了這張榜文。禁衛見狀, 立即上前恭請入府,面見知縣。

“你是哪家香火女主?”

“貧道是八紮廟主持。”

“有何仙法智術除此妖孽?”

“憑祖師遺傳金針一枚。”

一問一答,知縣十分高興,如迎仙接聖一般把尼姑迎進府內,盛情款待。原來這揭榜尼姑名叫鳳姑,出身本地一家貧寒農家。年青時長 得眉清臉秀,姿色出眾,被當地一惡霸強納為妾,無奈她至死不從,跳河保節,被八紮廟一位老道人救起。從此便做了尼姑,法號神良。

這神良隨師學藝,練得一身武功。不久師父去世,臨終將一枚法器 金針交給她,並囑咐她如逢大難,可用此法器。知縣一聽尼姑敘說 身世,又得知有金針一枚可降妖,頓時滿心喜悅。

一天,神良選定吉日,設壇祭過天地,將金針扎入臥龍川土丘。 一天,兩天,三天,金針不斷向土丘深處推進……送走了四十八個夜晚,迎來了四十八個黎明,這時只見神良金針扎進的地方,慢慢 地化為一個深潭,清澈的泉水涓涓流入潭中。潭水不斷升高,漸漸 地淹沒神良的膝蓋、腰身……這時神良巳精疲力盡,面色慘白,兩隻手因用力過度,被金針頂破,殷紅的鮮血一滴滴淌入潭水,水還在上漲,快淹到她的肩頭了。第七七四十九天黃昏,潭水轟然一聲巨響,似龍吼虎嘯,若驚雷滾地,潭水激起數丈高,神良被激起的浪頭淹沒了。直到天黑夜靜,翻騰的潭水變得寧靜了,這時一潭明 淨如鏡的池水神話般的出現了。

傳說從這天夜裡起,潭中便升起閃閃發光的金針隨著光圈冉冉 升在天空,化作明月一輪,無論春夏秋冬,月光總是映照著清澈的潭水。人們為了懷念這位降妖安民的尼姑,將潭取名“西湖”。並在潭邊修建了一座樓亭,題為“仙娘樓”,民間又稱“娘娘樓”。

從此,“西湖夜月”的傳說一直在民間流傳下來,被譽為當地“八大勝景”之一。

「故事」跟着公众号听故事(四):定西传说之:西湖夜月「故事」跟着公众号听故事(四):定西传说之:西湖夜月
「故事」跟着公众号听故事(四):定西传说之:西湖夜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