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道即巔峯?解構項圈式降噪耳機的設計

藍牙耳機作為便攜式音頻播放的一個極重要分支,從最開始簡單的功能型(接聽電話的單耳式,老司機常備),漸漸發展出了多種多樣的形態:

出道即巔峰?解構項圈式降噪耳機的設計

最常見的連線式,兩隻耳塞由數據線連接,其中一隻為主耳,負責與播放器連接。

出道即巔峰?解構項圈式降噪耳機的設計

蘋果AirPods為代表的分體式,簡單來說就是去掉了連線式的線,主耳跟副耳也採用無線同步。

出道即巔峰?解構項圈式降噪耳機的設計

項圈式,可以看做連線式的強化版,全部的功能模塊都SoC做在項圈內,包括電池。這三者的綜合對比可見下表:

出道即巔峰?解構項圈式降噪耳機的設計

從這個表格裡不難發現,三種形態都可以做到100多塊,很便宜,雖然高價產品一定溢價更多,但差別其實是非常明顯的,這個我們留到後面再細說。如果要從續航、功能、連接性等諸多方面做一個綜合考量,可以看到項圈式都是更強的存在,各大品牌藍牙耳塞的旗艦機型也大多是此類設計。看過前幾天預告應該知道,我今天將以一個可能不太出名,但卻有點厲害的繽特力6200UC為案例,來為大家解讀項圈式藍牙降噪耳機的設計。

出道即巔峰?解構項圈式降噪耳機的設計

或許你察覺到了,小胖並沒有提音質,很多品牌在宣傳時會以支持aptX等傳輸編碼作為音質的背書,但音頻流的帶寬,跟腔體振膜發出的聲音素質並不是因果關係,就小胖的體驗來看,目前最好的原廠藍牙耳塞——AKG N5005配藍牙線,素質跟平衡甚至普通3.5mm相比,差別也是一耳朵的事情,即便都是從黑磚出來的同一個音源。但同樣的,這也不是什麼喪氣的事情,因為藍牙耳塞的主要方向是功能,而非性能,所以大家切記擺正心態。真的要音質就還是選有線HiFi加強力音源吧,主要連接手機的藍牙耳機在這方面先天就是矮子兵。

回到項圈式的設計,其實一開始我對繽特力6200UC並沒有特別高的期待,因為早已有了Bose QC30、索尼WI-1000X和森海塞爾饅頭的體驗在先,繽特力這牌子雖然夠資深,做車載藍牙也有幾把刷子,但音頻領域從來都是隔應用如隔山,能玩出多少花樣,這是我最關心的。

出道即巔峰?解構項圈式降噪耳機的設計

第一,降噪效果。繽特力6200UC有主動降噪,比起Bose和索尼,它的降噪只有開關,沒有強度的選擇,所以就適應性來說比較單一,沒有兩位大佬厲害。但降噪效果相當不錯,因為實際上它的定位是偏商用,主打的環境是辦公室,小胖試了試,在辦公室使用的降噪效果很不錯,而走在路上也能濾掉大量平時可能不會注意到的轟耳低頻噪聲,同時旁人說話、汽車鳴笛還是能聽到,實用性還不錯。

耳機降噪的背景知識其實跟圖像處理在頻域上是一脈相承的,打開主動降噪就啟動了麥克風,根據環境拾音頻譜的低頻部分生成反向波形,反饋到揚聲器單元,就能過抵消部分環境噪音了。調整降噪等級、氣壓檢測等也都是以此數據為根本來調整強度。也正因為主動降噪需要進行計算,所以不少帶主動降噪的有線耳機需要使用電池才能打開降噪功能,比如老款的Beats Studio。

主動降噪的實現成本不低,如果牽扯到內置式設計就更是如此了,所以主動降噪算是高端定位的象徵之一,大多數低價產品都不具備此功能。大多標註“降噪”功能但又比較便宜的機型往往只是單純的入耳式設計被動降噪而已。

第二,續航和充電。項圈式的內部空間優勢應該是一目瞭然的,所以哪怕是100多塊的產品,也能塞進一塊大電池,也敢說自己有10個小時續航,畢竟耳塞本身電阻低易驅動,所以哪怕是100多mAh的電池也就足夠了,而且這麼小的容量,充電時間也可以非常短,用5V/1A的USB3.0充15分鐘用1小時並不困難。繽特力6200UC的商用定位讓它在這方面有了自己的特色,首先它的電池更大,連接播放器、開降噪後放了一宿(從晚7點到早7點)的音樂,APP查看依然有15%左右的電量,基本符合官方宣傳16小時的續航數據。

出道即巔峰?解構項圈式降噪耳機的設計

其次,繽特力6200UC的充電有兩種方式,第一是座充,在項圈右側下方有金屬觸點,可磁吸附到包裝內附帶的充電底座上,充電底座可以長期連接手機適配器或電腦主機USB接口,在辦公室就能隨手扔上去進行充電,需要使用就直接拿起,無需拔線。第二是傳統的直充,用Micro USB線接駁機身上的數據口就能進行充電。

出道即巔峰?解構項圈式降噪耳機的設計

第三,藍牙連接方式與穩定性。大多數人對藍牙耳機看電影聽音樂最大的抱怨是信號延遲,也即聲畫不同步等現象。事實上連接穩定性、距離等規格與藍牙模塊的運行功率正相關,目前大多是藍牙4.1標準,但標準之下也分了多種等級,最高等級的連接距離可達100米,所以一旦涉及到功率,那自然也是有著較大內部空間的項圈式先天佔優。繽特力6200UC人性化的地方在於它除了可以與手機連接之外,也能與電腦連接,甚至專門配了一個免驅的USB藍牙適配器,電腦沒有藍牙模塊也能工作,甚至可以兩臺設備同時連接,考慮得很周全。

穩定性方面,小胖在早晚高峰、擠到前胸貼後背大腿挨大腿的地鐵上,手機(iPhone 8)放褲兜,繽特力6200UC也基本沒有出現過斷點的問題,連接性相當穩定,就小胖的體驗來看,包括Bose QC30、索尼WI-1000X等項圈式在類似情況下的表現也都很不錯。但100來塊的項圈式藍牙耳塞無論連接穩定性還是延遲都會出現比較明顯的問題,原因不外乎就是使用了較為便宜的芯片和較低功率的方案,這個差距也是很明顯就能察覺出來的。

第四,佩戴舒適性。Bose QC30有一個小問題就是戴著走路的時候,項圈非常容易就歪掉了,以至於走一段路就得調整一下,但繽特力6200UC在這方面要好很多,這應該要歸結於它的項圈不是QC30那種規整型設計,而是兩端粗、中段細,可以比較好的固定在脖子上。

單元是入耳式設計,但探入比較淺,而且附帶了3種尺寸的耳套,相較而言附件選擇並不多,但耳塞這個東西本來就是組裝好後幾乎不會再去改變,所以花俏的東西少一點也好。較長時間的佩戴也沒有問題,本文就是全程帶著繽特力6200UC開著降噪寫到現在的,用在辦公環境確實很適合。

出道即巔峰?解構項圈式降噪耳機的設計

第五,麥克風功能。因為有商用定位,所以這反倒成了繽特力6200UC的強項——左右兩頭最前方各有2個MEMS麥克風,具備全向拾音響應的特性,之所以要用2組麥克風單元,就是為了做波束成形,對特定方向,於耳機麥克風來說就是使用者說話的方向聲音更敏感。簡單對比了IPhone原廠耳機,語音通話的背景過濾和品質差距實在是明顯。

除此之外,繽特力6200UC可以一鍵關閉麥克風(上圖紅色鍵),如果是開電話會議就很實用,而且當你嘗試說話的時候會語音提示你麥克風處於關閉狀態,這個功能可以說就相當商務了。

出道即巔峰?解構項圈式降噪耳機的設計

第六,操作體驗細節。 繽特力6200UC機身功能鈕多達6個:音量加減、接聽/掛斷/音樂控制功能鍵、麥克風開關鍵、電源撥動和主動降噪撥動。右手調整項圈位置時比較容易誤按到功能鍵;電源撥動尺寸小,位置靠後,盲操需要一定時間去找尋、適應……當然,這些都只能算是應用習慣的差異,不算缺點。

至此,就算籠統地以繽特力6200UC為例對項圈式藍牙耳機進行一番解析,最近也正值6.18,小胖看了看,各大品牌的活動都不少,有些還真是實打實的降價,朋友們不妨多關注一下吧。有什麼問題也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