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湖·舜山府 三進歸家,門第的禮儀規制

孔子有云:“樂者天地之和也,禮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別。”古時,無論是天子宮闕還是望族府邸,無論是帝王貴胄還是文人騷客,均以“禮”為制,中國家族歸儀,是傳承了千年的歸家文明史,投射到現代空間上,便是建築與園林所營造的家族禮序。

三進門第,傳習千年的歸家之禮

為什麼北京的四合院,講究的是三進?為什麼揚州的何園,同樣是三進格局?為什麼許多名人故居,也是三進院落?諸多原因皆可在《道德經》中找到答案。

所謂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三”,是一個天地人之道,寓意院落各個部分,相互之間達成的天人合一的藝術。中國人心中的三進禮序,不僅是建築規制,更是精神家園,意味著理想的居所與傳統的禮儀共融。

龍湖·舜山府,復興東方建築禮序

龍湖·舜山府以禮序傳承為神,以山水寫意為韻,打造三進歸家,復興傳統禮序規制,彰顯世家門第威儀。

【一進府門】主入口威嚴的大門,開啟歸家的第一重禮儀,尊崇歸家,迎來送往倍感府門殊榮,主門大堂,疊水雲瀑、拾級而上,彰顯著一個家族的生活高度,進出的每一步,皆是莊重的儀式感。

龍湖·舜山府 三進歸家,門第的禮儀規制

圖丨龍湖·景粼原著

【二進過巷】穿過大門,以景牆、樹陣、花叢各種生色小品裝點巷道景緻,讓每一次回家都是穿越花園的旅行。在佈局上突出軸線的對稱,造就曲徑通幽,餘味無窮,將喧囂隔離其外,抒寫門第風雅。

【三進登堂】世家榮歸,府秩入戶禮遇,尊崇歸家氣度。定製門額、兩側抱鼓石彰顯等級秩序,匹配世家身份。

歸家,迴歸的不僅是身體,更是內心。龍湖·舜山府,擇址城市中軸核心腹地——城陽白雲山片區,師法北京景粼原著國墅規制,承襲重慶舜山府造景法則,憑藉自然高差臺地造景,似山川懷谷,藏風聚氣,水散縈迴,曲徑通幽,終著東方山府大成之作。以尊三進之序,承府門之禮,將居住美學、等級秩序、傳統禮儀融入府園精髓,以三進歸家之禮,傳達出城市塔尖階層內斂、尊崇的居住追求,營造全新的理想禮序居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