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肝硬化特異性病因,肝活檢和肝硬化監測

肝硬化尋找病因

找出肝硬化特異性病因需要病史、體檢及有選擇性的實驗室檢查方面的關鍵信息。

對於有記錄的酗酒史,特徵性臨床表現如男性乳房發育、蜘蛛痣(毛細血管擴張),睪丸萎縮以及實驗室確證的肝損傷(AST升高高於ALT)肝酶反應(GGT顯著升高)的患者,酒精即可能是病因所在。發熱,觸診肝大,黃疸提示有酒精性肝炎。

發現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IgG抗體(抗HBc-IgG)可確診慢性乙型肝炎。發現血清丙肝病毒抗體(HCV抗體)和HCV-RNA提示丙型肝炎。大多數臨床醫生還常規測試如下:

  • 自身免疫性肝炎:由高抗核抗體滴度提示(低滴度非特異性,並不總是強制進一步評價),並確認有球蛋白血癥和其他自身抗體(例如,抗平滑肌或抗肝/腎微粒類型1的存在抗體)
  • 血色病:通過升高的血清鐵和轉鐵蛋白飽和度和可能的基因檢測結果證實。
  • 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由低血清α-1-抗胰蛋白酶水平和基因分型確認。

如果常見病因不能肯定,則需要尋找其他不太常見到的病因:

  • 抗線粒體抗體提示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陽性率95%)。
  • 磁共振胰膽管成像(MRCP)發現肝內、肝外膽管狹窄和擴張提示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
  • 血漿銅藍蛋白下降和特徵性的銅測試結果提示肝豆狀核變性。
  • 肥胖的存在和糖尿病史提示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
尋找肝硬化特異性病因,肝活檢和肝硬化監測

肝活檢

如果臨床標準和非侵襲性檢查不能確診,通常需要做肝活檢。例如,如果臨床疑似良好的代償期肝硬化但影像學檢查結果仍無定論,應做活檢以明確診斷。肝臟活檢敏感性接近100%,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超聲檢查可明確診斷。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通常和肥胖,糖尿病或其他代謝綜合徵相關,可以通過超聲檢查發現證據,但仍需要活檢以確診。

對於有明顯凝血功能異常,門脈高壓,腹水和肝衰竭等典型肝硬化特徵的病例中,如果肝活檢結果無法改善預後,則不需要活檢。患者的凝血功能障礙和血小板減少,經頸靜脈方法活檢是最安全的。當使用這種方法,可以測量壓力,從而可以計算出跨越肝竇的壓力梯度。

肝硬化監測

肝硬化患者,無論病因如何,需定期隨訪肝癌。目前,腹部彩超,建議每6個月,並在檢測到與肝細胞肝癌相同的異常時,應該做增強MRI或腹部三維CT(增強CT有獨立的動脈和靜脈期圖像)。超聲造影顯示有前途作為替代CT或MRI的手段,但在美國目前仍在研究中。

當診斷肝硬化時進行胃鏡檢查 食管胃底靜脈曲張,以後,間隔每2至3年。陽性結果可能會進行治療或更頻繁的內鏡監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