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騰訊、谷歌融資,市值達到50億美元!看Go-Jek如何成爲獨角獸

在印度尼西亞雅加達街頭,可以看到許多穿梭在擁擠車陣中,戴著綠色安全帽、穿著綠色上衣的摩托車騎士,這是印度尼西亞手機叫摩托車服務"Go-Jek",有些人稱他們是"綠騎士軍團",這麼大的陣仗,要先從印度尼西亞特殊的交通狀況說起。

印度尼西亞人口高達2.6億,光是首都雅加達就有約1千兩百萬人口,因為基礎交通建設並不完善,加上午後的陣雨經常讓路面積水,每天上百萬湧進市中心上班的人就這麼讓雅加達長年處於塞車狀態,因此可以靈活穿梭在車縫中的機車,成為首選的交通工具。

也因為如此,在印度尼西亞隨處可以看到摩托出租車,司機們通常會聚集在人潮聚集的商場、辦公室,只要走過去跟司機議價就能出發。但這類交通模式卻有很大的問題,比如品質參差不齊、司機漫天喊價、缺乏誠信,又或者臨時想搭車卻找不到可以載客的司機。

獲騰訊、谷歌融資,市值達到50億美元!看Go-Jek如何成為獨角獸

車費透明、培訓司機,建立品牌形象

"我暑假實習的時候,會去和路邊司機聊天,瞭解一下他們的狀況。"這些狀況都看在今年34歲的馬卡瑞姆(Nadiem Makarim)眼裡。從小在印度尼西亞長大的他,後來在美國布朗大學、哈佛MBA完成學業,他與Grab創辦人安東尼·譚(Anthony Tan)還是本科好友。透過與司機的第一線交流,馬卡瑞姆發現司機每天都要工作十幾小時,卻只接到四、五筆生意,幾乎大部分的時間都浪費在等待客人上門。

這些第一線的觀察,讓馬卡瑞姆看見其中的商機,於是他2010年在印度尼西亞推出手機叫車服務"Go-Jek",名稱來自於印尼語"載客摩托車"(Ojek)的諧音,主打用手機就能叫摩托出租車。"我們剛開始創業時,很多人都不覺得印度尼西亞摩托車產業會有救。"馬卡瑞姆回憶:"深入瞭解以後,我發現,這個被一般人認為是冷門行業的生意,其實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

Go-Jek從一個簡易的叫車中心開始經營,一開始只有20多名司機,馬卡瑞姆表示,"在Go-Jek剛成立的時候,很多人都告訴我們,要把一項服務做到精細,要是做得不夠好,就會被擁有更好技術、更多資金的玩家超越。"

獲騰訊、谷歌融資,市值達到50億美元!看Go-Jek如何成為獨角獸

Go-Jek的出現,大大改變了印度尼西亞摩托出租車過去雜亂無序的產業生態,透過手機App制定統一定價模式,同時投入資源培訓自己的司機,並要求司機穿上統一制服、安全帽,透過品牌形象的建立,讓"摩托出租車"無論在當地人或是觀光客眼中,成為一個安全、透明及可以信賴的代表。

除了叫車,還經營送餐、按摩服務

從一開始的20人司機車行,到現在Go-Jek旗下已經擁有25萬名司機,"我希望10年、20年後,Go-Jek仍是人們熱衷討論的話題,因為它證明了科技在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

馬卡瑞姆對於Go-Jek的想像可不只有手機叫車而已,近年更進一步推展服務範圍,像是送餐服務Go-Food、電商服務Go-Mart、快遞服務Go-Send、電子支付Go- Pay,最特別的是還有提供上門美容按摩的Go-Massage。"客戶會遇到各種生活中的大小問題,而我們打造的產品就是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馬卡瑞姆認為,因為亞洲地區智能手機普及率升高,加上亞洲消費者偏好一站式的服務平臺,在一個Go-Jek的App中,就能一次滿足這些需求,概念上有點像是印度尼西亞版的微信。

獲騰訊、谷歌融資,市值達到50億美元!看Go-Jek如何成為獨角獸

花了8年時間,如今Go-Jek在印度尼西亞市場大獲成功,市值達到50億美元,是印度尼西亞第一家本土獨角獸,今年2月才剛獲得來自Google、騰訊、紅杉資本等投資人15億美元的融資,Go-Jek想藉由在印度尼西亞打下的基礎,進軍東南亞市場。

Go-Jek平臺上衍生的服務,就是一個非常在地化的企業,細膩觀察在地需求後,所提出的答案。這也是為什麼今年3月Uber宣佈將東南亞業務的經營權賣給另一個東南亞叫車霸主Grab,也讓新加坡的Grab與印度尼西亞的Go-Jek正式形成兩強對決的局面。

先前Go-Jek營業範圍僅限印度尼西亞,今年5月宣佈投入5億美元,要拓展越南、泰國、新加坡、菲律賓市場;今年8月已經開始在越南、泰國市場做小規模測試,讓東南亞霸主Grab的地位受到挑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