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父母没教我的人生智慧

最近读了一本哲学小书《佛陀教你放下——一个斯里兰卡佛教长老的时间心理学》(东方出版社),作者是获得了博士学位,在日本修行的斯里兰卡和尚——苏曼那沙拉(Alubomulle Sumanasara)。

那些年,父母没教我的人生智慧

《佛陀教你放下——一个斯里兰卡佛教长老的时间心理学》(东方出版社)

那些年,父母没教我的人生智慧

《佛陀教你放下——一个斯里兰卡佛教长老的时间心理学》作者 苏曼那沙拉

读完之后,让学心理学科班出身的我都佩服他的智慧。

回想起自己二十出头的时候,以为追求众人趋之的“高学历”、“高薪工作”、“嫁入豪门”的生活才是人生终极的目标,所以拼命向上爬。

当有一天突然发现所谓的“成功”只是一场虚幻的梦的时候,我重重摔倒地上,支离破碎。

那时我多么希望父母能够帮我指点迷津,告诉我如何过好自己的人生……

可那时,我的父母也认为只有成功成名才是衡量一个人价值的唯一标准。

而苏曼那沙拉就是那位,在你跌倒后,把你搀扶起来,为你拍掉身上的风尘,陪伴你走过那段艰难的人生路的智者。

他的智慧,就是光,照亮人生死阴的幽谷。

那些年,父母没教我的人生智慧

苏曼那沙拉说:人,原本带着超凡的能量降临世间。

一朵花、一个玩具就能够让我们开心好一阵子。即使嚎啕大哭,也能过一会就咯咯笑起来。

但是,人在不断成长过程中,会像漏电一样不断流失这些能量。

你有没有这种感觉:在学校或者公司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本打算休息一两天调整一下就能“满血复活”,可是休息几天后,依然觉得无精打采,甚至不想上学工作,就想宅在家里什么都不干……

如果心里有事,不管休多少天假、去哪儿旅行,都无法释怀

因为那些事情就像蛀虫一样,啃食这我们内心的活力。

那如何解开我们的心结?请听苏曼那沙拉为你一一道来。

那些年,父母没教我的人生智慧

  • 痛苦根源:放下“妄想”是智慧的开端

妄想是一种剧毒,源于自己的主观臆断,离现实差距甚远。

如果能够停止主观思考,妄想也会被遏制。

这个时候,就是智慧出现的时候。

人经过不断磨炼就可以增长智慧,那时候遇到更难的问题也能在瞬间得到正确的答案。

不管发生什么问题,都可以马上用智慧来解决。从而,人的烦恼也会变少。

那些年,父母没教我的人生智慧

  • 善待自己:“不完美的自己”并不可耻

只要有“我才是正确的”“我是完美的”这样的妄想,就自然会被愤怒、嫉妒、消沉、欲望折磨。

不解决这个问题,只能会给自己和周围的人带来痛苦,完全失败下去。

生活中能够相互扶助就好。你没有必要做到百分之百完美,谁都没有奢求你必须完美。

“我不完美,但,那又如何?”

请把这句话放进你的日常生活中去。试试看,你将会感到心灵的轻松

那些年,父母没教我的人生智慧

  • 人际交往:将自己拥有的东西给予他人即可

我们与各生命互相合作赖以生存。

人际关系,其实就是一种合作关系。

合作关系的基础就是付出和索取。

若有“想要的东西”,自己必须要准备好“给予他人的东西”。

那些年,父母没教我的人生智慧

  • 亲子关系:既无“离开父母”也无“离开子女”

亲子关系是一种“协助关系”。

所以没有所谓“离开”的痛苦感,因为生命的终结就是协助关系的终结。

毕竟,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东西都不可能真正从属于谁。

那些年,父母没教我的人生智慧

  • 金钱观:佛祖建议的“花钱之道”

佛祖对俗家弟子说:“把收入的一半用于投资,四分之一用于生活,剩下的部分存起来。”

投资,是为了事业更好的发展;生活,是为了保证我们衣食住行的安稳;存储,是为了不时之需。

金钱是帮助我们获得幸福的途径,而不是幸福本身。

那些年,父母没教我的人生智慧

  • 生死观:死的尽头才是生的开始

人终有一死。

对于“死”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承认人是会死的,并在此基础上考虑如何利用好人生短暂的时间。

要过“即使明天去死也不后悔”的生活。

只有意识到死亡的存在,才能够使我们“生命”变得更加充实。

那些是你长大以后才悟出的道理?给我们留言分享吧~

那些年,父母没教我的人生智慧

《佛陀教你放下——一个斯里兰卡佛教长老的实践心理学》(东方出版社)


苏曼那沙拉于日本驹泽大学获博士学位,现居日本。他是日本上座部佛教协会长老、日本佛教书畅销作家。他的这本《佛陀教你放下》在日本平均每月加印一次。不仅如此,他还在朝日文化中心担任讲师,并曾受邀为NHK教育频道《心的时代》节目嘉宾。在《佛陀教你放下——一个斯里兰卡佛教长老的实践心理学》里,苏曼那沙拉用简单平实的语言,结合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理论,为我们讲述亲身实践所领悟到的大智慧。

那些年,父母没教我的人生智慧

《佛陀教你放下——一个斯里兰卡佛教长老的实践心理学》(东方出版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