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國旅遊,才發現網上不說的祕密,首都烏蘭巴托最缺的是這個?

根據互聯網的特點,先說結論:缺的是樹木。

知名歌曲《烏蘭巴托之夜》歌詞很美:

蒙古國旅遊,才發現網上不說的秘密,首都烏蘭巴托最缺的是這個?

(難見綠色的烏蘭巴托)

有一個地方很遠很遠

那裡有風有古老的草原

驕傲的母親目光深遠

溫柔的塔娜(蒙語:珍珠,人名)話語纏綿

烏蘭巴托歌兒輕輕唱,風兒輕輕吹

唱歌的人不許掉眼淚。

蒙古國旅遊,才發現網上不說的秘密,首都烏蘭巴托最缺的是這個?

(樹太少)

歌聲很美,夜色更美,身臨其境,才發現,140多萬人口的國際化城市,瀰漫著刺鼻汽油兒。

城區高樓大廈集中,分佈在東西走向的河谷地帶,很小的面積,竟然擁有30多萬輛汽車。

車是烏蘭巴托人的必需品,甚至是唯一的代步工具,大街上絕不會見到自行車和電動車,連行人都很少,名副其實的車輪上的城市。

蒙古國旅遊,才發現網上不說的秘密,首都烏蘭巴托最缺的是這個?

(車輛便宜,車多,人行道沒有或窄)

北京中心三環分佈車輛密度更多啊,那為何汽油味兒幾乎聞不到呢。原因是樹木多!

烏蘭巴托北緯47度,緯度高,位於亞洲內陸,降水少,蒸發量大,積溫很低,短暫的夏季是植物的生長期,難怪,蒙古高原大部分地區,只能長草。

樹木,只有在蒙古國西部和西南部,地勢起伏較大的山間陰坡和河谷地帶,才能生長。

蒙古國旅遊,才發現網上不說的秘密,首都烏蘭巴托最缺的是這個?

(有少量灌木,自生自滅,無人管理)

不要較真,歷史上烏蘭巴托城鎮興起的時候,人們自然花費大力氣,澆水,管護,投入較大成本還是能長樹的。

蘿蔔快了不洗泥,規劃也就三四十萬人口的城市,如今一百多萬,不斷蔓延的城市,哪有財力精力種樹啊。

蒙古國旅遊,才發現網上不說的秘密,首都烏蘭巴托最缺的是這個?

(烏蘭巴托車站,能見到三棵樹)

世界上的城市基本上市沿著河流而建。烏蘭巴托的西南部,圖拉河是這個城市的母親河,周圍有不少灌木和綠樹,城區向其他方向擴張,顧不上綠地和樹木,只有“水泥森林“。

烏蘭巴托之夜,沒有浪漫,只有糟糕,歌是美,現實很累。空氣汙染指數,是北京的幾倍,是聯合國衛生組織統計的汙染最嚴重的城市,沒有之一。

蒙古國旅遊,才發現網上不說的秘密,首都烏蘭巴托最缺的是這個?

(黃昏光影很美,無綠色)

這個民主化20多年的國家,不敢動用納稅人的銀子,大興土木,更不可能資金和人力搞綠化。在烏蘭巴托,看不到一個清潔工和園林工人,只能看到坑窪路面和沙石塵土。

即使殘存的樹木,基本是針葉樹,沒有吸納大氣汙染物的闊葉樹和喬灌草結合的公園,加上城市道路年久失修帶來的粉塵,到黃昏時只要開窗,撲面而來的是大小不一的可吸入顆粒物和刺鼻的汽油味兒。

蒙古國旅遊,才發現網上不說的秘密,首都烏蘭巴托最缺的是這個?

(郊區和城區連成一片)

本來,草原的地貌特徵就是土壤層很薄,沙土很厚,草甸一旦去掉,就像包子露餡兒一樣,植被恢復很難。

烏蘭巴托,在一個打開的大包子上,建起的城市,“包子"裡九分沙一分土,一年四季,在城區隨時起小沙塵暴。

蒙古國旅遊,才發現網上不說的秘密,首都烏蘭巴托最缺的是這個?

(扎門烏德,種的樹,二連浩特交界)

怎麼辦,種樹太多,地下水成問題,種草,效果不明顯,也許,喬灌草結合的綜合植被,加大城市區的公園面積,人工栽種適合當地氣候的植被,是解決汙染的重要舉措。

怎麼辦,他們已經搞車輛每週限行一天,快速的城市化,人口更多,車輛需求更大。

蒙古國旅遊,才發現網上不說的秘密,首都烏蘭巴托最缺的是這個?

(北京降雨量600毫米,樹木不少)

蒙古國旅遊,才發現網上不說的秘密,首都烏蘭巴托最缺的是這個?

(烏蘭巴托遠郊國家公園,有針葉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