窯變(民間傳奇)

明宣德三年的一個春日,江南上貢朝廷的一批瓷器震驚朝野,宣宗皇帝看罷喜歡異常,一問督窯官才知這批瓷器均出自一人之手。此人名叫李賢廷,家住飛雲鎮,祖傳的燒瓷技術到他這一代有所改進,其工藝名震江南。宣宗皇帝把玩著一件件巧奪天工、色彩明豔的瓷器,突發奇想道:“這些瓷器件件玲瓏剔透、色澤鮮豔、無可挑剔,可是沒有一件是鮮紅之色,朕要一套鮮紅之色的瓷器,在今年登高之日去泰山祭拜日神。”

督窯官聽罷,頓時冷汗直冒。對於燒瓷,皇帝是個外行。從古至今,各地瓷窯名瓷無數,可還從未聽說過能燒製出鮮紅顏色的瓷器來,這不是強人所難嗎?

宣宗見督窯官猶豫了一下,臉色一沉道:“朕這就下詔,命你即日就去飛雲鎮,叫那個李賢廷加緊燒製,不得有誤!”

飛雲鎮在全國以瓷器聞名,鎮上有一條瓷貨街,李賢廷就住在這條街上,前面賣貨,後面就是他家祖傳的瓷窯。他今年四十多歲,其貌不揚,為人謙和低調,甚至還有點卑瑣;與之相反的是,他的女兒夏蓮卻如花似玉、繡口錦心,說話做事伶俐勤快。夏蓮早早就與鎮上的一個男子定了親,男孩子的父親關正和也是一名瓷工,手藝較之李賢廷稍遜一些。由於兩家門當戶對,早早就給兩個孩子定下了娃娃親,兩個孩子長大後見了幾次,很是情投意合,李賢廷與關正和自然很高興,商量著今年的年節前給他倆擇吉成親。

接到皇上的聖諭,李賢廷感到既榮光又擔心。榮光的是,他家的窯已經成了御窯,不斷接到朝廷的訂單,雖然千挑萬選十分苛刻,廢品碎片堆積如山,但收入也是相當可觀;擔心的是,皇命難違,鮮紅釉彩歷來無人能燒,一旦這活兒做不成,就會招來殺頭之禍。可說到底,皇家的活兒他又不敢不接。

第二天,他就挑選了一批手藝精湛的窯工住到了作坊,憑藉著自己的才智,開始精心研磨,日夜燒製,爭取趕在重陽節之前完工。

年少時,李賢廷聽父親說過,在唐朝時期就有陶瓷藝人發明了紅釉燒製技術,稱之為“鈞紅”,但成品紅釉之中一定會摻雜其他顏色,其純度絕對達不到皇帝的要求。制瓷工藝尤其是釉料配方,歷來是手藝人保密的重點,世代家傳,決不外傳,而且配料時全憑配釉人的經驗和運氣。陶瓷的藝術就是火的藝術,不同成分的釉料在不同溫度、不同燒製氣氛中可以產生千變萬化的顏色。像這種裡外透紅的陶瓷,簡直沒法想象該如何燒製。

李賢廷沒想到自己走上了一條艱難的路途,一做就是小半年,每次出窯的瓷器沒有一件是正品,要麼走樣,要麼開裂,即便是顏色純正的器件上也都有流釉現象,很難做到“一塵不染”。

眼看交活日期臨近,李賢廷和瓷工們都急壞了,而最著急的莫過於宣宗皇帝和督窯的太監了,氣急敗壞的督窯太監每日督促甚至鞭打窯工,聲稱再燒不成就要殺人了。李賢廷知道督窯這話是說給他聽的,他天天茶飯不思,嘴上起了一層又一層的水泡。

女兒夏蓮看著父親日漸憔悴,心裡十分心疼,便勸李賢廷說:“爹爹不要著急,俗話說車到山前必有路,爹爹不妨將配料還為礬紅,銅紅不成不如用鐵紅應付了事?”

李賢廷嘆息了一聲,說:“皇帝去泰山祭拜日神乃是國之大事,尋常的祭器怎能使用?再說,那督窯把關嚴密,一旦事情敗露,咱全家性命難保!”

夏蓮知道爹爹的脾氣,他認準的事情就是掉了腦袋也不會更改的。為了燒成這些祭器,李賢廷幾乎傾盡了家產,甚至連女兒的嫁妝都置辦不起了;可是燒出合格的瓷器似乎遙遙無期。

這天,親家關正和帶著兒子關慕堯來到李家下彩禮,對李賢廷說:“這個瓷活兒不是誰都能拿得下來的,這些日子以來,我也知道親家快要傾盡家底了,拿不出像樣的嫁妝給夏蓮。不如你把這活兒讓給我來做,這些年我在私下裡做過無數的試驗,也許能做得出來。假如皇上給個一官半職的,我也不會忘記你的。”

李賢廷一聽,一臉怒容道:“沒有嫁妝,我女兒也照樣嫁得出去!我最厭煩的就是乘人之危的小人!”說罷,就將關家連人帶物一起推出了門。在李賢廷看來,鼠肚雞腸的關正和是狗眼看人低。

關正和也是個要臉面的人,吃了親家的閉門羹,便在瓷貨街叫嚷起來:“兩條腿的烏龜不好找,飛雲鎮的好女子可是不少,就憑我家的實力和慕堯的才氣,就不信找不到一個比夏蓮更好的女子!”

夏蓮聽了心裡十分難過,怎奈縱使她有千言萬語,也沒有機會向關慕堯傾訴。

損失事小,瓷窯燒不出一件像樣的瓷器,對於李賢廷來說那是丟臉的事情。這天,有個瓷工對他說:“歷來瓷窯燒製新品都是要祭窯的,咱是不是也找一對童男童女祭祀一下,這樣也許有燒成的希望。”在飛雲鎮,有的窯主為了燒出上等的瓷貨,每年都要祭窯,因此年年都會有孩子葬身於烈火,窮人家狠心的父母為了餬口,不惜把自己的親生子女賣給窯主。

窯主買來孩子,打扮得漂漂亮亮,然後用綵線把孩子縛住,投向窯中。此時的哭聲簡直是撼天動地,有的窯主擔心街上的人們聽到哭聲,一般都在夜裡趁著孩子睡沉了再祭窯。

李賢廷聽後,猶豫再三,他曾經看到過那個慘烈的景象,至今想來還膽戰心驚。他從來沒用活人祭過窯,憑的就是自己手藝。可這次好像上蒼有意為難他,他已經使盡了渾身解數,但一點作用也沒有。無奈之下,李賢廷點頭答應了,祭窯!

夏蓮聽說父親要用活人祭窯,首先出來反對,她淚水漣漣地說:“爹爹,誰都是父母所生,那些窮人家的孩子已是可憐萬分,您怎忍心殺害無辜的生命?”

李賢廷被女兒打動了,也流著淚說:“蓮兒,爹爹實屬無奈,窯裡出不來成品,我如今已被逼上了絕路。”

就在那名瓷工奉李賢廷之命外出尋找童男童女的第二天,關家為關慕堯新婚大擺宴席,遍請親朋好友,瓷貨街上鞭炮聲聲,幾乎家家都去賀喜,唯獨李賢廷沒去。他聽著女兒屋裡靜悄悄的,獨自坐在外面嘆息。想不到關正和為了面子,給兒子娶了當地有名富戶的女兒,據說嫁妝累萬。

關正和本人其實早就有心和李家退親,他早就看中了這家富戶的錢財,他知道李賢廷的為人,略施小計就把李家的這門親事退掉了。儘管兒子現在所娶的女子比夏蓮醜,但在情理上他已經佔了上風。

李賢廷此時是啞巴吃黃連,他對自己當初的衝動行為追悔莫及,覺得自己對不住女兒。夏蓮更是備受打擊,香淚橫流,靜靜地坐在屋裡,整個人都傻掉了。

這天夜裡,突然有人敲夏蓮的花格窗,聲音急切地說:“蓮兒,我是慕堯。”

夏蓮推開窗戶,扶疏的竹影之下,果見關慕堯的身影。 “蓮兒,”關慕堯說,“父命難違,我……我對不住你!”說著跪下了。

夏蓮“啪”的一聲關上了窗戶。關慕堯在窗外焦急地說:“蓮兒,你聽我說……”

夏蓮隔著窗戶憤怒地說:“我不想聽,也不想再見到你……”

這時,出外尋找童男童女的瓷工回來了,關慕堯慌不擇路地逃走了。

瓷工回來,直奔李賢廷的房間,急不可待地說:“窯主,我沒有尋找到合適的窯祭,可是我卻發現了一個天大的秘密。”於是,他把自己的發現一五一十地說給了李賢廷,李賢廷聽後大吃一驚。

第二天晚上,李賢廷帶著幾名瓷工藏在窯場後面的樹叢裡。子夜時分,只見一個黑影鑽進了窯場,正要將手裡的東西投進窯,馬燈照亮了他的臉,此人不是別人,正是關正和。他手裡提著的東西不是別的,居然是燒窯最忌諱的胡椒和馬溺。

大家頓時明白了,原來是關正和暗中使壞,讓他們苦苦燒製的瓷器無一成功。關正和人贓俱獲,低著頭羞愧難當。

有人對李賢廷說:“咱們趕緊報告給督窯,將此人上交給朝廷,讓皇上去處置他吧!”關正和一聽,嚇得屁滾尿流,顧不得羞臊,跪下來向李賢廷求饒:“看在往日的情分上,你就饒了我吧,你們開出任何條件我都會答應!”

李賢廷想不到關正和是這種無恥小人,是他暗中一直給自己使絆子。他啐了關正和一口,心中之恨自是難平:一是恨他讓自己傾家蕩產,二是恨他毀了女兒的幸福,三是恨他使得自己在飛雲鎮名聲掃地。但想想事已至此,就是不饒他對自己又有什麼好處呢?於是,他心腸軟了下來,說道:“從今往後,我不想再見到你,你好自為之吧!”

大家見到關正和灰溜溜地跑了,覺得李賢廷這樣做太便宜他了。李賢廷說:“良心的折磨比死更可怕,叫他自己去琢磨吧!”

原來,自從李賢廷接到皇命的那一天,關正和就嫉妒在心了。在飛雲鎮窯主之中,唯一能和他抗衡的就是李賢廷。俗話說同行是冤家,他想來想去,想出了這麼個低級下流的計策。

李賢廷又開始了新一輪的祭器燒製,令他高興的是,媒婆給夏蓮找了一個婆家,馬上就要辦喜事了。這也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富戶人家,對象更是百裡挑一的人才。

夏蓮聽後,一點也高興不起來,她的心中此時還想著關慕堯。

這天子時,一陣鞭炮響過,瓷窯開始點火了,一切都顯得那般祥和,人們確信這次一定能夠成功。

窯火點燃了,紅紅的火焰帶著喜氣映紅了人們的笑臉,李賢廷覺著萬無一失了。可是,作為窯祭的兩個孩子卻在熟睡中猛然醒來,直哭得悽風苦雨,叫人聽了撕心裂肺。

李賢廷的鼻子一酸,還是強忍著一擺手,兩個窯工會意,架起兩個孩子就要投入紅紅的窯口。

“住手!”這時,一個人影飛奔而來,他拼命奪下了兩個哇哇大哭的孩子,說:“這事都是我爹爹一手造成的,請不要亂殺無辜!”此人說著,不顧一切跳進李家熊熊燃燒的窯裡。

在場的人都被驚呆了,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關慕堯。李賢廷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尋找良久的窯祭沒有用到,想不到關慕堯卻主動做了他的窯祭。

整個飛雲鎮炸開了鍋。事後人們才知道,關慕堯一直矇在鼓裡,待辦過喜宴,進入洞房之時,才驚覺對方並不是自己所愛的夏蓮,於是負氣出走。他找到夏蓮想說清楚一切,可夏蓮又因為誤解沒能聽他解釋。後來,關慕堯聽說自己的父親關正和竟做出了那麼卑鄙的事情,夏蓮擇吉待嫁,他只有用這種方式來表明心跡了。

夏蓮知道了事情真相,更是淚水漣漣,痛徹心扉。這天,她趁人不注意,來到了自家窯前,說:“慕堯,你且慢走,我來陪你!”便縱身跳進了窯口……

至此,李關兩家都萬分悲痛,但後悔又有什麼用呢?

幾天後,關正和也從飛雲鎮消失了,他是趁夜走的,人們不知道他去哪裡了。

這一次,宣宗皇帝所要的鮮紅色的祭器一次燒成,而且稱得上是精品之中的精品,超過了李賢廷過去所做的上好瓷器,釉色均勻,色澤豔麗如同鮮血,光澤沉穩內斂而不失華貴,氣度雍容典雅,凝重樸實之中富有通透感,堪稱色釉瓷中的珍品。

但是,在出窯的時候,這滿窯的瓷器不但廢品極少,而且還出現了一件窯變的怪品。它是由兩個瓷胎粘連而成的,一紅一綠,器物在火中自然變成鴛鴦狀,似在交頸纏綿,簡直是美輪美奐、栩栩如生。那隻殷紅色的“鴛鴦”神態哀怨,似有訴說不盡的離愁別緒;那隻綠色的鴛鴦似在傾盡心力做安撫狀。

這對瓷鴛鴦出窯以後,李賢廷一直捧在手中,眼裡滿是淚水。人們都說,那是夏蓮和慕堯所化。

督窯太監十分高興,他在這些成品之中精挑細選,不知道該選哪幾件上交朝廷,哪幾件該當場毀掉。最後,他挑選了幾件,剩下的命人當場銷燬,可是瓷工們就像沒聽見他的話一樣,有的悄然離開,有的站立不動。

見李賢廷在一旁還捧著那件窯變的瓷器發呆,督窯走過去就要搶。李賢廷此時好像瘋魔了一般,瞪著眼睛把他推倒在地,吼道:“要想毀掉了它,除非我先死了!”

數日後,宣宗皇帝終於見到了祭器,督窯太監誇誇其談地說:“皇上,這真是窯中之寶哇!”聽完督窯的話,宣宗對這幾件上等瓷器不再理會,倒是對那件窯變後的瓷鴛鴦來了興趣,問道:“此物可曾銷燬?”督窯道:“稟告皇上,因為此器物與貢品外形無關,在下在銷燬之際,留下了成品。”“妙不可言!”宣宗聽後龍顏大悅,於是命督窯趕緊去尋找李賢廷,要來那件稀世絕品。

督窯快馬加鞭趕到了飛雲鎮,可李賢廷早已帶著那對瓷鴛鴦和兩個孩子遠走高飛了。督窯走後,宣宗思寶心切,苦苦等了半個月,見到督窯空手而歸,失望至極,一怒之下把他斬了。

馬上就要到重陽節了,朝廷上下都在忙著為皇上去泰山祭日的事做準備,那幾件不可多得的祭器,皇上只要貼身侍衛保管,別人都不能插手。祭拜日神那天,宣宗到了泰山頂,但覺秋高氣爽,心情頗佳,吩咐人們按照常例的禮儀開始了祭祀。

祭祀剛開始不久,本來晴空萬里、豔陽高照的天空中突然飄來了一個大雲團,遮住了太陽。宣宗一皺眉,一個隨從看見了,連聲阿諛:“皇上吉祥,為我大明帶來了福祉,天上所飄乃是祥雲,皇上請看,極像是一對交合的鴛鴦!”

宣宗抬頭一看,果真像極了。祥雲飄過頭頂,突然降下一陣甘霖,宣宗頓時高興至極,忙道:“真乃天賜之福啊!”

誰也不知道此時的宣宗正口渴,祭祀已罷,他隨手拿起一件血紅的祭器,將裡面的雨水一飲而盡。喝完之後,他咂巴咂吧嘴,愣了一下。人道雨水都甘醇無比,可他喝到嘴裡的雨水卻是十分苦澀,像人的眼淚。

他望了望天上飄走的那狀似鴛鴦的祥雲,又望了望手中殷紅的祭器,突然想起了什麼來……

隨著李賢廷的消失,這種紅釉的燒製技術也失傳了。

幾百年來,人們都在做著這樣或者那樣的試驗,爭取做出一件這樣的紅色瓷器,甚至不惜工本,利用珊瑚、瑪瑙、寒水石、珠子燒料……有的配方甚至摻入黃金,可是燒成率仍然是零,而那件窯變後的紅綠瓷鴛鴦,更是“千窯一寶”的絕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