勢不可擋!中國醫療業6大新趨勢

勢不可擋!中國醫療業6大新趨勢

中國醫療界正在發生哪些趨勢性變化?威泰醫療投資創始人劉效傑曾判斷,醫療服務將沿著六大趨勢發展,並直言,“再強大的優勢如不懂得順勢,最終都會被趨勢碾得粉碎。”《看醫界》為您帶來這六大趨勢的獨家解讀。

一、醫院平臺化:醫院將往平臺方向發展!

長期以來,中國醫院業態喜歡單打獨鬥,除了私下邀請大醫生飛刀外,就是挖空心思挖別家醫院的人才。但在國家大力解放醫生、社會辦醫,推進醫生多點自由執業的大背景下,共享醫療、醫生集團業態快速發展,中國醫院也迎來平臺化發展的新機遇。

以上海為例,就出現了簽約千名多點執業醫生的三級私立醫院——上海國際醫學中心,以及幾乎主要靠100多名大專家多點門診的共享診所——瑞慈診所,甚至連公立醫院也搭上了平臺化的快車,上海浦南醫院簽下了26家醫生集團, 實現快速發展,成為公立共享醫療平臺化的經典探索案例。

對此,一位業內人士直言:“一些夾心層的城市二級公立醫院以及絕大多數的私立醫院,如果不走平臺化道路,不僅發展困難,甚至將很難生存。”

據《看醫界》瞭解,現在越來越多的醫院甚至地方衛生部門對醫院平臺化重視起來,以上海禾新醫院為例,2018年就在大力推進平臺化建設,廣邀醫生集團、醫生團隊合作。

而近日,某直轄市衛生主管部門領導甚至帶領轄區20多家醫院院長到上海取經醫院平臺化建設經驗。

二、診療線上化:互聯網醫院線上線下結合

2017年,互聯網醫院成為業界焦點,雖然作為新生事物,發展往往不是一片坦途,但據第三方互聯網醫療平臺統計的數據,中國醫生兼職提供互聯網醫療服務已經形成規模和趨勢,醫生和患者均受益。

眼看著第三方互聯網醫院發展,傳統醫療機構會放任醫生和患者流失嗎?當然不會!因此,醫院的服務也必將向線上延伸,從支付等服務流程的互聯網化,到諮詢、診斷、遠程診療等服務的線上線下結合也已經不遠了。

三、診斷虛擬化:線上諮詢AI診斷興起

在人工智能向多領域發起衝擊的大背景下,人工智能是否會替代醫生的爭論此起彼伏,春田醫管創始人、上海一婦嬰原院長、微醫婦兒醫聯體總院長段濤曾表示,人工智能徹底取代醫生是不可能的,也不可能取代絕大多數醫生,但取代一部分醫生的概率還是比較大的。

段濤表示, “AI診斷皮膚癌準確度堪比專家!這是來自《自然》的封面報道。皮膚病主要就是看照片,因此未來可能很多皮膚科醫生都會被人工智能取代!”

據預測,隨著線上諮詢、AI診斷的興起,包括病理、影像等在內一些科室的醫生或將面臨被AI取代的風險。

四、醫生集團化:醫生集團自由執業

2014年張強醫生集團成立以來,中國醫生集團雨後春筍般的湧現,目前數量已經近1000家,醫生集團作為一種新的醫生執業組織方式,在中國可以說才剛剛開始。中國醫生集團數量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

成立醫生集團不是北上廣醫生的專利,全國各地的醫生都可以抱團成立醫生集團多點執業或自由執業。未來的趨勢是中國各地都會有醫生集團,醫生集團作為一種組合便捷的醫生執業組織形式,未來其數量或將驚人。

不僅如此,醫生集團還將湧現出巨頭,旗下可能不僅僅有數量眾多的簽約醫生,還可能擁有大量醫院及連鎖診所等醫療機構。

五、門診店鋪化:各種專業機構店遍地開花

中國社會辦醫的風向標是什麼?看看目前社會辦醫領域較為開放的三個城市--深圳、杭州、成都就知道了。

以深圳為例,不僅率先全面取消了醫療機構的選址距離、數量和醫保定點機構數量限制,還推行醫療機構的投資者與醫療機構執業者分開,取消只有醫師才能開辦診所的規定,允許自然人申辦醫療衛生機構。

在政策大放開的背景下,全國多地醫生湧往上述三大城市開診所,辦醫院。可以預見的是,在國家大力放開社會辦醫准入、鼓勵醫生創業的背景下,診所、門診部將像餐館一樣滿街都是,醫院及影像、檢驗等其他第三方醫療機構將遍地開花。

六、手術中心化:日間手術中心興起

未來大多數手術還會在傳統的醫院手術室裡進行嗎?據張強醫生介紹,美國70%的手術都是日間手術完成,其中90%的日間手術中心大股東為醫生集團。

據《看醫界》瞭解,隨著外科醫生大流動時代的到來,和醫生集團的快速湧現,日間手術中心建設潮也已經襲來,目前不少醫生集團在籌建日間手術中心, 最早拿到醫生集團營業執照的博德嘉聯醫生集團門診部也是日間手術中心。

而私立的日間手術中心最大的特色就是平臺化,以上海優仕美地診所為例,就是一家平臺化的日間手術中心。

據張強醫生預測,未來中國的日間手術中心將主要由醫生們來主導。“因為醫生們知道哪些手術可以搞日間手術,這是國際的趨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