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個算法、一個框架,從技術角度保護數據安全

大數據讓我們的生活更加便利

也為商業發展帶來了幫助

但近年頻發的事件又讓人不得不擔心

我們的數據和信息

是否能得到充分的保護

在大數據已成為國家戰略的今天

對數據的使用是必要且重要的

那麼我們是不是有辦法

在保護數據安全的同時

也能充分發揮數據的價值?

本期《數中生智》

邀請了美麗動人的法律人

與成熟穩重的技術人

來一起聊聊這個話題

一個典型應用場景

用一個算法、一個框架,從技術角度保護數據安全

精準營銷,是非常典型的大數據應用場景。

確定廣告如何投放,通常的做法是,通過某項標籤屬性來判斷某個設備用戶是否屬於廣告的目標人群。例如,如果想投放《復聯3》的廣告,會用設備ID去DMP(數據管理平臺)查詢“電影”、“漫畫”相關標籤,再做定向投放。

但如果DMP由第三方提供,廣告主要拿出自身的數據資產,又沒有做好匿名化處理的話,就會存在一定風險。

一個保護數據安全的算法

用一個算法、一個框架,從技術角度保護數據安全

從技術角度出發,TalkingData採用了布隆過濾器來解決上述問題。

布隆過濾器(Bloom Filter),是一個很長的二進制向量和一系列隨機映射函數。它可以用於檢索一個元素是否在一個集合中,優點是空間效率和查詢時間遠遠超過一般算法。

當運用布隆過濾器,還是上述場景,廣告主將投放標準提交給第三方DMP, DMP根據標準篩選人群形成設備列表,利用布隆過濾器將這些數據形成一個匿名化的數據包。廣告主同樣通過布隆過濾器來匿名化判斷DMP方的數據包中是否有匹配的目標人群,如果有就可以投放。

這樣一來,廣告主不需要提供自有原始數據,DMP方也無從知道廣告主定向投放了哪些人群,處理過的數據包都保持匿名,既最大限度保證了數據安全和合規,又滿足了精準投放、人群畫像等實際業務需求。

一個創新性技術框架

用一個算法、一個框架,從技術角度保護數據安全

布隆過濾器並非適用於所有的業務場景。

為了應對不同業務場景的需求,目前TalkingData正在與MIT連接科學研究所進行合作,參與OPAL(Open Algorithms)的研發。

OPAL是“可穿戴設備之父”阿萊克斯·彭特蘭提出的創新技術框架,其核心特性是“不流動數據,只流動算法”。 OPAL利用分佈式技術進行數據存儲和運算,並在流程中都保持數據的加密狀態,將經過驗證的算法前置到數據端,不移動數據而只提供安全的分析結果,實現在從數據中獲得有價值的洞察的同時,有效保證數據安全與流程合規。

TalkingData已經在OPAL研發中取得一定進展,未來也會將這個技術集成到相關產品和服務中。

技術是鑰匙,也是安全門。我們可以用技術來挖掘數據中的價值,也應該用技術來保護數據的安全。

現在,數據安全和個人信息保護是一個嚴峻又重要的課題。不僅需要對數據相關各方嚴格監管,所有相關企業也應該主動重視並採取恰當方式來保護數據安全,堅守合法合規的底線。

用一個算法、一個框架,從技術角度保護數據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