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院發展模式將迎來大變革!

中國醫院發展模式將迎來大變革!

“醫院一味強調規模擴張,對社會、醫院、患者而言都是不利的,規模醫院應該主動向質量醫院轉變。” 面對大醫院的規模持續擴張,超級醫院的井噴,近日香港艾力彼醫院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莊一強博士接受《看醫界》專訪時表示,中國醫院規模化發展將進入尾聲,正進入質量化轉型階段。

中國醫院發展模式將迎來大變革!

專科的服務半徑要清晰定位!

實現規模醫院的轉型,首先要明確醫院的“醫療服務半徑”,這是莊一強提出的一個新概念。他認為,醫院專科可以分為“短半徑專科”和“長半徑專科”,這個半徑指的是醫院和患者之間的物理距離。具體來說,短半徑專科是指比較著急、需要短時間內治療的疾病,如兒科、婦產科、急診,以及老年病、慢性病等符合就近治療原則的專科病;長半徑專科主要指疑難雜症,病情不緊急、可以異地就醫的專科,如腫瘤等。

按照地域不同,醫院可以分為縣級醫院、地級城市級醫院、省部級醫院等,不同級別的醫院專科發展的側重點是不同的。莊一強認為,縣級醫院應該增強其短半徑的服務能力,在自己的“地盤”服務好當地人。孩子夜裡發燒、孕婦定期產檢、腿腳不方便的老年人慢性病治療,都應該在縣醫院進行,而不是千里迢迢跑到省級醫院。

莊一強介紹,通過做好短半徑服務發展起來的醫院,北京和睦家醫院就是一個典型。在國內醫療水平還不發達的90年代,和睦家最早是一家外國醫生和護士在北京開的婦產科診所,主要為在北京工作的外國人提供產檢、生產等服務。最早他們連產房都沒有,是借用了協和醫院的產房,後來才慢慢發展成婦產科醫院、綜合醫院。

莊一強認為:“短半徑專科叫做本地服務,長半徑專科叫異地服務,醫院首先應該發展它的短半徑專科。我們現在要求大病不出縣,醫院首先要把提供本地服務的人留在本地。以醫院為中心,拿圓規畫一個車程半小時到一小時的生活圈,這個圈就是你的服務半徑,你的地盤。”

“長半徑服務作為異地服務,其實是搶別人生意”,莊一強表示:現在有很多省級醫院,外地人千里迢迢來看的依然是短半徑專科的病。越高級別的醫院,越應該發展長半徑的專科,提供以疑難雜症為主的異地服務,相反,地方醫院應該提供短半徑專科為主的本地服務。

莊一強認為,一個地區的醫院發展取決於三大因素:一是當地的常住人口數量,二是當地經濟發展狀況,三是地理位置。常住人口越多、經濟發展越好、位置越偏僻的地區,醫院發展越好。前兩個很好理解,交通不便為何也會成為發展優勢?莊一強以華西醫院舉例:“古人說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四川作為一個盆地,自古以來出川都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這也是華西醫院在四川一家獨大的原因之一。”除了華西醫院,徐州和溫州也因為和省會距離較遠,使徐州醫科大學、溫州醫科大學及其附屬醫院得到更大的發展空間。

一位交通不便地區的縣醫院院長曾告訴莊一強:在當地病人心裡,如果省會醫院的治療效果有90%,只要縣醫院可以解決70%,他們都不願意選擇去外地看病,因為外地就醫的成本太高,他們之所以不得不外地求醫,是因為縣級醫院解決不了自己的問題。可見,交通位置不便對提供短半徑服務的醫院來說,恰恰是機遇。

醫療質量評價的三大指標

如何評價一家醫院的醫療質量?莊一強認為有三個指標可以作為參考。一個是“住院手術病人/出院病人”的比例,這個比例可以看出一家醫院是內科強還是外科強,一般來說,外科強的醫院醫療技術相對會高一點,因為外科對設備、人才、團隊要求都會更高。

還有一個指標叫“外科病床手術率”,住進外科並不意味著一定會接受手術,有部分患者依舊會選擇保守治療。有些醫院的手術率是50%,有的醫院甚至只有30%,莊一強表示,外科病床手術率低的醫院醫療水平肯定是不行的,他認為,外科病床手術率至少要達到70%。

除了手術率,ICU床佔比也是一家醫院質量的重要體現,ICU的床佔比越高說明醫院處理危重病人的能力更強。莊一強認為,縣醫院的ICU床佔比應該在1%左右,地級市的醫院3%左右,省會城市5%左右,省部級醫院8%左右。

趨勢!內科外科化、外科微創化、微創精準化

想要實現“大病不出縣”,縣級醫院有兩個很重要的問題需要解決,一是能不能解決心肌梗死、腦卒中等心腦血管問題,二是能不能解決腫瘤的問題。因此,莊一強提出另外一個觀點,實現質量醫院的轉型,要做到:內科外科化 、外科微創化、微創精準化。

所謂“內科外科化”,就是讓內科醫生做介入手術。如今很多需要外科手術治療的疾病,可以通過介入手術來治療,有些內科科室的手術率甚至能達到15-30%。對醫院來說,“內科外科化”不僅能降低藥佔比,也能提高科室的收入。

“外科微創化”就是以微創手術代替傳統外科手術,而“微創精準化”則主要針對腫瘤。

每年,香港艾力彼醫院管理研究中心都會推出“中國醫院競爭力排名”,在《華人地區最佳醫院100強》的研究報告中,多項指標都暴露出大陸醫院的質量化轉型的痛點。

中國醫院發展模式將迎來大變革!

“華人最佳100強競爭力要素分析表”顯示,大陸醫院的床位規模最大,但“人床比”低於平均水平。莊一強認為,一張病床配備多少個醫護也是醫療質量的一個體現,就跟教學質量一樣,小班教學的質量肯定更高。一個老師教200個學生和教20個學生,教學質量是不一樣的,這一點在醫療上是共通的。

而在“華人最佳100強公立與非公立比較”統計表上,大陸地區上榜的醫院全部是公立醫院,非公立醫院數量為0,這說明大陸地區非公立醫院的質量有待提高。

中國醫院發展模式將迎來大變革!

“為什麼省會城市的大型公立醫院要一直擴張,一是基層公立醫院的服務能力不足,二是非公立醫院的服務能力不足、缺乏大眾的信任,如果基層醫院和非公立醫院都能夠上來,情況就會有所改觀。”莊一強表示:“我們現在所謂的醫改和分級診療,眼睛都盯著公立醫院,把非公立醫院劃到另一個部分,暫且不談。”他認為,政府應該引導非公立醫院未來的發展,讓他們在分級診療中有補充和錯位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