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相助 民族團結之花常開長盛

——呼和浩特市民族團結進步工作綜述

呼和浩特日報訊 呼和浩特市是以蒙古族為主體民族、漢族居多數,回、滿等42個民族聚居的少數民族首府城市。民族團結、邊疆穩固是首府長治久安的根本保障、是人民安居樂業的重要前提,更是實現繁榮發展的堅實基礎。在開展民族工作、推進民族團結事業發展過程中,我市始終牢牢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圍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個紮實”的指示精神,深入踐行“守望相助、團結奮鬥”理念,著力做好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各項工作,讓民族團結之花在首府常開長盛。

民族團結的種子深植首府人民的心田

“因人施教、正面教育、注重實效、與時俱進”這是多年來我市加強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的工作原則。在宣傳教育中,大力弘揚民族大團結、大發展、大繁榮的主旋律,將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愛國主義、精神文明、公民道德有機的結合起來,築牢了民族團結的思想基礎。

守望相助 民族團結之花常開長盛

民族團結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市民委和市教育局共同開展了中小學和青少年民族歷史文化知識、習俗禮儀等學習宣傳教育工作,向全市各級學校編印配發了專門教材,並增加了教學課時,推動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民族工作重要論述精神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使民族團結的種子深深紮根在我市各族青少年心中。

近年來,我市還大力推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進機關、進企業、進鄉鎮、進社區、進學校、進宗教活動場所,先後命名了土默特左旗塔布賽鄉人民政府等101家市級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單位、賽罕區等14家自治區級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單位,玉泉區清泉街社區和回民區成功創建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範單位;創建烏蘭夫故居為全區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昭君博物院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

全面實現小康決不能讓一個少數民族掉隊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正在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全面小康一個也不能少,哪個少數民族也不能少,大家要過上全面小康的生活。

為了讓首府所有的少數民族同步全面進入小康,市民委和市財政局在做好少數民族發展資金的撥付和使用管理上下功夫,保證了少數民族發展資金使用精準安全高效。

2016年至2018年5月,自治區和市本級共撥付少數民族發展資金6012萬元,重點實施了少數民族聚居村基礎設施建設、少數民族特色村鎮、少數民族手工藝品保護與發展、少數民族精準脫貧等項目;引導鼓勵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和貧困人口主動參與扶貧開發,優先安排積極性高、意願強烈、績效目標明確的少數民族發展資金項目,有效提高了少數民族發展資金使用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全市125個少數民族聚居村開展了幹部“一對一”結對幫扶,完成了少數民族貧困戶建檔立卡工作,掌握了少數民族貧困人口信息,制定了脫貧方案,確保現行標準下少數民族貧困人口脫貧、少數民族和民族聚居地區與全市同步進入全面小康社會。

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事業大放異彩

文化是民族的靈魂,是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創造力的重要源泉,保護、傳承和發展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意義深遠。

在呼和浩特體育學校和民族學校,分別建立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示範基地,在那裡,定時舉辦的“那達慕”、賽馬、博克、射箭等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活動,讓蒙古族傳統文化釋放出新的活力。

繁榮發展少數民族文化,我市還保護搶救了蒙銀鑲嵌、蒙古族傳統服飾等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民族民間文化藝術,打造了一批具有民族文化和地域特色的品牌活動。

發展民族經濟是開啟民族團結進步的“總鑰匙”。在大力扶持民族特色產業上,我市從資源配置、資金投入上給予傾斜,重點培植髮展有市場競爭力、帶動作用強的特色農牧業、民族文化旅遊、民族服飾及工藝品、民族餐飲、民族醫藥等特色優勢產業,使民族經濟發展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近年來,我市優先重點發展民族教育,全面改善民族學校辦學條件,加大民族教育經費投入,使民族教育工作走在了全區前列。

在發展民族醫藥衛生事業方面,投資5億餘元新建呼和浩特市蒙中醫院,對發展蒙醫藥事業、為全市各族人民就醫提供又一項重要保障。

最偉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最牢固的基石是團結穩定。今天,呼和浩特街頭那一張張喜悅的笑臉、一個個美好的民族團結故事,都彰顯著首府民族團結之花常開長盛,結出累累碩果。(記者 雲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