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廣告的星巴克,居然還像神一樣的存在?

不做广告的星巴克,居然还像神一样的存在?

前不久,咖啡圈的“藍綠大戰”成為愛咖人士津津樂道的討論話題——新起之秀luckin coffee公開挑戰咖啡界扛把子星巴克。luckin coffee的突襲,和強勢營銷不無關係:幾乎是一夜之間,湯唯、張震手捧小藍杯的廣告刷遍了一二線城市,進攻之勢不可謂不激烈。

其實,這並非是咖啡圈首次提出“對標星巴克”,一向不投廣告的星巴克,如何有底氣成為競爭對手的“參照物”?

不做广告的星巴克,居然还像神一样的存在?

若論起最具特色的咖啡烘焙商和零售商,星巴克絕對有資格稱得上是首屈一指。作為全球最大的咖啡連鎖店,星巴克在中國已經擁有超3000家門店,顯而易見,對星巴克來說,中國目前已經成為美國本土之外的全球最大國際市場。

在互聯網發展日新月異、廣告載體層出不窮的時代,世界範圍內的企業對於營銷廣告的重視不言而喻,尤其在中國地區,絕大多數品牌把廣告視作與消費者溝通的重要媒介,但進入中國二十年之久的星巴克算是特例。

那麼星巴克,真的不在中國做廣告嗎?

1

不講情懷的內容營銷

星巴克於1971年誕生在美國西雅圖,從售賣咖啡豆起家,到一躍成為巨型連鎖咖啡集團,年銷量繞地球n圈,其飛速發展的傳奇令世界矚目。

星巴克能把一種世界上最古老的商品發展到與眾不同的、持久的、有高附加值的品牌,與其剛開始創業時堅守的“體驗文化”和獨特的營銷手段分不開。

1、咖啡=星巴克

“星巴克的成功在於,在消費者需求的中心由產品轉向服務,在由服務轉向體驗的時代,星巴克成功地創立了一種以創造‘星巴克體驗’為特點的‘咖啡宗教’。”

不做广告的星巴克,居然还像神一样的存在?

星巴克咖啡館致力於渲染的氛圍是一種崇尚知識,尊重以人本位,帶有一點“小資”情調的文化:視覺的舒適溫馨、聽覺的隨心所欲、撲鼻的咖啡香氣、桌椅的井然有序等,讓喝咖啡變成了一種生活體驗和心理上的滿足。

除了優質的咖啡飲品、店內夥伴(星巴克將員工稱為“夥伴”)的完美服務,星巴克品牌令人印象深入的,還有顧客的體驗文化:店內陳列零售產品超過30多款全球頂級的咖啡豆、手工製作的濃縮咖啡和多款咖啡冷熱飲料、新鮮美味的各式糕點以及豐富多樣的咖啡杯,全方位展示咖啡元素,在顧客腦海中植入“咖啡=星巴克”的概念。

2、會撩人的美人魚

星巴克經典綠色美人魚logo最深入人心,它的官方名字叫「星巴克塞壬(海妖)」(Starbucks Siren)。但它最初的設計與現在我們所看到的樣子有所不同,除了姿勢更加撩人外,還露點了……

不做广告的星巴克,居然还像神一样的存在?

吧檯、飲料杯、購物袋上隨處可見的美人魚logo是星巴克特有的品牌符號,也是顧客打卡定位自拍中出鏡率極高的寵兒。

3、威力極大的星*卡

星巴克精心設計的各種會員卡暗藏了他的營銷心機和目的。

會員卡中的早餐卷、三杯送一杯、升杯卷等符合消費者偏愛的優惠活動,“買三送一”的福利更是借消費者自身傳播,這也就是為什麼星巴克從不過分強調單次銷售和推介,卻唯獨努力推銷其會員卡的原因。

不做广告的星巴克,居然还像神一样的存在?

星巴克推出系列中國星禮卡

2

社交媒體是個大喇叭

“這樣緊跟時代、喜歡玩點花樣的星巴克,讓即使不那麼喜歡喝咖啡的人,也願意在這個時候走進店裡買上一杯飲料,還不都是因為這些好看的限量版紙杯。”

1、社交互動

星巴克很少投廣告,至少在電視、報刊、戶外等傳統渠道很少見到它的硬廣,但在微博、微信、搜索引擎等領域,星巴克卻頻繁刷臉。例如在“星冰樂”推出期間,微信端有10多個大號來自不同領域、從不同角度參與了新品的推廣,星巴克就是利用這些網紅號或雞湯號給自己的新品帶來流量和影響力。

此外,星巴克和微信合作推出“用星說”,雙方提出“心意互動”的概念,其實瞄準的也是“社交互動”這塊蛋糕。

2、借勢IP

星巴克喜歡詮釋“產品即媒介”的真奧義,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星巴克的杯子。

例如每逢中秋節、七夕節、春節等具有典型中國特色的傳統節日來臨時,星巴克便會推出系列杯型和飲品,一方面入鄉隨俗適應中國當地的傳統節日;一方面緊跟熱點,以此俘獲消費者的關注度。

不做广告的星巴克,居然还像神一样的存在?

3款星巴克中國2018新年特別飲品

其次,每年的聖誕紅杯,也是星巴克借勢聖誕節的規定動作。自1997年開始,這個傳統已經延續了20年,成為了美國乃至其他國家Holiday Season的標誌之一。而人們對於聖誕紅杯的態度,也從買咖啡順帶買杯子,變成了收藏杯子順帶喝咖啡。

3、話題營銷

在這個注重個性化的時代,連可口可樂都在它的經典小紅罐上印歌詞和人名了,星巴克的紙杯為何一直安常守故呢?

這樣認為的話,你就太out了!星巴克的紙杯並不是一成不變,而是給喜歡創作的顧客想象和發揮的空間,經過巧手繪畫,令普通的紙杯變身成值得收藏的藝術品,更成為各大社交媒體上的“網紅”,而這樣的軟廣你能拒絕得了嗎?

不做广告的星巴克,居然还像神一样的存在?

來自韓國的藝術家Soo Min Kim 在星巴克紙杯上畫了很多畫兒,他本人也因為這些作品而走紅

不做广告的星巴克,居然还像神一样的存在?不做广告的星巴克,居然还像神一样的存在?

Instagram上專門的惡搞星巴克賬號,將杯套“大變身”

3

星巴克在中國,會一直火下去嗎?

從1999年1月在北京中國國際貿易中心開設中國大陸第一家門店至今,尚不足20年時間裡,星巴克在中國內地的141座城市運營近3300家門店,目標在2020年門店數量達5000家。而2017年在中國咖啡市場份額排名方面,星巴克以51%的市場佔比位居榜首,佔中國咖啡市場超五成。

不做广告的星巴克,居然还像神一样的存在?
不做广告的星巴克,居然还像神一样的存在?

數據來源:Euromonitor、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隨著星巴克在中國門店的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新興咖啡品牌開始“對標星巴克”,捆綁明星IP、講品牌故事賣情懷、投硬廣刷存在等營銷方式屢見不鮮。而移動端消費不可抵擋的勢頭在快速發展,消費者的消費觀逐步趨於理性,對特定品牌的忠誠度降低,星巴克“商品性價比低、受美國文化影響深、外賣體系不健全”等劣勢也逐一顯露,使得競爭壁壘被拉低,給了新品牌進擊的機會。

不過最近,在星巴克被披露的最新中國增長計劃中,外送業務被提上日程,在外送領域長期缺席的星巴克終於開始反擊,很難說是競品的衝擊還是大勢所趨。那麼未來,是否在戶外或是電視前也能有星巴克的符號映入眼簾呢?

不做广告的星巴克,居然还像神一样的存在?

《星巴克的8大營銷心機,餐飲人都可以學學》 來源:36氪

《與品牌的小心思相比,星巴克的心機勝在營銷方式上》 來源:毒蘿

延展閱讀:

天貓鏖戰的618,不應該是京東的主戰場嗎?

喜茶、奈雪の茶火爆的背後,原來是這種操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