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最後一塊宅基地拆除 一個舊時代的謝幕 一個新時代的到來!

滬最後一塊宅基地拆除 一箇舊時代的謝幕 一個新時代的到來!

昨晚9時,楊浦區五角場鎮閘殷村基地上仍燈火通明。截至目前,閘殷村徵地房屋補償基地共有342產農民(居民)簽約,簽約率達到96.61%,這標誌著楊浦區最後一塊宅基地舊改即將收官。

滬最後一塊宅基地拆除 一箇舊時代的謝幕 一個新時代的到來!

從市光路轉入民府路,視線所及是始建於解放前後的磚木結構舊房。灰色的牆體上,橫七豎八地拉滿黑色電線,紅色的窗框外,一根根竹竿伸出窗戶,晾曬著各家各戶的衣服。隔壁就是新江灣城的嶄新社區,與之相比,閘殷村如同一個都市裡的“破村莊”。

閘殷村基地涉及三個街坊,五角場鎮334、336、337街坊的部分徵地房屋補償基地,涉及房屋建築面積11631.71平方米,共涉及農民(居民)354產,其中農民佔30%。閘殷村範圍內私搭簡棚和違章建築較多,汙水橫流、垃圾遍地,居住環境相對惡劣;外來務工、無業人員較為集中,有的住戶亂拉電線,安全隱患十分突出。雖然近年來閘殷村被列為楊浦區“五違四必”重點整治區域,但未從根本上解決老百姓居住環境差的問題。

滬最後一塊宅基地拆除 一箇舊時代的謝幕 一個新時代的到來!

今年3月,一紙舊改告知書貼到了村裡,老居民的態度各不相同。由於基地的農民戶數較多,面積較大,有人當起“房東”,月收入頗豐,這部分居民成了本次徵地房屋補償工作的“硬骨頭”。這裡的老百姓接受外部信息相對閉塞,也有不少居民認為可以靠“搞一搞、鬧一鬧、等一等、拖一拖”來獲取更多利益。推進徵地房屋補償工作的阻力較大。

為了從根本上改善百姓居住環境,讓有些老百姓能迴歸理性簽約,早得實惠,閘殷村徵地房屋補償工作的經辦人員犧牲週末休息時間,堅持“7x12小時”工作模式,為徵收基地的老百姓解讀政策、排憂解難。社區律師、法官深入各個經辦小組,協助經辦人員化解老百姓家庭矛盾和財產紛爭。

3月中旬,徵收實施單位楊浦第一徵收事務所徵收組織了居民赴外區集中看房活動,還召開了多場徵地房屋補償政策宣講會,讓大家在簽約前及時掌握基地安置房源等信息,做到心裡有數、心中有底、沒有顧忌,踏踏實實簽約。區規土和徵收部門依照相關法律,做了大量前期調查摸底和研究工作,充分掌握人口、房屋等相關情況,反覆論證,並根據基地特點制定徵地房屋補償方案,落實房源,為基地啟動創造前提條件。

滬最後一塊宅基地拆除 一箇舊時代的謝幕 一個新時代的到來!

在各方合力下,閘殷村徵地房屋補償基地於3月31日啟動,首日就完成簽約180產,簽約率突破50%。很多老百姓主動來到經辦人處,達成徵地房屋安置補償協議,陸續搬離老房子,永遠告別了髒亂差的“破村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