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荒已成事實,但好項目永遠不缺錢

文| 濟 徽

突如其來的“錢荒”情緒正在幣圈資本市場蔓延。曾經被認為離錢最近的區塊鏈,如今也在步入資本寒冬。

錢荒已成事實,但好項目永遠不缺錢

通過對各大交易所近半年來日均交易量的對比分析,發現數字貨幣交易量自上一輪牛市以來,已發生了大幅度下降。全球交易量從1月份的日均1000億元人民幣,跌落至如今的200億左右。數字上的下滑是一級市場冷淡最直接的信號,而潛伏的更大危險在於機構投資者們暗淡的行業信心。

日前,核財經APP就相關問題分別採訪了中國量化投資學會理事長丁鵬、DIPNET基金會理事孫航和邢淼。

核財經APP:目前,錢荒依然是幣圈的主流基調。這是為什麼?

丁鵬:錢荒成為幣圈的主流基調是很正常的,因為熊市的時候,錢都是緊缺的,牛市頂部的時候,錢才會拼命往裡衝。我們在股市中其實已經多次見過這樣的情況,2008年底部的時候,當時所有人都不願意入市,但是2015年頂部的時候,大家拼命往裡衝。幣圈跟股票的邏輯是一樣的,出現這種情況很正常。

孫航:“錢荒”這個詞用得非常好。這種現象也是非常正常,資本的本性就是流向回報率更高的領域。而幣圈過去半年的收益率情況,大家有目共睹。C端的小散就不用說了,看到陰線那是望風而逃,雖說“高拋低吸”是分析師一直在強調的策略,卻基本很少有人能夠做到;至於B端的投資機構,儘管他們從長遠來看看好區塊鏈的前景,但“長遠”是多遠?如果像現在這樣一直虧下去,他們是沒辦法給那些希望落袋為安的LP(有限合夥人)一個交代的,所以他們儘管關注這個領域,也會用一些個人的錢投資一些數字貨幣,但卻無法驅使自己手裡的十億百億資金大舉進入這個行業。

邢淼:錢荒是整個金融行業的目前基調,特別是近期多國匯率暴跌、中美貿易摩擦、A股表現不佳、P2P持續暴雷,很多資金處於避險的需要,會執行相對穩健的策略。

幣圈錢荒只是一個大背景下的局部問題,大部分幣種走勢不佳,財富效應不明顯,一二級市場比較蕭條。過去過習慣好日子了,現在日子緊了,就感覺錢荒了。

核財經APP:儘管區塊鏈行業的創業熱度不減,但區塊鏈資產整體市值的下跌,已經說明二級市場的資本在減少。您怎麼解釋?

丁鵬:二級市場的資本在減少說明泡沫在消退,特別是2017年有一堆空氣幣上市,如英雄鏈和太空鏈等,這些明顯是屬於割韭菜的項目。所以雖然區塊鏈創業熱度不減,但是區塊鏈項目沒有上市,現在二級市場的資本只是以token這種方式交易的資本在縮減。但區塊鏈行業很多還是股權融資,而這些並沒有體現在二級市場。但是要考慮到股權的話,總體上不一定是減少的。

孫航:很正常。市值是什麼?就是標的的數量,乘以標的的價格。標的的數量很好解釋,現在市場上都在拼命發幣,從而導致標的的數量大幅增加。但價格是怎麼來的?很大程度上使投資者對價格的預期,目前的區塊鏈項目供過於求,使得市場上的買單根本無力支持現有的價格,最終導致價格一路下滑。從這點來看,“創業熱度不減”說明項目數量增加,“整體市值下跌”說明幣價下滑,即便是標的數量上升也無法彌補,兩者之間是不矛盾的。

錢荒已成事實,但好項目永遠不缺錢

邢淼:從歷史上看,目前還是區塊鏈創業的黃金時代。我經歷過13、14年的行業大家都抱團取暖的過冬年代,目前看今天幣值的下跌是屬於擠泡沫的階段 ,正常且合理。巴菲特說過:潮水退去,才知道誰才是真正穿泳褲的人。目前是全市場的資金觀望、部分在撤退,而不僅僅是二級市場問題,但是對傳統行業、古典互聯網來說,區塊鏈行業的風口還在,資本關注度仍然很高,也是項目方大浪淘沙的過程。

核財經APP:目前幣圈錢荒和資產荒的現狀如何?請舉例。

丁鵬:目前錢荒其實就是韭菜不夠了,所以不管是好項目還是壞項目都在跌和破發。其實,錢荒和資產荒是對應的,就是項目在跌的時候,所有資產都不好了,自然就荒了。資產荒其實還是取決於項目,特別是今年很火的一些公鏈,不過大家忽然會發現這些也不是想象中的那麼有價值,所以在未來可能會有些更多的真正的應用出來,所以熊市之後,大家就靜下心來,安安心心做項目。

孫航:一個最簡單的例子:現在非常多的項目方創始人號稱項目市值多少多少,這個其實都是極其之水的,原因在於:一個項目的市值≈代幣價格×代幣數量,而現在的代幣價格,它實際上只是對外流通的一小部分所體現出的價值,如果幾個大幣東想要把手裡的代幣變現,這將會導致這類代幣的供應量陡然上升,市場上賣單大量增加,吃掉大量買單,而即便是吃到底,也不會有多少資金進場接盤,因為外界沒信心。這樣一來,沒等大幣東把代幣賣多少,這個幣就歸零了,從這點上來看,現在很多大幣東按照市價,說自己手裡的代幣值多少多少法幣,實際上真正全賣出去,能有他說的20%就不錯了,這就是目前錢荒所帶來的的最明顯的案例。

核財經APP:幣圈人都在尋找更確定的方向、更確定的項目、更確定的收益。您怎麼看待這種狀況?

丁鵬:這個是很正常,熊市的時候其實是洗盡鉛華,反而有利於那些真正好的項目出來。牛市的時候,大家都閉眼睛搶額度,就怕上不了車。這在股市中也是一樣的,2015年股市處於牛市頂部的時候,大家都拼命地去買基金,買到就等於賺到,但是熊市大家都在贖回,所以其實熊市的時候反而有利於那些真正做項目的人,就像冬天蚊子蒼蠅都凍死了,但是那些真正有生命力的動物,會熬過冬天,等到下一個春天茁壯成長,所以就像地球上有四季一樣,這個市場上面也是有四季,這樣看來熊市是好事兒。

孫航:“確定”和“不確定”其實是一個相對的概念,當所有人都覺得某個方向/項目/收益確定的時候,那這個機遇也就不確定了。就好像去年年底的一級市場一樣,所有項目都是上線翻倍,這就給市場帶來了一個無形的暗示:一級市場的項目是有保障的,是確定的,於是都跑去搶額度,後來的結果我們都看到了。現在也是一樣,年初都說投底層公鏈有前途,是唯一可能實現百倍千倍的地方,業內就開始一股腦上項目投項目,而現在破發潮氾濫。前段時間大家都說開交易所好,是幣圈唯一盈利的項目,古典資本就拼命投交易所,效果立竿見影,短短兩三個月下來,生生把這個紅海投成了死海。

所以說,在這個變化特別快的圈子裡,目前就不存在特別確定的方向、項目、收益,對於圈內人來說,我覺得在追熱點之前,不如靜下心來先研究研究這個生態的各個組成部分,然後挑選一個最適合自己的進入也不遲,畢竟,當你在一個領域做到頭部的時候,就好像現在的三大交易所一樣,那一切都是相對確定的,而你如果永遠只是在行業邊緣徘徊,那就永遠都是相對不確定的。

核財經APP:2018年區塊鏈創投圈一邊是錢荒,另一邊卻是項目荒。您怎麼看這種奇異圖景?

丁鵬:其實缺錢是一種假象,關鍵是項目荒,只要項目好,永遠是不缺錢的,比如股市,我們中國A股是缺錢的,但是美股是不缺錢的,因為美股市場有很好的標的,如facebook、谷歌這些優質項目。幣圈也是一樣的,必須有真正好的項目。其實我們已經看到了2014、2015年熊市,但是2017年以ETH為代表的一堆新項目冒出來之後,錢都往裡進。所以說,錢是很聰明的,它一定會去尋找一些真正有價值的項目。目前的項目荒只是因為前面的大牛市混進一堆垃圾項目而已。所以,真正的過了這個熊市冬天之後,好項目會出來的。

孫航:這很正常,“資產荒”的現象的根源在於——現在投資人對於項目的評估方法太粗放。一個區塊鏈項目的評估,那是要根據它的不同階段,制定不同的模型,參考不同的指標的。比如說行業前景如何?有無必要使用區塊鏈?落地難度幾何?團隊是否有資歷?只有各個因素都考慮到,你才有可能從中拿到比較好的回報。結果現在的很多機構,還停留在“投資就是投人”的簡單粗暴階段,對於區塊鏈的細分賽道其實並不太熟悉,最後發現項目進展不盡人意的時候,就會感嘆“項目荒”。至於“錢荒”的原因稍微多一點,它可能是項目本身沒有太多含金量導致沒人投,也有可能是自己不善營銷、導致無人問津。

歸根結底,這個奇異圖景背後的本質,實際上是投資人和項目方各自的缺陷在熊市之下被放大的結果:投資人要承受自己對這個行業認知膚淺的代價,而項目方則要為自己不夠優秀或是營銷能力不強的缺陷買單。

錢荒已成事實,但好項目永遠不缺錢

圖:數字貨幣的投資風險堪比投資哥倫布

邢淼:所謂荒的概念,都是相對好的時候而言的,區塊鏈行業節奏較快,所以相對冷暖切換比較快。

機構缺錢是大環境的問題,無論是古典投資人還是所謂tokenFund都缺錢,但是缺錢不代表賬上沒有錢,就是資金增量少了,但是存量還在或者相對市場景氣的時候少了。

項目荒其實是不存在的,好項目還很多,只不過以前很多資質一般的項目也能有較好的表現,但是現在通過複製過去的故事,重複的套路就很難有較好的市場表現了。

核財經APP:幣圈融資難,錢不夠分,“僧多粥少”。和尚是怎麼氾濫的?

丁鵬:主要還是因為去年那波大牛市,閉著眼睛都能賺錢,只要一個白皮書,甚至沒有白皮書,都能騙到錢,大家都是去說,那幾個投資人都是說五倍起投,今年再也沒人說這種話了。今年只要虧得少於一百分之五十都算是優秀的。和尚之所以氾濫就是因為當時粥太多了,而忽然發現粥裡有毒,結果一下子粥就變少了。其實這很正常,錢永遠是大牛市的時候,所有人都會拼命去追,熊市的時候都會走,這跟傳統金融行業一模一樣,沒有任何區別。

孫航:其實這是一個非常經典的“四部曲”套路:看不到、看不起、看不懂、來不及。

具體來說,在2017年上半年,ICO剛剛大規模鋪開的時候,很多人看不到;2017年秋天,主流媒體炮轟ICO,同時94事件發生,這些人對幣圈各種鄙視看不起,認為在政府的調控之下,這些東西會被根除,結果2017年底,數字貨幣一飛沖天,前期ICO的項目都賺得盆滿缽滿,這下前期看空區塊鏈的人徹底困惑了,但他們也意識到了一點:那就是數字貨幣是無法被消滅的——一般來講,對於一個投資標的來說,至少兩個週期,才能夠判斷出它的趨勢,數字貨幣自誕生開始,已經走了三個週期,每一次都比前一輪點位更高,充分證明了這是一個趨勢向上的行業。

於是,我們從2018年春節可以看到,以“三點鐘”為首的傳統創投圈和互聯網行業人士開始前赴後繼地湧入區塊鏈行業,包括政、商、文、體在內的幾乎所有社會名人嘴上都掛著“區塊鏈”這個詞,整個行業熱度增長速度之快,在世界經濟史上恐怕都比較鮮見。但是,當時比特幣已經出現了回調,並不是最好的進入時機,那怎麼辦?我記得某些財經媒體在去年94前夕曾經大力鼓吹ICO是暴富途徑,很不幸,這種報道恰恰起到了“一黑頂十粉”的效應,外加當時業內有“幣圈一天人間一年”的說法,這些新進入者生怕晚了一天就錯過重大機遇,於是開始拼命發幣,應用類代幣就不說了,就連某些以個人為名義的代幣也被髮了出來,甚至還上了交易所,整個過程如同山洪暴發一樣,幣圈的“和尚”就是這麼氾濫的。

錢荒已成事實,但好項目永遠不缺錢

圖:迄今為止,每個月新增的區塊鏈項目數量

核財經APP:有觀點認為,是認知荒導致錢荒、資產荒。是這樣的嗎?

丁鵬:所謂錢荒資產荒背後都是認知荒,從傳統的金融角度上來講,任何荒的背後都是你真正的優質的資產荒。其實錢荒是個偽命題,真正的荒的其實是優質資產。錢永遠是跟著優質資產走的。當然也可以認為這是認知荒,大家沒有意識到有些資產是有價值的。

孫航:這個表述非常準確。就我目前看到的情況來看,2018年爆發的那些新項目,很多是沒有什麼理性可言的,有不少項目針對的就是“偽需求”,它的行業痛點根本不是什麼信息防篡改,而這個問題的解決關鍵也並不是區塊鏈,而是包括物聯網、人工智能、體制改革在內的其他手段。顯然,這種項目本身邏輯都不成立,自然沒法說服別人,也就融不到資,導致了“錢荒”。另一方面,很多資本方也並沒有足夠的認知和分析水平來辨別“怎樣算好項目”,結果屢投屢敗,最後發出“業內無好項目”的感慨、也就是所謂的“資產荒”,或者說是“項目荒”。由此來看,“錢荒”和“資產荒”背後的根源是“認知荒”,這個想法還真是沒錯。

核財經APP:目前,區塊鏈創投圈正進入“摺疊空間”。這廂在第三空間遭遇大雪紛飛,另一廂在第一空間裡如沐春風。我們該如何應對?

丁鵬:這很正常,就是創投圈進入摺疊世界永遠有優質項目可以拿到好項目,永遠有垃圾的項目是騙不到錢,就像我們在現實世界中經濟下行的時候,依然有人能夠賺錢一樣,比如說互聯網行業,像頭條和拼多多等確實也做出來了。當然也有做得不好的項目,像共享單車和外賣以及拉手網和團購網等大批垮掉的也很多。這是非常正常的。所有人都是四季如春反而是不正常的。

應該如何應對呢?當然,要好好學習。越是熊市的時候越應該學習,熊市時必須要提高自己的認知能力,比如怎麼去做價值投資和量化對沖,需要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畢竟傻瓜都賺錢時代已經過去了。傳統金融市場都是這麼走過來的,幣市也不例外,一定要走傳統金融這條路。股市現在都是一些真正的機構投資人,會做資產配置、量化對沖、程序化交易的佔據主流。幣市也是一樣,未來一定會有大量的真正專業的人士,比如說在這一輪的這個熊市中那些做量化對沖的依然可以獲得持續穩定的收益。未來一定是專業機構的天下。

孫航:在幣圈裡有句話:“橫有多長,豎有多高。”其實反過來說也一樣:豎有多高,橫有多長。2017年數字貨幣市場的豎(牛市)是世所罕見的,那它的橫(熊市)也很有可能是世所罕見的。短則一兩年,長則三五年甚至十年。在這期間,區塊鏈很有可能將成為一個資本不再眷顧、甚至躲之不及的地方,個人看來,在幣圈熊市或者說鏈圏的冰河期,由於整體的市場容量是在橫盤甚至縮水的,因此我們現在見到的很多項目、媒體和交易所未來可能都將不復存在,所以在這期間,企業和個人所要首要考慮的並不是做的多大,成就多高,而是努力生存到牛市來臨的時候,對於企業來說,最好是要做精自己的垂直領域,早日實現盈利,儘管脫離資方的輸血。對於個人來說,現在不要趕著去創業,而是找一個靠譜的區塊鏈公司,安安心心的打工,賺取工資的同時,也可以結交業內的人脈、增長自己的知識水平,為下一次牛市的到來做好準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