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讀不進去怎麼辦?我來教你個辦法

讀書讀不進去怎麼辦?我來教你個辦法

其實,我們都知道,養成讀書習慣、多讀書是一件好事。

但是,很多人馬上就會有一個苦惱——“我就是讀不進去怎麼辦?”

尷尬的現實擺在面前,我們只好對書籍敬而遠之,自我安慰說,“不讀書也沒什麼大不了!”

我也曾經有同樣的苦惱,以及對這個苦惱的同樣的處理方式——不讀。

後來,陰差陽錯的喜歡上了閱讀,並養成了閱讀習慣。不讀書的人永遠都不知道讀書的好處,並四處宣揚讀書無用論。接下來,我想從個人的經驗出發,給大家提供一種養成閱讀習慣的小竅門。

1、一定要從名著開始讀嗎?

很多作家、學者、喜歡閱讀的人,往往都會建議大家要多讀經典、讀名著。基於對這些學者作家過來人的崇敬和信任,我們也聽從他們的建議,在網上、實體書店買回一堆文學名著,然而,翻書就困,看上幾頁就看不進去了。接著,我們又換另外一本名著,還是看不進去。最終沮喪的想自己捶死自己——你怎麼這麼不爭氣?怪不得混的差。

沒辦法,我們接受了自己不爭氣的現實,並將名著們束之高閣,供奉起來。

這種情形是很普遍的。

怎麼破?

我的建議是,如果讀不進去,就先別讀名著了,咱們曲線救國,繞道而行。

2、先讀幾本有趣的書是極為必要的

每個人都不喜歡折磨自己,苦行僧也不例外。我們看著苦行僧很苦,實際上人家心裡樂著呢,只是你不懂。

所以,我們沒必要在讀書這件事上折磨自己,因為折磨的結果並不是我們從書裡收穫了黃金屋顏如玉,收穫的除了沮喪,真還很難收穫有價值的東西。

不是說名著不好,而是因為你的段位還沒達到那個級別。文學名著畢竟屬於藝術的門類,語言藝術,欣賞藝術的東西是需要審美的,不然你都不知道他語言運用的精妙所在,就像看一個書法作品一樣,如果不是行內人(即懂得書法審美),很難去判斷一個書法作品的好壞的。所以,咱欣賞藝術暫時有困難,沒關係,那就先看一些非虛構類書籍,看這類書籍以獲取“新知”為目的,比如看村上春樹,先不看他的小說,先看他的《我的職業是小說家》,這本書是村上的一部自傳性作品,講述了關於寫作、生活的故事,通過這本書,我們瞭解了原來作家的生活和內心世界是這樣的啊。還有看前幾天我分享的那本《半小時漫畫中國史》,搞笑的漫畫看起來一點也不枯燥,還很好玩,但我們看完就能對中國史上的大事件有一個瞭解,這些都是獲取新知類的書籍,讀起來一點不枯燥的。

所以,第二條建議,先讀自己感興趣的,好玩的書。這樣你與書之間才能形成一種美好的關係,就像是成了情侶,一旦成了情侶,那就“愛屋及烏”了,還愁看不進名著嗎?

3、把讀書的收穫分享出來

當你讀書有所收穫或者感悟時,你把你的收穫通過文字、語音,或者跟別人的聊天中分享給別人,得到了別人的點贊,或者引起了一番爭論,這些都將是促使你繼續讀書的動力。別人認可你時,你就想啊,原來我讀了書可以得到讚美,可以看起來很牛逼,我的虛榮心滿足了、膨脹了;如果分享引起了一番爭論,你在爭論過程中,發現自己的知識儲備少的可憐,導致你說服不了對方,這種尷尬導致你想繼續深入瞭解這方面的內容,那麼你肯定就想去找找相關的書來研讀一下了,以準備下次將對方一舉擊敗啊。所以,不管是收穫了一個知識,還是有了某種感悟,大膽的分享出來,一方面你的分享可能真的幫助到了別人,讓別人突然開竅;另一方面,分享也會倒逼你不斷輸入新的知識。

第三條建議,將讀書的收穫分享出來。

4、刻意練習也是必要的

有本書叫《刻意練習》,這套練習方法的核心假設是,專家級水平是逐漸地練出來的,而有效進步的關鍵在於找到一系列的小任務讓受訓者按順序完成。這些小任務必須是受訓者正好不會做,但是又正好可以學習掌握的。完成這種練習要求受訓者思想高度集中,這就與那些例行公事或者帶娛樂色彩的練習完全不同。

我們也可以將刻意練習這種方法應用在讀書上,正是因為我們沒有養成讀書的習慣,不具備這個“能力”,所以我們通過刻意練習,來養成讀書的習慣。比如說你每天都要拿出點時間來用於讀書,或者每天讀多少頁書,這樣刻意的去要求自己完成。時間一長,就成習慣了。

第四條建議,讀書也需要刻意練習。

還愣著幹啥,讀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