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我國提前三年完成化肥農藥減量增效

更多關於土肥水硒等農業資訊,請關注“廣西土肥”!

提前三年完成化肥農藥減量增效,畜禽糞汙資源化和秸稈綜合化利用取得實效—— 我國農業綠色發展成績斐然

我國是農業大國,糧食產量已連續5年保持在1.2萬億斤以上,成為國民經濟平穩健康運行的“壓艙石”。但不容忽視的是,為追求農產品產量,我國一些地方農業資源長期透支、過度開發,造成對農業資源和生態環境的破壞。

近年來,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的推進,農業防汙環保攻堅戰打響,綠色發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農業農村部日前發佈最新消息,我國已提前三年完成化肥農藥減量增效,並在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和秸稈綜合化利用方面取得實效,農業綠色發展成績斐然。

農業農村部:我國提前三年完成化肥農藥減量增效

化肥農藥減量增效提前三年完成

盛夏季節,四川省眉山市東坡區三蘇鎮嘉和圓生態家庭農場,500餘畝柑橘樹綠綠蔥蔥,柑橘掛在枝頭。“去年每棵柑橘樹施用了3斤化肥,今年我們減少到1斤,並大量施用農家肥、有機肥等。”農場主李培明自信地說,種植柑橘過程中,因為堅持多施有機肥少施化肥,果品優質率超過60%,去年賺了400餘萬元。

化肥和農藥的應用對農業發展有著革命性的意義,然而,這種增產手段是一把雙刃劍。

盲目施肥、過量用藥,不僅增加了農業生產成本,還會出現耕地板結、土壤酸化等現象,導致嚴重的生態問題和經濟損失。同時,農產品品質下降,化肥超標、藥品殘留超標造成了食品安全隱患。

農業農村部:我國提前三年完成化肥農藥減量增效

2015年2月,原農業部制定了《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和《到2020年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倡導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改變了過去農戶對高毒農藥和化肥的依賴。

作為當地的主要農資經銷商,眉山市東坡區果業協會果樹技術諮詢服務站負責人李治富看到了農資市場的巨大變化:“我們有13個加盟店,但早已不銷售高毒農藥,化肥也漸漸被有機肥取代,這也是當前市場上的一個趨勢。”

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司長廖西元介紹,2017年我國農藥使用量連續三年減少,化肥使用量連續兩年減少,化肥農藥零增長提前三年實現,水稻、玉米、小麥三大糧食作物化肥利用率達37.8%,農藥利用率達38.8%,均比2015年提高2.2個百分點。

“我們將創新機制,重點扶持一批社會化服務組織,開展化肥統配統施,病蟲害統防統治工作,通過政府購買服務、財政補助、金融創新等方式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化肥農藥的減量增效。”廖西元說。

農業農村部:我國提前三年完成化肥農藥減量增效

讓畜禽糞汙變汙為寶

在江西省定南縣的嶺北鎮綠色生態循環農業園,有機肥生產中心機器轟鳴,倉庫裡的工人正進行有機肥裝車,幾個小時後這裡生產的有機肥將運往鎮上的各個農業產業基地。

“堅持以農業循環經濟理念為指導,以畜禽養殖場汙染防治、生態環境修復和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為抓手,建設有機肥生產和能源農場,這條‘種養—能源一生態’的農業循環經濟新模式,將實現嶺北鎮域乃至定南縣域範圍內規模養殖場糞汙的綜合利用,有效促進農業的生態綠色發展。”定南縣農工部部長何啟玫說。

農業農村部:我國提前三年完成化肥農藥減量增效

據統計,我國每年產生約38億噸畜禽糞汙,這些糞汙成為農業面源汙染的主要來源。畜禽糞汙用則利、棄則害,它能夠產生沼氣、生物天然氣等清潔、可再生能源,還可以加工成有機肥料。可以說,畜禽糞汙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利用好它們,對於改善廣大農村的生產生活環境、改善土壤生產能力、治理農業面源汙染具有重要意義。

農業農村部畜牧業司副司長王俊勳介紹,去年7月,農業農村部制定了《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行動方案(2017—2020年)》,要求各地深入開展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行動,加快推進畜牧業綠色發展。

截至目前,已有300個畜牧大縣整縣推進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4省市開展整省推進,5個地級市開展整市推進。

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的發展道路不是一蹴而就的,尤其在市場培育初期,如果處理不好政策扶持與市場化導向的關係,將難以形成持續發展的動力。實現變廢為寶,離不開政策支持、沼液有機肥市場認可等諸多難題。

“農業農村部將支持規模化養殖場和第三方處理機構糞汙資源化提升資源化利用能力,探索完善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市場機制;促進種養循環發展,健全完善畜禽糞汙還田利用和檢測標準體系,引導農民科學合理使用有機肥。”王俊勳說。

農業農村部:我國提前三年完成化肥農藥減量增效

秸稈綜合利用成效顯著

近年來,我國糧食年年豐收,產生的秸稈數量龐大。大量的秸稈可以是廢物,也可以成為工農業原料。

“據統計,目前全國主要農作物秸稈可收集資源量8.24億噸,綜合利用率每提高一個百分點就意味著要多處理800萬噸秸稈量。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農民越來越多地使用商品能源,導致秸稈炊事採暖用量不斷減少,此外秸稈具有季節性特點,茬口緊,離田、還田儲運成本高,綜合利用難度大。”廖西元坦言。

為解決秸稈利用問題,2016年以來,農業農村部會同財政部設立秸稈利用綜合專項,投入資金38億元,補助支持240個縣開展秸稈綜合利用,加大秸稈還田、離田等機具補貼力度;2017年共安排秸稈粉碎還田機、撿拾打捆機購置補貼4.6億元。以此為支撐,我國秸稈綜合化利用成效明顯,農用為主的多元發展格局基本形成。

農業農村部:我國提前三年完成化肥農藥減量增效

“未來我們將堅持秸稈利用肥料化、飼料化、燃料化,不斷提升秸稈收儲運專業化水平,採用政府購買服務,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等方式,加快培育秸稈收儲運社會化組織,提高就地就近綜合利用水平。同時,要加強科技創新,形成從農作物品種、種植、收穫、秸稈還田、收儲到利用等全鏈條、全過程的技術規範和裝備標準。”廖西元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