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取餐櫃,如何讓萬億快餐市場變得更快?

一個取餐櫃,如何讓萬億快餐市場變得更快?

4萬億元的餐飲市場,快餐佔了三分之一。在線上入口爭奪和線下餐廳的夾擊下,速位似乎找到了其中的市場縫隙,走上了圈地之路。

文 | 周迎

快餐該如何保住它“快”的優勢?

在寫字樓林立的產業園區,中午的快餐店總被長隊包圍。排隊點餐、排隊取餐,不少人遠遠看到一條長龍便打起退堂鼓,折轉到便利店買一桶泡麵湊合。上班期間短暫的午休,白領們顯然不願意為吃飯排隊10多分鐘。睡個午覺,或是打一把《王者榮耀》都比這好。

快餐店難以提升高峰時段的效率,它正在挑戰人們的耐性。

在重慶鄉村基互聯網店,有著不一樣的景象。這裡有一個顏色鮮豔的櫃子,櫃子上10多個格子裡陸續有配餐員放入餐食。一位白領正低頭拿著手機走來,點擊“取餐”後,一個格子突然打開,那裡面是他剛點的香菇雞套餐。早在下班等電梯時,他就在手機上(App或者微信公眾號)下了單,鄉村基在他到來前就已配好餐。

即到即吃,鄉村基正在讓快餐更快。經鄉村基員工介紹,有了這個櫃子後,店裡員工省下了3人,銷售量卻提升了超過10%。

這個櫃子來自速位,一家成立剛4年的公司。雖偏居重慶,但它已走進北上廣深等城市,為真功夫、德克士、和合谷、吉野家以及鄉村基等數十家快餐品牌提供服務。

一個取餐櫃,如何讓萬億快餐市場變得更快?

▲鄉村基使用速位的取餐櫃後,店裡員工省下了3人,銷售量卻提升了超過10%。(圖片來自受訪者)

一個取餐櫃,如何讓萬億快餐市場變得更快?

首席打雜官

7月初的一箇中午,《商界評論》記者在速位總部看到,其全國交易訂單在大屏上的地圖中快速閃動,近30日GMV突破了4000萬元。

在中國餐飲行業4萬億元的市場規模下,這個數據似乎並不起眼。但聚焦到快餐,作為餐飲業1/3的市場,快餐品牌每天要與至少3億用戶打交道。他們最大的苦惱恐怕就是排隊:用戶不願花時間排隊,60%的人看到排隊都會離店;門店為40%的人服務依舊手忙腳亂,但抓住溢出的任何一個人,他們都是純賺。

由此一來,解決排隊問題的速位儘管年輕,但也格外亮眼。

速位CEO歐陽墨璃同樣年輕,作為2個孩子的媽媽,她依舊像剛走出大學校門時一樣充滿活力:箍著牙、扎著長馬尾、踩著坡跟涼鞋小跑而來。她遞過名片,上面赫然寫著“首席打雜官”。

4年前,歐陽還在房地產市場“打雜”。她享受到了時代的紅利,做地產策劃,她說那幾年躺著也能賺錢。不到30歲,歐陽便實現了年入百萬。但“一份策劃這個地產不用,另一個地產也會用”,工作似乎毫無挑戰,她想走出去看看。

這時,“K68”創始人康錄發找她一起做取餐櫃。這個人被稱為國內威客模式的定義者,後來,這一模式被同在重慶的“豬八戒”發揚光大。對於老大哥的“蠱惑”,歐陽懵懵懂懂地“入了坑”,從年入百萬到創業者,她開始了真正的打雜。

打雜第一步,從做櫃子開始。

“這玩意兒可燒錢了。”歐陽視這為一段“苦逼”的回憶。她坐在茶几對面不忍笑起來,並大方地脫掉涼鞋盤在椅上。“你們知道嗎?我們最開始什麼都不知道,搬了一個速遞易的櫃子回來研究。”話語稍顯激動,歐陽的“椒鹽普通話”便暴露無遺。

據她介紹,第一代機器,速位做了30臺,加上研發和製作成本,一共“燒”了200萬元。在地產界2年的積蓄,在這裡一兩個月便燒成了灰,智能硬件不是一般創業者玩得起的。

但錢不是主要問題。儘管近幾年來資本市場入冬,但好項目從來不缺VC光顧。2015年,前海英諾基金和極客幫的600萬元到了賬。

比錢更難的是找人。沒有足夠的人力,每一個聯合創始人都是打雜的。工廠沒有生產過類似櫃子,歐陽待在廠裡一起搭建生產線。加班趕工,這個身材瘦小的女人,曾自己拿著鋼板做焊接。

重慶解放碑的憶罐,是使用速位的第一個商家。免費安裝、免費使用,還給補貼,一直想玩點新花樣的憶罐老闆怎受得了這誘惑。從此,那個在燒電焊的重慶妹兒,就在憶罐門口發傳單了。

免費向來都是引流的絕佳方案。從千團大戰到外賣咖啡大戰,2010年以來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教育市場的第一步鐵定得免費。商家免費用、用戶免費吃,速位開始在解放碑這個商圈打出了名堂。憶罐的店員回憶說,午餐高峰時段往前推了近10分鐘,接到訂單後,他們提前備餐,店員不著急了,用戶不排隊了。

在官網上可以看到,速位已經為260多萬人節約了超過4878萬分鍾。

一個取餐櫃,如何讓萬億快餐市場變得更快?

▲一位用戶正通過手機在速位取餐櫃中取餐,這引來了不少人的旁觀。(圖片來自受訪者)

一個取餐櫃,如何讓萬億快餐市場變得更快?

3個月為週期活下去

但是,速位簽約2萬多個商家的基礎上,只有400多臺櫃子走進市場。巨大的硬件成本下,速位走得還很慢。

4年之後速位虧完了所有的投資。“我們能活到現在,簡直就是一個奇蹟。”歐陽坦言。

但他們本可以賺回來很多:租售硬件,本就是一個好生意。

就算是一臺賺5000元,市場巨大的需求可以帶動工廠的生產線24小時運轉。鄉村基特意開了“互聯網店”,其核心硬件便是速位。

這個店裡,一臺速位取餐櫃省去了至少3個人,這3個人一年的工資遠遠不只2萬元。更何況,櫃子的理論折舊年限超過了5年。但是平攤下來1.5萬元成本的櫃子免費送,速位的資金只進不出。

數據服務,顯然有更多前景。1月28日,五芳齋的首家24小時無人智慧餐廳在杭州正式開業。而提供這套智能硬件的也是速位。據歐陽介紹,目前他們也在向五芳齋提供數據服務,但一切都是免費。

只有免費,市場規模才能打開。在歐陽看來,一切的變現可能都要等到10萬臺櫃子鋪出去再說。對於現在的400臺來說,10萬是一個天文數字,速位能否活到那一天都還是個問題。

“速位只活3個月。”歐陽表示,活著的這3個月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鋪10萬臺櫃子。活過去了,就再活3個月,直到達到這個目標。

而每3個月裡,他們都需要資本的支持。

好在速位現金流規模巨大。全國使用速位點餐的用戶,其支付的每一筆錢都將從全國各地湧向速位。以平臺流水每月可達4 000萬元計算,1臺取餐櫃5年能換回500萬~700萬元的流水。這樣的GMV指標向來是資本的心頭好,它預示著一個企業未來的價值。

去年7月,錢包金服參與的產業投資基金向速位投了5000萬元。之後這一年,有不少資本機構飛來重慶,他們希望入股速位,並配一個CFO(首席財務官)參與管理。歐陽挽起袖子演繹了當時拒絕的情形,有錢砸進來雖好,但是在速位這個階段更渴望獨立發展。

從400臺到10萬臺,速位圍繞產品、模式、市場、資本的初步打通,這個千億夢想的征程已經跨出了第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