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大嫂在國道邊賣這種美食,三塊錢一斤,很快就賣完!

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元節,回家祭祖後,下午返回城裡的時候,忽然在國道邊看到了一個熟悉的三輪車,車旁一張桌子旁坐了幾個中老年男人,手拿燒餅就著一碗美食吃得津津有味。隔著車窗,我彷彿聞到了美食的香味。遂把車停在路邊,走了過去。

農家大嫂在國道邊賣這種美食,三塊錢一斤,很快就賣完!

擺攤的是一位農家大嫂,乾淨利落。

“這豆腐是酸漿點的嗎?”

“是,漿水的!”

“咋賣的?”

“一斤三塊!”

“來一斤!”

大嫂拿起一個碗,套上塑料袋放在三輪車裡的檯秤上,一手拿豆腐刀在豆腐框裡潔白如玉的豆腐上一劃,另一隻手一託,一塊豆腐便託在手中。

將豆腐放在碗上面,用豆腐刀在豆腐上豎劃兩刀,再橫著切三單刀,一塊塊大小差不多的豆腐塊便滾入碗中。

農家大嫂在國道邊賣這種美食,三塊錢一斤,很快就賣完!

夠一斤的份量後,拿起一個塑料壺,擰開蓋子將壺嘴一歪,一股粘稠的,白裡泛著紅的湯汁便澆在了豆腐塊上。這是農家特製的辣椒油,據說是芝麻和辣椒麵等調料,用熱漿水衝製成的。

用筷子夾起一塊飽沾汁液的豆腐送入口中,豆腐的糯香與豆香混合著調料的濃香沁人心脾,十分好吃。

“好吃,是那個味!”

“確實比城裡的好吃,我最喜歡鄢陵和建安區陳曹的熱豆腐。”

旁邊,一個穿著打扮十分講究的男子聽到我的感嘆,接過話茬說。

農家大嫂在國道邊賣這種美食,三塊錢一斤,很快就賣完!

經過交談,路邊賣熱豆腐的農家大嫂是陳曹鄉劉莊村的,在家磨豆腐很多年了。她下午四五點出攤,一兩個小時便能將一個幾十斤的豆腐賣完。為了方便愛吃熱豆腐的人,她還特意帶了一桶熱漿水,讓食客吃著熱豆腐喝著酸漿水,可謂是原湯化原物。

農家大嫂在國道邊賣這種美食,三塊錢一斤,很快就賣完!

熱豆腐是鄢陵縣的傳統特色小吃。熱豆腐的製作方法和市場上的相同,所不同的是賣主用50公分見方的木斗子,將點好的豆腐腦用布單稍微一攬,使豆腐成塊,軟硬度以手托起不爛為準。售時用割豆腐刀醬豆腐劃成一口吞得下的菱形塊兒放在豆腐皮上,澆上麻油、交上辣椒醬,豆腐皮包起放在盤子裡。食客們看著美觀,吃起來鮮嫩可口,而且還有撲鼻的麻醬香味兒。熱豆腐入口即化,豆腐皮筋勁耐嚼,別有一番風味。

豆腐的歷史很是悠久,相傳是煉丹家——淮南王劉安發明的,據《行神研究》記載:“ 相傳農曆九月十五日,為淮南王劉安誕辰,內地豆腐業者均於本日舉行公祭,祭畢聚餐。”令據《瑣談》記載:“豆腐作坊,祀淮南王先師。”安徽省淮南市劉安故里,每年9月15日,舉辦一年一度的豆腐文化節。可見,這位王爺作為豆腐的發明人還是被後人認可的。時至今日,豆腐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深受我國人民、及世界人民的喜愛。

農家大嫂在國道邊賣這種美食,三塊錢一斤,很快就賣完!

俗話說,石膏點豆腐一物降一物。可見點滷是製作豆腐的關鍵步驟。但是,許昌熱豆腐一般不用鹽滷或石膏,而用“漿”或稱之為“豆花”點制,以此保持豆腐的清香之味。所謂的原漿來源於豆腐渣:把豆腐渣放在缸裡用開水浸泡,溫度降之三四十度時,再放入酵母,蓋上蓋子發酵7天,原“漿”就製成了。點豆腐的漿可循環使用,不會變質,因為漿本身有一定的酸度,不會腐敗。

用“漿”典豆腐很有講究,緊了沒豆腐,慢了一鍋漿,一定的速度下“漿”,不停攪動,豆腐腦不老也不嫩,為製作出來的豆腐的軟硬適中打下基礎。豆腐在壓制去漿的過程中,也要把握時間和力度,有經驗的師傅磨出來的豆腐鬆軟可口。

農家大嫂在國道邊賣這種美食,三塊錢一斤,很快就賣完!

據稱此物屬高蛋白,低脂肪,有降血壓,降血脂,降膽固醇的功效。生熟皆可,老幼皆宜,養生攝生、益壽延年的美食佳品。

農家大嫂在國道邊賣這種美食,三塊錢一斤,很快就賣完!

對於許昌人來講,童年聽過最美的音符也許就是賣熱豆腐的吆喝聲,最難忘的奢侈行為就是吃上一碗熱豆腐。遙想當年,每至傍晚時分,村頭磨坊的老伯就推著架子車開始走村串巷叫賣“熱豆腐蘸秦椒——”,架子車上放著竹筐,裡面放著大塊剛磨出來冒著熱氣的豆腐,以及碗筷和秦椒汁兒,兩毛錢一碗,小孩兒聽見了,犯了饞,就要了錢跑去買,巴巴地看老伯掀開蓋著豆腐的白棉被,割下一塊方正的熱氣騰騰的豆腐,放在手掌,用長條的豆腐刀在手上操作,切成不規則的一小塊一小塊的,放在小碗裡,澆上鮮紅的辣椒汁兒,口水已經快淌下來了,不到兩三分鐘,就下了肚子餵了饞蟲。 這種熱辣的回憶,令多少人熱淚盈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