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抑鬱現象級刷屏背後,「輕營銷」將網際網路公益帶入「輕時代」

最近,一個詞悄然走紅:“微笑抑鬱”,說的是有這麼一群人,他們總是面帶微笑,充滿陽光,但是內心深處,卻是鬱悶、委屈、愁苦、焦慮……他們和典型的“外在式”抑鬱症不同,但是這種強顏歡笑造成的傷害卻更大!

這個詞的走紅,固然有外在的大環境的影響,在這樣一個租金飛漲、理財暴雷、股市連跌的情況下,對於很多白領來說,只能是人前微笑、人後愁苦。不過,最近噢啦環保回收平臺做的一系列整合營銷傳播也對“微笑抑鬱”的走紅,起到了很大的推波助瀾作用。

互聯網正在變得越來越“重”,例如京東的自建物流模式,互聯網手機廠商們大舉建設線下渠道等等。但是,互聯網營銷卻在變得越來越“輕”,我稱之為“輕營銷”。

揭秘輕營銷:渠道壁壘變輕,傳播調性變輕,互動方式變輕

輕營銷相比傳統營銷來說,有三個特點:渠道壁壘變輕,傳播調性變輕,互動方式變輕。要想做好互聯網時代的營銷,就要深刻理解這三點,接下來,我們以噢啦的“微笑抑鬱”案例做一個深入剖析。

首先,要將渠道的壁壘變輕。在傳統營銷時代,經常是渠道為王,比如央視最火的時候,只需要成為廣告標王,不管你打什麼廣告,都會火。但是,在互聯網時代,用戶注意力變成碎片化,這個時候,只有打破不同渠道之間的壁壘,走渠道整合之路。

噢啦的“微笑抑鬱”之所以能夠成為刷屏級的案例,就是因為利用了當下最具流量的“兩微一抖”渠道(微博、微信、抖音)。在微博上,借勢世界盃熱潮,發起#你是不是真正的快樂#,引發網友思考,自己的情緒應該是什麼顏色;同時,在微博和抖音上同步發起#撕掉保護式快樂#反手拍挑戰賽;在微信上,則是推出了一個測試型H5“今天你是什麼色”,藉助朋友圈和微信群的轉發來引發大家參與,通過這一系列傳播,成功地借勢了當下最火的流量渠道, 了網友們的關注。

微笑抑鬱現象級刷屏背後,“輕營銷”將互聯網公益帶入“輕時代”

值得注意的是,伴隨線上流量的飽和,很多線上企業正在加速向線下拓展,所以“新零售”正在炙手可熱。我認為,營銷界也要積極擁抱“新零售”,走線上與線下傳播融合的路線,這也是將線上與線下渠道變輕的“輕營銷”。什麼是營銷界的“新零售”?是線下快閃店,無論是網易新聞和餓了麼推出的“喪茶”,還是luckin coffee和QQ聯合推出的快閃店,都可圈可點。

在噢啦的微笑抑鬱案例中,也將線下快閃店運用到了極致,它選取人們最基礎的情緒:“喪,怒,樂,靜”,打造了四個主題館,讓每個到場體驗的用戶通過最直觀的情緒感知體驗,明白每個人的本身都是由不同的情緒組成,不要壓抑自己,而是善於釋放,讓用戶在體驗中更瞭解了自己。

微笑抑鬱現象級刷屏背後,“輕營銷”將互聯網公益帶入“輕時代”

“輕營銷”的第二個特點,是將傳播調性變輕。傳統的公益傳播,一般比較沉重,通常會渲染受助群體是多麼的悽慘,讓人的心情無比沉重。但是,互聯網時代,最主要的基調是輕鬆、有趣、娛樂,在公益傳播的時候,能否將傳播調性變輕,讓沉重的公益傳播也變得輕鬆、有趣呢?

答案是肯定的,在噢啦的微笑抑鬱案例中,並沒有一味地講述這種微笑抑鬱所帶來的嚴重危害以及可怕的後果,而是將娛樂與趣味和公益跨界,將公益遊戲化,最大程度地吸引了網友的參與,讓他們在參與中瞭解了提微笑抑鬱,提升了關注度。例如,在微博和抖音上發起的“反手拍挑戰”,用這種獨特的反向拍手的方式,來傳遞“撕掉保護式的快樂,感到快樂你就拍拍手”,讓人印象深刻,在微博上互動曝光量超過660萬,抖音短視頻播放量也超過540萬,可見其關注度。

微笑抑鬱現象級刷屏背後,“輕營銷”將互聯網公益帶入“輕時代”

微信H5的情緒顏色測試也非常好玩,選擇一個圖畫,然後用自己當下的顏色來塗抹,言外之意也很清晰,不要壓抑自己的情緒,拒絕“微笑抑鬱”,將自己的情緒大膽地秀出來。最終,H5配合微信文章的閱讀量高達86萬就是這種趣味式傳播效果的最好說明。

“輕營銷”的第三個特點,是互動方式的變輕、變軟。以前傳統營銷時代,更多的是靠廣而告之,這種互動方式多是直接的功能灌輸,但是“輕營銷”卻是通過與網友的情感互動,走入他們內心深處,潤物細無聲地激發他們的共鳴。

噢啦的微笑抑鬱不就是這樣嗎?它沒有直接地去講述微笑抑鬱是什麼?能帶來什麼危害?而是與網友進行情感互動,直擊他們內心,引發他們的共振。例如,一篇名為《沒有人知道我在地鐵裡哭過》就讓很多白領觸動、扎心:

“這段時間和朋友在追《金秘書為何這樣》,追到一半,朋友說:我們以後也會成為金秘書這樣的人吧。隨時隨地會接到上司的電話,然後踩著高跟鞋飛奔,在打開車門的那一瞬間,強制壓下因奔跑而產生的喘氣,換上職場微笑。為了處理上司的人際公關,臨時跑去花店買花,罔顧自己花粉過敏的事實,拿著花束時,一邊因過敏而淚流滿臉一邊堅持嘴角上揚……聽完朋友的話,我下意識地摸了摸自己的臉,想起今天客戶把熬了半個月的提案否定了,自己在客戶面前像機器人一樣點頭微笑,走出會議室時,硬生生把眼淚逼了回去。有時候總是微笑,我懷疑有一副面具已經在我臉上牢牢生根……”

互聯網+公益之變:告別重,迎接輕

營銷在變輕,公益在互聯網的加持下,也在走入“輕時代”。

這個“輕”,是“輕鬆”,公益不一定非要沉重,而是可以像互聯網一樣,變得有趣。還記得當年的“冰桶挑戰”嗎?它的全名為“ALS冰桶挑戰賽”,參與者在網絡上發佈自己被冰水澆遍全身的視頻內容,然後該參與者便可以要求其他人來參與這一活動。活動規定,被邀請者要麼在24小時內接受挑戰,要麼就選擇為對抗“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捐出100美元。冰桶挑戰,表面看是一個趣味的遊戲,但是實際上,它卻成功地讓大家知道了“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這就是互聯網公益的妙處。

微笑抑鬱現象級刷屏背後,“輕營銷”將互聯網公益帶入“輕時代”

這個“輕”,是“輕量”,公益不一定非要高門檻,而是可以轉換思路,降低門檻。去年刷屏的“1元購畫”公益活動就是如此。門檻如此之低,只需1元錢,就可以為自閉症兒童做捐款,還能獲得一副自閉症患者的畫當作手機桌面,也可以分享到朋友圈顯示自己的愛心。

樣,互聯網公益又是最創新的“輕量”。例如,因為“微笑抑鬱”而火的噢啦,就是用“以廢代捐”來降低公益的門檻。用戶不用捐錢,只需將不用的閒置物品交給噢啦,就能實現專業的環保回收,減少二次汙染,還能變廢為寶,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此外,用戶還能通過環保回收的噢啦豆(積分)來支持公益項目。

微笑抑鬱現象級刷屏背後,“輕營銷”將互聯網公益帶入“輕時代”

互聯網+公益,與“輕營銷”、“輕思維”的碰撞,正在誕生越來越多的創意。眾多的“跑步捐”,你跑步,我捐款,你鍛鍊了身體,還幫助了弱勢群體,一舉兩得;“螞蟻森林”,將公益遊戲化,你在遊戲中虛擬種樹,螞蟻金服和公益合作伙伴在地球上種下一顆真樹,就像螞蟻森林這個名字,輕公益雖然輕,但是因為聚合了人人的力量,小小的螞蟻也能根植茂密的森林。

這就是“輕營銷”和“輕公益”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