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正經姿勢

不是正經姿勢

不是正經姿勢

前兩天,我的朋友圈見證了一枚網紅流星般的隕落。那是個“美國教授”,拉開架勢分析了一通特朗普的對華貿易制裁聲明,一時間很受追捧。文章清晰簡明,擲地有聲,唯一的問題是,“美國教授”不存在,儘管“翻譯者”很貼心地加上了“譯者注”,但還是很快被識破了。要我說,在網絡媒體如此發達的今天,搞這種偽作也忒自作聰明瞭。你以為吃瓜群眾真的只會吃瓜?群眾的目光之犀利,可未必遜色於世界杯的視頻裁判。

炯炯目光之下,奇葩很難藏身。河南蘭考惠安街道的“紅白喜事操辦標準”曝光沒兩天,當地就認了錯。涼得這麼快,毫不意外。彩禮要得多就要移送公安,並且威脅嚴重者按販賣人口或詐騙罪論處,這波不明覺厲的操作,也真是不把法治社會放在眼裡。

這番規定的措辭看起來像恐嚇,卻莫名戳中了笑點。想想看,家長嚇唬孩子,說不聽話就讓警察叔叔把你抓走,是不是也是這個腔調?

追問起來,這些條款可以回溯到蘭考縣在2017年初印發的紅白喜事操辦標準規定。蘭考縣的規定也說到了彩禮,但還算剋制,說的是在“索要彩禮過多拒不退還且涉嫌犯罪”的前提下,才要移送公安機關。這些年,一些貧困地區為了剎住宴請之風,也是煞費苦心,要細究起來,事無鉅細地給普通百姓的婚喪嫁娶“設紅線”,其實有違現代治理精神,至多是不得已的下策,如果層層加碼到“詐騙”、“販賣人口”的地步,那就是直奔荒誕而去了。

所謂“詐騙罪”,倒不盡然是拍腦袋想出來的。今年年初,蘭考就發生過騙婚案件,加之移風易俗依舊任務艱鉅,重重壓力之下,便整個亂了套。即便拋開“法治精神”這樣的大道理,這裡面基本的因果邏輯怕都沒理清楚。架勢拉得氣勢洶洶,只是望之不似正經姿勢。

荒謬之所以荒謬,好些時候是因為錯誤過於低級,卻真實發生了。近來有媒體發現,剛剛上任兩個月的臨汾市環保局局長張文清悄然“下課”了,南方週末的報道揭露了他的“歸宿”:因為涉及大氣監測數據造假窩案,張文清在上個月底被判刑兩年,同案共有十六人獲刑。

一干人等捂得嚴嚴實實,大半夜潛入各個監測點對採樣器動手腳,而且用生態環境部通報時的話說,這些人“組織嚴密、策劃專業”,想想那副蓄謀充足的鬼祟勁兒,不禁苦笑。一來就新聞報道披露的信息看,他們的作案手段並不高明,老讓人忍不住回顧中學物理化學知識點,惹人跳戲。二來殷鑑也不算遠,也就兩年前吧,張文清的西安同行,和他拿的幾乎是同一個劇本。

張文清上一次“走紅”,是在轟動一時的臨汾酸霧事件之後。前年年底、去年年初,臨汾二氧化硫指數多次爆表,臨汾市被環保部約談,不久之後,當時剛剛上任五個月的環保局長郭波被免職。風口浪尖上,時任環保局副局長的張文清給當地媒體貢獻了個足以做進標題的結論:臨汾70%的二氧化硫,源自於居民燃用散煤。酸霧事件之後,臨汾開始集中整治採暖散煤,一些小區的供暖被叫停,居民們沒有暖氣,只好凍縮縮地過了個年。數據造假,也是酸霧事件之後的事,說起來動機很“單純”,就是想讓數據好看一點。

70%的數據當時並沒有得到環保部專家的支持,爭議不小,至於數據一爆表,就連忙磨刀霍霍朝向居民的暖氣,全然不顧寒冬臘月大過年,這姿勢實在很難看。從停暖氣到造數據,說好的治汙呢,怎麼姿勢越來越亂套了。

這幾日,第一批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接近尾聲,多地敷衍了事的奇葩事蹟被無情曝光,其中有些地方的把戲,和臨汾的數據造假,倒是一樣的行為藝術。比如督察人員在廣東佛山漫水河河口發現曝氣增氧機,用途是給河流強行輸氧,提高監測斷面溶解氧濃度。再比如江蘇如皋草草清理了一部分危險廢油,剩下的拿土埋了企圖矇混過關。動真格的環保督察之下,還玩這樣的把戲,可見地方積弊之深重、慣性之頑固。

臨汾環境監測數據造假案案發和環保督察“回頭看”沒有直接關係,但它們都應和了如今環境治理的凌厲態勢,再企圖耍花招糊弄事,那是陷入幻覺而不自知。

移風易俗和環境治理屬於兩個截然不同的領域,它們都包含了沉重的歷史積弊,正因為積弊重重,所以幾乎沒有捷徑可走。移風易俗,根本終究是精神生活秩序的重塑,而生態環境治理,終究有賴發展思路的轉變。硬上蠻幹或是耍滑頭、乃至作奸犯科,不過是不同姿勢的敷衍,都不是正經姿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