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陽師範學院文學與傳播學院院長袁方教授

咸陽師範學院文學與傳播學院院長袁方教授

咸陽師範學院文學與傳播學院院長袁方教授。鳳凰網記者 成惠 攝

咸陽師範學院文學與傳播學院院長袁方教授

咸陽師範學院行政大樓。鳳凰網記者 成惠 攝

咸陽師範學院文學與傳播學院院長袁方教授

咸陽師範學院文學與傳播學院院長袁方教授(後)接受梁紀委(前)專訪。鳳凰網記者 成惠 攝

鑫旭在線據文旅發佈消息:國將興,貴師重傅建黌門;民欲振,興教化人施絳帳。九嵕巍巍,渭水湯湯,春風化雨,聲教布濩盈天區;帝都咸陽,立德樹人,文質彬彬成範樣。美哉,咸陽師範學院!播文傳道弘人遠,礪學敦品接續譜華章。為進一步營造咸陽地區青年作家成長的良好輿論氛圍,大力傳承秦漢故地優秀的文化傳統與咸陽師範學院“厚德博學”嚴謹紮實的師範精神,助推普通省屬本科院校——咸陽師範學院在培養人才、科學研究、服務社會、文化引領等方面作出新的更大業績,全面弘揚中和大氣、進取創新的咸陽師範學院大學文化精神,著力營造咸陽青年朋友讀書、閱讀、寫作的良好風氣,近日,青年作家梁紀委攜手鳳凰網陝西頻道記者對咸陽師範學院文學院院長袁方教授進行了特別專訪,並就彼此關心的話題進行了深入交流探討。

咸陽師範學院文學與傳播學院院長袁方教授

讓書香灑滿校園處處

咸陽師範學院文學與傳播學院院長袁方教授

咸陽師範學院校園風景。鳳凰網記者 成惠 攝

咸陽師範學院文學與傳播學院院長袁方教授

咸陽師範學院校園風景。鳳凰網記者 成惠 攝

梁紀委:袁老師您好,今天很榮幸見到您。據我瞭解,咱們咸陽師範學院文學與傳播學院,是全校辦學歷史最久、師資力量和核心競爭力最強、育人成果最為顯著的教學院系之一。自1978年建院至今,走過了41年的崢嶸歲月,培養了一大批優秀人才。那麼,老師您能大概介紹一下咱們學院的一些情況嗎?

咸陽師範學院文學與傳播學院院長袁方教授

咸陽師範學院校園文化豐富多彩

咸陽師範學院文學與傳播學院院長袁方教授

咸陽師範學院校徽

咸陽師範學院文學與傳播學院院長袁方教授

咸陽師範學院校園風景。鳳凰網記者 成惠 攝

袁方:好的,今天對紀委的專程來訪表示感謝。咱們咸陽師範學院文學與傳播學院建院41年以來,嚴格秉承“厚德博學”的師範精神,滋蘭樹蕙、化育人文,先後培養了近萬名優秀畢業生,在全國各地教育戰線和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建功立業,並湧現出了前文化部副部長趙維綏、國家海關總局紀檢局長要塞,中央黨校馬克思主義發展史教研室主任、教授、2014年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邱耕田,全國優秀教師杜志正、陳麗華,著名詩人耿翔,著名散文家、華商傳媒總裁王朝陽,作家郝貴平、尚崇龍、董信義,知名記者、原瞭望東方週刊總編輯助理、主筆、2008年感動中國人物候選人,現任龍越慈善基金會理事長孫春龍等傑出人物,備受社會各界讚譽。新世紀以來,我們咸陽師範學院文學與傳播學院的中文人並肩攜手、與時俱進,在培養人才、科學研究、服務社會、文化引領等方面業績喜人,現已成為學校六大重點扶持學科、擬建碩士點院系之一。截止目前,咸陽師範學院文學與傳播學院設有漢語言文學、廣告學、新聞學、秘書學、播音與主持藝術、漢語國際教育等6個本科專業;設有8個教研室(文藝理論、古代文學、外國文學、現當代文學、漢語、寫作學、廣告、新聞),1個傳媒實驗室。現有在校學生1426人,教職工68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6人,專任教師中有博士18人、在讀博士3人,碩士生導師9人。先後聘任全國中文、傳媒和藝術等學科知名教授、專家胡文彬、賈平凹、李浩、張新科、段建軍、李西建、李國平、孫見喜、賀信民、楊煥亭、王海、王永傑、劉遠、史飛翔、魏偉等擔任學院兼職教授,有力助推了“大中文”辦學格局的形成,“陝西省一流學院”的底蘊與優勢愈發明顯,中和大氣、開拓創新的大學文化精神繼續保持強盛而鮮活的勢頭。

咸陽師範學院文學與傳播學院院長袁方教授

咸陽師範學院“鼎成天下”大鼎。鳳凰網記者 成惠 攝

咸陽師範學院文學與傳播學院院長袁方教授

春天的咸陽師範學院,校園裡鮮花綻放,十分美麗。

梁紀委:渭水湯湯,師院學高,袁老師的學高、正範讓學生我很是膜拜。紀委今天走到了咸陽師範學院大廣場,面對師院廣場“鼎成天下”這座大鼎,久久仰視,更是對一種“師道”精神的敬畏與尊重。紀委認為,“鼎”,作為中國古代的傳國重器,他是師院學子們重要的精神文化符號,更寓意著師院學子們的身正、學高與德正,激勵爭做傳承中華優秀文明的典範。也寓意著師院學子,以淵博的學識、卓拔的人格、勤奮的毅力行走於天地之間,早負鼎重、成於天下,實現立德、立功、立言的人生事業。感恩養育我們的故鄉土、報恩桑梓,你我也同為乾縣人,那麼,在咸陽師範學院這樣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院校裡,您對青年文學工作者、特別是咱乾縣籍青年作家的成長有哪些期望?家鄉乾縣的義務教育階段語文課堂特別是咱乾縣貧困鄉村小學的“趣味語文課堂”有哪些意見和建議?

咸陽師範學院文學與傳播學院院長袁方教授

書香校園建設不斷引向深入

袁方:感謝紀委對咸陽師範學院校風的認可。我認為,對於青年朋友來說,還是多讀書、讀好書,好的寫作本領都是書籍知識積累的結果。作為中文系的學生來講,還要多讀史書,讀史使人明志,史書可以讓一個青年的人格立起來、筆桿子硬起來、文品好起來,讀書與寫作,是中文系學生不可少的養成習慣。剛才你也說到,對咱家鄉乾縣的感情很篤深,的確,我也深有同感。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對老家的一磚一瓦都飽含感情,一草一木總有她的故事,走在老家的街道上,目睹生老病死的掙扎以及糾結難捨的親情,我有說不出的社會思考。對故鄉的熱愛、對學生的愛,現在也是愈加濃烈了,我也想在閒暇之時將這些來著書立說。談及乾州籍作家這塊,我認為乾縣的作家衝得很猛,作品很多,一大批有力度有深度的作品屢見不鮮,我為家鄉文學事業發展感到高興。我認為,咱乾縣籍作家楊爭光先生的作品,我最為欣賞和欽佩。楊爭光先生是著名作家、編劇,深圳市文聯副主席。他的小說作品有《公羊串門》《老旦是一棵樹》《從兩個蛋開始》《少年張衝六章》等;電影作品有《雙旗鎮刀客》《五魁》《雜嘴子》等;還是電視連續劇1997央視版《水滸傳》編劇、《激情燃燒的歲月》總策劃。他的作品藝術水準、語言準確性和故事結構的銜接我認為都是非常出色的,建議紀委你可以利用閒暇時間好好讀讀,也可以多寫一些為咱乾縣籍作家搖旗吶喊的好文章,助力咱乾縣籍作家隊伍不斷壯大、多出曠世鉅作。談到語文課堂這塊,我認為語文是有趣的,不需要強制灌輸。特別是貧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這塊,建議家長和學校一起努力,多創造一些孩子們讀書條件,給他們打下更多文學基礎,潤物細無聲地培養起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和耐力。

咸陽師範學院文學與傳播學院院長袁方教授

咸陽師範學院新生軍事化訓練現場

咸陽師範學院文學與傳播學院院長袁方教授

梁紀委在咸陽師範學院。鳳凰網記者 成惠 攝

咸陽師範學院文學與傳播學院院長袁方教授

咸陽師範學院文學與傳播學院院長袁方教授(右)與梁紀委(左)探討文學寫作。鳳凰網記者 成惠 攝

梁紀委:和袁老師聊天,很受鼓舞;春風得意遇知音,袁老師的幽默有時候真能逗樂紀委,呵呵。紀委認為,袁老師在《楊村的記憶——衣、食、住、行》一文裡,對故鄉乾縣楊村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用飽含淚水與深度思考的筆觸,寫出了咸陽文化界新的文化高度,為袁老師點贊。像《楊村的記憶——衣、食、住、行》這樣有情感深度的好作品,是紀委學習寫作的良好教材之一,更重要的是,他紮根在故鄉乾州的土地深處,飽含的是滿滿又深沉的故鄉之愛。那麼,袁老師認為青年人如何不斷提高寫作水平呢?

咸陽師範學院文學與傳播學院院長袁方教授

咸陽師範學院校園風景

袁方:聊起文學寫作,對熱愛他的人來說,真是一件幸福的苦差事,一種堅守精神就尤為濃烈。開筆有思,浮想連篇、調動儲備、精準動筆,這是一種功夫與積累考驗,也是天賦與思想魅力的凝注。嗅覺、視覺、味覺、感覺等真、全、深的體驗,再以恰當的詞彙來動筆,真是一種舒舒服服的精神享受與思想錘鍊。長句、短句的恰當安排,文章而不失神氣;修辭手法運用、文章整體的瘦肥、文辭的水平性等,這些都需要堅實的讀書功底與不斷動筆實踐…… 當然了,就像我剛剛所說的,一定要堅持多閱讀精品力作、多思考,這一點尤為重要。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奧蘇伯爾把有意義學習的實質概括為:“語言文字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已有的適當觀念,建立非人為性和實質性的聯繫。”有意義的學習過程即新舊知識相互聯繫、相互作用的過程,使原有知識與新學習內容之間存在著一種相似性效應。這就意味著,提高寫作能力要從生活意義中感興而作,並不斷動筆實踐。我認為,寫文章就是說話,把道理講明白把事情講清楚,這和寫文章一個道理,這就要求寫作者必須有很深厚的語文積累,進行動筆準確表達。俄國作家契訶夫在討論如何學習寫作時說過:“請你儘量多寫!請你寫、寫、寫……寫到手指頭斷了為止。”這說明了作文是一種重實踐的創造性勞動過程,要堅持,堅持寫作,以苦作樂。同樣,好文章不是寫出來的,而是改出來。所以,修改是提高作文質量的有力途徑,還是寫作能力一次又一次的飛躍,並且成為立志寫作者終生受用的本領。

咸陽師範學院文學與傳播學院院長袁方教授

咸陽師範學院校園風景

梁紀委:袁老師講得真好。其實,我一直努力想在學業方面有所建樹,立志是去做一位中國古代文學的忠實繼承者與創新者。因為我覺得在自己煩悶與閒暇時,在中國古代的文學典籍裡可以排遣煩悶、解脫痛苦、放鬆心靈,真得很快樂。翻開那些書,納蘭性德的詞風之美、《紅樓夢》裡的林黛玉女性之美、李太白的浪漫瀟灑、唐宋八位文章大家、詩歌寫作、關中散文習作,當然了還有和您今天聊起同鄉乾州籍年輕作家培養這件事,我真得很愜意、很快樂。袁老師您認為讀好中國古代文學,有哪些好的讀書法?並能融化為生命的滋滋快樂?

咸陽師範學院文學與傳播學院院長袁方教授

咸陽師範學院圖書館

咸陽師範學院文學與傳播學院院長袁方教授

咸陽師範學院圖書館門前的孔子像。鳳凰網記者 成惠 攝

袁方:中國古代文字為載體的中國古代文學在內涵上的極大的豐富和巨大的張力,充分體現並顯示著它的歷史與文化的博大精深。按照其發展的軌跡分為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代、遼金元、明代、清代七個歷史時段,以漢民族文學為主,兼容了其他少數民族的歷史與文學。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戲曲、小說,在創作和理論上極為豐富,日臻完善,脈絡清晰,是我們寶貴的精神文化遺產。在這裡,我認為興趣是第一驅動力,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勤閱讀、勤作筆記、勤思考、勤獨立寫作,這樣,才能不斷實現文學作家夢。一個人的讀書史就是成長史;讀書是實現夢想的最好捷徑;只有讀書才能成為“最好的自己”。創作是一種命運體驗,創作是作家的生命,把讀到的知識轉化成美麗的文章,這也需要功力的。我個人還是認為,當代大學生的主要任務還是學習,要多閱讀經典,多進行寫作練習。人們通常認為,實踐只不過是參加社團活動,或去新聞媒體等實踐部門實習等等,其實,閱讀也是一種實踐活動,是一項學習借鑑他人實踐經驗的有效途徑。人們的時間和條件是有限的,不可能把每一件事都嘗試一遍,閱讀經典卻可以從書本里獲取別人經過實踐獲得的寶貴經驗。讀書在增長我的知識、見聞、能力。讀書就是和朋友切磋談心,讀書也是對自己靈魂的追問。當今的年輕人要珍惜光陰,刻苦讀書,勤於寫作,努力成長為國家和社會需要的高素質人才,不能虛度光陰。

咸陽師範學院文學與傳播學院院長袁方教授

咸陽師範學院校園風景

咸陽師範學院文學與傳播學院院長袁方教授

咸陽師範學院校園風景

梁紀委:袁老師今天的講話,給了我們年輕人上了意義深遠的一課,對話交流與學習,讓我們的未來更精彩!謝謝袁老師!辛苦了。(執筆/梁紀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