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的冊立是一種秩序,而打破秩序的人,最終都嘗到了悲慘的苦果

古代君王的傳位方式雖然各有不同,可是基本上都尊崇著一定的規矩,在這種規矩的約束下,很多君王也好,大夫也好,諸侯也好,都在冊立繼承人這件事上非常的慎重。首先在他們的思維模式裡,冊立結髮妻子的兒子為自己的繼承人,是首要考慮的條件,因為妻子講究匹配的古代是一種強強聯合的方式,冊立了妻子的孩子為繼承人,其實從一開始就已經在為家族或者國家接下來的命運做了規劃。

君主的冊立是一種秩序,而打破秩序的人,最終都嚐到了悲慘的苦果

可是有些君王就是不願意按照這種既定的規矩來選擇自己的繼承人,所以也就導致國家走向了衰敗。比如隋文帝,他就是一個很失敗的例子,楊勇本來是他最大的兒子,和其他孩子來說,他還算是一個直率的人,可是他的弟弟楊廣就不是這樣了。

楊廣非常的狡猾,而且十分擅長偽裝自己的真實性情,反而習慣表現出一個老實人的形象,他知道父親討厭哥哥平日奢侈的習慣,所以就總是表現出純樸節儉,最後成功的讓隋文帝廢了哥哥,將自己立為了新君,隋朝也就敗在了他的手上。

君主的冊立是一種秩序,而打破秩序的人,最終都嚐到了悲慘的苦果

還有一些君主拋棄髮妻所生的孩子,反而選擇了自己最寵愛的妃子所生的孩子,比如周幽王,在所有的妃子中他最寵幸的女人就是褒姒,他對褒姒的愛非常的濃烈,連帶著對他們兩個的孩子也非常的看重,反而自己和皇后的孩子總是被他忽略.

後來為了討好褒姒,他竟然將和皇后生的孩子廢黜了,改成了冊立他和褒姒的孩子為太子,可是要知道,能夠當上皇后的人怎麼可能沒有一些背景,改立太子沒有幾天,皇后孃家的人就將新太子處理了。

君主的冊立是一種秩序,而打破秩序的人,最終都嚐到了悲慘的苦果

還有一種不得已的情況,就是皇帝要死了,可是他沒有孩子,或者孩子的能力不夠,那就只能是選定自己的兄弟,比如宋宣公死後將皇位傳給了自己的弟弟,為什麼他不將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呢?

君主的冊立是一種秩序,而打破秩序的人,最終都嚐到了悲慘的苦果

因為他擔心兒子太小,國家政權也還不穩定,兒子的江山坐不穩,可是後來繼承皇位的宋穆公竟然將皇位傳給了他自己的兒子,宋宣公的兒子覺得非常的氣憤,就發動了政變搶回了原本屬於他的皇位,可是因為他依靠的是國外的勢力,當國外的勢力滲透到國內以後,肯定會給國內造成動盪,也因此宋國變得非常的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