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爺們約好一起打武則天,這對父子起兵後卻沒人響應,尷尬了!

唐高宗李治性情懦弱,在位時放任皇后武則天專權。李治死後,唐中宗李顯繼位。太后武則天一手遮天,廢掉親兒子李顯,臨朝稱制,意欲謀奪大唐江山社稷。

越王李貞,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兒子,唐高宗李治的八哥。李貞善於騎馬射箭,又涉獵文史,還有政治才幹。大唐宗室諸王之中,唯有李貞與紀王李慎能力出眾,二人齊名,號為“紀越”。

太后武則天廢掉唐中宗李顯,將他貶到房陵,然後改立另外一個兒子唐睿宗李旦為傀儡皇帝,自己獨攬政權。

武則天分封武氏宗親為王,擴大自己的勢力;又迫害李唐宗室諸王,削弱反抗力量,為自己以後登基稱帝鋪路。

王爺們約好一起打武則天,這對父子起兵後卻沒人響應,尷尬了!

李貞很擔心大唐社稷會落入武則天之手,於是和韓王李元嘉、魯王李靈夔(kuí)、霍王李元軌、黃國公李撰,范陽王李藹,江都王李緒,及兒子琅邪王李衝等諸王密謀反叛,撥亂反正。

武則天建成明堂後,召集宗室諸王前來祭祀。李貞等諸王懷疑武則天想甕中捉鱉,好將他們一網打盡,斬盡殺絕,於是惶恐不安。

事情緊急,黃國公李撰偽造皇帝的詔書給李貞之子琅邪王李衝說:“朕被軟禁起來了,諸王應該立刻起兵。”李貞不疑詔書有假,於是命長史蕭德琮招募兵士,並告訴諸王起義的時間。

八月,李貞父子首先起兵,而當初一起約定共同攻打武則天的諸王,沒有一人配合響應。

李貞的長子琅邪王李衝,好學而勇敢。他剛起兵時,只有五千士兵,度河趕到武水。武水長官向魏州告急,魏州長官派人領兵討逆。

王爺們約好一起打武則天,這對父子起兵後卻沒人響應,尷尬了!

李衝順風在城下堆積柴禾焚燒城門。烈火燃燒後,風向突然逆轉,襲向李衝眾人。眾人見此,心中沮喪,下屬董元寂說:“大王與國家對戰,所以風向逆反。”李衝大怒,將他斬殺,眾人恐懼,當即潰散逃走。

李衝不得已,與家奴幾十人逃走,後來被官兵刺死。李衝起兵後七日而兵敗。

李貞攻打州縣,得士兵7千人,任命屬下為將軍。九月,武則天派人領兵10萬討伐李貞,並下詔剝削李貞父子屬籍,改他們的姓氏為“虺(huī)”。

李貞和少子李規以及女婿裴守德與官軍交戰,然而他的將士都是受脅迫的,毫無鬥志。李貞戰敗,只好閉門堅守。

王爺們約好一起打武則天,這對父子起兵後卻沒人響應,尷尬了!

形勢危急,裴守德想殺掉李貞,以此將功贖罪。這時家人對李貞說:“如今到了這般境地,大王難道要受辱而死嗎?”李貞聞言,當即服毒自盡,女婿裴守德與女兒也自殺。李貞起兵後20日而兵敗。

李貞起兵時,曾經寫信給壽州刺史趙瑰,請求借路並勸他響應起義。趙瑰答應了,趙瑰的妻子常樂長公主也支持遊說諸王支持李貞。

不過,因為諸王對這次起兵準備不充分,所以沒有響應李貞父子。其後武則天稱帝,進一步迫害李唐宗室諸王,而諸王幾次起兵反叛,都被鎮壓下去。

神龍元年(705年),宰相張柬之等人發動宮變,率兵包圍武則天寢殿,逼迫武則天傳位給唐中宗李顯,於是大唐復國,而反叛武則天的諸王得以平反。

史書參考:《新唐書·列傳第五·太宗子》

簷雨墜珠,轉瞬流年千秋;階苔行蟻,方寸浮世萬象。我是作者簷雨階苔,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