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課堂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第十、十一、十二講

微课堂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第十、十一、十二讲

第 十 講

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

微课堂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第十、十一、十二讲

本講概要

一、引領我國發展全局深刻變革的科學指引

二、新發展理念的豐富內涵

三、新發展理念豐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

四、提高貫徹新發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

微课堂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第十、十一、十二讲微课堂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第十、十一、十二讲

引領我國發展全局

深刻變革的科學指引

新發展理念

提出依據:

新發展理念是在深刻總結國內外發展經驗教訓、分析國內外發展大勢的基礎上形成的,是針對我國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提出來的。

重要意義:

深刻揭示了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是引領我國發展全局深刻變革的科學指引,對於進一步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推動我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指導意義。

重要作用:

一是新發展理念是針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世界經濟復甦乏力形勢提出的治本之策;二是新發展理念是針對當前我國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和挑戰提出的戰略指引。

微课堂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第十、十一、十二讲

新發展理念的豐富內涵

微课堂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第十、十一、十二讲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相互貫通、相互促進,是具有內在聯繫的集合體,要統一貫徹,不能顧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哪一個發展理念貫徹不到位,發展進程都會受到影響。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一定的發展實踐都是由一定的發展理念指導的。

微课堂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第十、十一、十二讲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

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

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

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微课堂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第十、十一、十二讲

新發展理念豐富發展了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

新發展理念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主要內容,深化拓展了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規律的認識,豐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

微课堂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第十、十一、十二讲微课堂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第十、十一、十二讲

1

新發展理念開闢了我們黨發展理論的新境界

2

新發展理念實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理論的新飛躍

3

新發展理念書寫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新篇章

微课堂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第十、十一、十二讲

提高貫徹新發展理念的

能力和水平

微课堂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第十、十一、十二讲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要提高貫徹新發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成為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行家裡手。

增強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本領

一是要深學篤用

二是要用好辯證法

三是要創新手段

四是要守住底線

加快形成落實新發展理念的體制機制,形成有利於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的體制機制。

微课堂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第十、十一、十二讲
微课堂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第十、十一、十二讲微课堂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第十、十一、十二讲

總 結

新發展理念根植於中華大地,體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全面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必將深刻改變和重塑我國發展格局,奮力譜寫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壯麗篇章。

第 十一 講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微课堂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第十、十一、十二讲

本講概要

一、我們黨向人民、向歷史做出的莊嚴承諾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目標要求

三、全面小康是全面發展的小康

四、奪取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偉大勝利

微课堂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第十、十一、十二讲

莊嚴承諾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向人民、向歷史作出的莊嚴承諾,是13億多中國人民的共同期盼。這個宏偉目標,是“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

微课堂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第十、十一、十二讲

目標要求

1.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2.創新驅動成效顯著

3.發展協調性明顯增強

4.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

5.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

6.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

7.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微课堂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第十、十一、十二讲

三個“覆蓋”

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更重要、更難做到的是“全面”。“小康”講的是發展水平,“全面”講的是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

微课堂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第十、十一、十二讲

1

覆蓋的領域要全面,是“五位一體”全面進步的小康。

2

覆蓋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體人民的小康。

3

覆蓋的區域要全面,是城鄉區域共同發展的小康。

三大攻堅戰

要緊扣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綜合施策、精準發力,突出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特別是要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汙染防治三大攻堅戰,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確保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完美收官。

微课堂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第十、十一、十二讲

總結

決勝階段最為關鍵,衝鋒時刻愈顯奮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已經到了一鼓作氣、決戰決勝的歷史節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這個時跨本世紀頭20年的奮鬥歷程到了需要一鼓作氣向終點線衝刺的歷史時刻。完成這一戰略任務,是我們的歷史責任,也是我們的最大光榮。”

微课堂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第十、十一、十二讲微课堂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第十、十一、十二讲

第十二講

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新徵程

微课堂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第十、十一、十二讲

本講概要

一、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我們黨確立的偉大目標

二、分兩步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三、準確把握新時代兩步走戰略安排內涵要求

四、緊緊抓住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期

微课堂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第十、十一、十二讲

我們黨確立的偉大目標:

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民族復興的偉大目標,不可能一蹴而就。讓我們一起回顧歷史:

1945年

黨的七大政治報告中明確指出:“中國工人階級的任務,不但是為著建立新民主主義的國家而鬥爭,而且是為著中國的工業化和農業近代化而鬥爭。”

1949年

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同志進一步提出由落後的農業國變成先進的工業國的奮鬥目標。

微课堂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第十、十一、十二讲

1954年

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周恩來同志首次提出包括現代化的工業、農業、交通運輸業和國防在內的四個現代化目標。

1956年

黨的八大將實現四個現代化的任務寫入黨章。

1964年

在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周恩來同志提出“在不太長的歷史時期內,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

1975年

在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周恩來同志重申了分兩步走、全面實現四個現代化的戰略安排。

1978年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果斷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了我們黨偉大的歷史性轉折。

微课堂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第十、十一、十二讲

從那以後,我們黨在每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都從不同角度和不同側重點,聚焦和強調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問題。

黨的十三大把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納入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

黨的十四大明確提出,要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並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

微课堂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第十、十一、十二讲

黨的十五大強調,改革開放這場新的偉大革命,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創造了良好的體制條件。

黨的十六大強調,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我們黨的莊嚴使命就是要實現包括推進現代化建設在內的三大歷史任務,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微课堂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第十、十一、十二讲

黨的十七大強調,繼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完成時代賦予的崇高使命。

黨的十八大強調,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並提出“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

黨的十九大提出,在從十九大到二十大這“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我們黨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又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

微课堂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第十、十一、十二讲

分兩步走全面建成

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成功經驗:

把中國現代化建設的長期性與發展的階段性相結合,科學劃分發展階段,始終做到分階段有步驟地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

黨的十二大:

分兩個10年“兩步走”的戰略部署,前10年主要是打好基礎,積蓄力量,創造條件,後10年要進入一個新的經濟振興時期。

黨的十三大:

確定了我國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發展戰略

第一步,1981年到1990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

第二步,1991年到20世紀末國民生產總值再增長一倍,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紀中葉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過上比較富裕的生活。

微课堂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第十、十一、十二讲

黨的十五大:

對實現第三步戰略目標作了進一步規劃,提出了新的“三步走”發展目標

● 21世紀第一個10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寬裕,形成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 再經過10年的努力,到建黨100年時,使國民經濟更加發展,各項制度更加完善;

● 到21世紀中葉,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

黨的十八大

把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任務,明確了黨和國家在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奮鬥目標。

黨的十九大:

提出

分兩步走在本世紀中葉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安排,展現了實現中國夢的光明前景。

● 第一個階段,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鬥1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 第二個階段,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鬥15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微课堂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第十、十一、十二讲

新時代兩步走戰略安排

內涵要求

1

一是把基本實現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時間提前了15年。

2

二是把實現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目標提升了:

建成中等發達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3

三是把實現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要求提高了。

黨的十九大作出兩步走戰略安排時,對發展目標作了原則性展望和要求,沒有提出具體的“翻番”之類的指標,這充分體現我們黨對發展的新認識。

微课堂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第十、十一、十二讲

緊緊抓住大有可為的

歷史機遇期

“來而不可失者,時也;蹈而不可失者,機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中華民族現代化征程迎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緊緊抓住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期,需要我們“快乾”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緊緊抓住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期,需要我們“實幹”

“十個指頭彈鋼琴。”緊緊抓住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期,需要我們“會幹”

“備豫不虞,為國常道。”

緊緊抓住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期,需要我們增強憂患意識,注意防範風險。

微课堂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第十、十一、十二讲

總 結

要把美好藍圖變為現實,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的決策部署,堅忍不拔、鍥而不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力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