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樣的運行機制使得「有錢人才可享受更優的公共教育資源」?

昨日,看到了南都觀察的文章《蘇州小學裡的“隔離門”戳穿了什麼?》,文中談到蘇州某小學用一道鐵皮門把800名隨遷子女和400名蘇州本地小學生隔離開來。

是什麼樣的運行機制使得“有錢人才可享受更優的公共教育資源”?

校方認為這樣隔離有利於管理,蘇州本地家長認為這樣隔離才顯得“學區房沒有白買”。他們認為接納隨遷子女,“打破了該重點小學之前嚴格‘按學區招生’的傳統,讓非學區的學生搶佔了公立學校的資源”,“這對我們(買學區房的家長)來說不公平”。

基礎教育資源不公平是“擇校”的根本動力,過去有十幾種擇校手段,有錢的用錢擇校,有權的用權擇校,有人的用人擇校,使得教育腐敗嚴重。就近入學政策之後,明面上,擇校的手段只有“用房擇校”這一種了,這導致學區房價格飆升。以至於很多人認為自己的是花了大價錢買學區房才進入重點學校,所才認為安置沒有房子的隨遷子女對他們來說不公平。

戶籍制度讓房子成為就近入學的唯一“通行證”,重點校附近的房子價格飆升,擇校只有買得起房子的人才可以“以房擇校”。這樣意味著優質的公共教育資源“重點學校”只能為有錢人使用。而此時買了學區房的“有錢人”並沒有比沒有戶籍的打工者繳納更多的稅費,但卻享受著更優質的教育資源。

是什麼樣的運行機制使得“有錢人才可享受更優的公共教育資源”?

更為關鍵的是,有錢人享受更優質的教育資源並沒有“感恩之心”,反而認為這是常態,進而排斥其他人分享。

我們知道購買學區房需要有一定的財富,但是購買學區房並不意味著投入更多教育成本。畢竟房子是一種財產,購買行為更多的表現為投資行為,其投資沒有一分錢屬於教育投資。反而因為他們有足夠的財富買房子享受到了更加優質的公共教育資源。簡而言之,在現有機制下,有錢可以享有更加優質的公共教育資源。

公共教育資源強調的是普惠和均衡,是什麼樣的社會運行機制使得“有錢人才可以享受更加優質的公共教育資源”?

重點校制度使得公共教育資源出現了差異化,擇校衝動愈演愈烈;戶籍制度使得自由遷徙成為困難,不動產成為獲取公共資源的標誌;房地產作為支柱產業使得房子成為有錢人的專屬,而就近入學制度則把擇校與房子徹底綁在一起。

是什麼樣的運行機制使得“有錢人才可享受更優的公共教育資源”?

這一系列社會運轉機制,使得公共優質教育資源成為有錢人的專屬,隨遷子女不僅難以享受優質公共教育資源,甚至連公共教育資源都難以享受,往往去上條件差、價格高的打工子弟學校。

最為關鍵的是,經過這種社會機制長期運轉,人們已經逐漸形成了有錢人就應該享受優質的公共教育資源的觀念,窮人就應該享受劣等教育。這種逐漸形成的觀念和文化“隔離”是社會機制運轉的結果,而且又反過來促生“隔離”機制的產生。

是什麼樣的運行機制使得“有錢人才可享受更優的公共教育資源”?

中國同步教育網是最全的在線教育平臺,主要面向全國幼兒、小學、初中、高中生等進行在線學習輔導。並且針對家長和孩子分別開發了不同的學習課程,讓孩子在家長陪伴學習中成長,讓家長在陪伴孩子學習中得到快樂。整站內容還包括語文閱讀、作文頻道、媽媽課堂、家庭急救、廚房烹飪、親子話題、保健養生、國學智慧、傳統文化、電腦學習、農業知識、企業管理、夕陽學院、藝術教育、商務禮儀、在線考場等20多個版塊,豐富多彩,為孩子和全家提供了一站式學習平臺。

現誠招代理加盟商,歡迎垂詢。400-606-670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