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院:大人要求孩子分享的背後,究竟是爲了孩子還是一己之私?

為什麼把我的玩具隨便借給別人?

為什麼不問問我願不願意?

為什麼你的東西就不能“分享”?

不!我不要這樣的分享!

每個人小時候應該都聽過“孔融讓梨”的故事,這種謙讓文化的薰陶,讓我們從小就不得不學會“分享”。以至於,我們明明很喜歡那些東西,就因為別人的幾句“玩一玩又沒事”,“你怎麼這麼小氣”這樣的話,而不得不“分享”出去。但,這樣的分享,是我們想要的嗎?

殊不知,一次“被迫分享”可能對孩子的內心造成不可估量的傷害。視頻中的孩子,自己心愛的玩具被分享出去,還要被媽媽說不懂得謙讓。這種本來就很扎心的事情,還要被信賴的人再次補刀,告訴你要違背良心的去分享去大度。親密的母子關係,孩子對自己心愛東西的守護能力,都會被這樣的分享,破壞的傷痕累累。

01

分享真的有必要嗎?分享是一種傳統美德,也是一種社會行為。我們讓孩子學會分享的出發點是為了讓孩子,成為那種慷慨善良的人。讓孩子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自發的願意與他人分享,願意伸出自己的雙手幫助別人。

我們很讚賞這樣的孩子,讚賞這種行為,但,不贊成被分享。

中教院:大人要求孩子分享的背後,究竟是為了孩子還是一己之私?

2

分享之前,看看孩子的認知發展。我們可以教孩子分享,但分享行為應該和孩子的認知發展相適應。也就是說,教孩子他那個年齡段所適宜的分享,而不是一味的教他成人世界中分享。如果,做不到,那不亞於拔苗助長,後果可能是我們不想看到的。

中教院:大人要求孩子分享的背後,究竟是為了孩子還是一己之私?

瞭解孩子每個年齡段特有的認知發展和心理特點,才能很好地幫助我們讀懂孩子行為背後的動機,是否分享,怎樣分享自然就有答案了。

根據皮亞傑的兒童認知發展理論,兒童的認知分為4個發展階段:

感覺運動階段(0-2歲)

前運算階段(2-7歲)

具體運算階段(7-11歲)

形式運算階段(11歲以後)

需要引導的分享行為,一般發生在前兩個階段

2-3歲左右

這時的孩子,自我意識有了飛躍發展,自我中心是孩子的認知特點之一。所以在2、3歲孩子的世界裡,一切都是“我的”。他們完全以自己的觀點來看待周圍所有事情,這個階段的寶寶是不能理解“分享”這個概念是再正常不過了!這時你來和他強調分享,你想想會有多少用?

3-4歲左右

這個時候的孩子,最顯著的特點就是沒有邏輯思維,認不清楚因果關係,但他們開始從別人的角度出發了。他們會害怕玩具離開後再也不回來了,他們認為一旦不在自己視線範圍內的東西,就意味著失去。但他們能接受“輪流”的概念,能體會如果別人的玩具被搶時的傷心。

4-7歲左右

這是第二階段,這時的孩子,心理活動就更加成熟豐富了,通過前期的活動基礎,這時,他們才真正的在思維上有了“分享”的概念。

03

關鍵的問題來了,聰明的家長應該怎麼做呢?

首先,知道孩子在不同階段的認知發展及特點以後,我們才能有的放矢的給孩子制定“分享計劃”。

中教院:大人要求孩子分享的背後,究竟是為了孩子還是一己之私?

1.教孩子分清楚:你的,我的,大家的

孩兒他舅十分贊同蒙臺梭利的這句話

不可以拿別人的東西,自己支配自己的東西

在孩子2-3歲的時候,可以不斷強化這段話在孩子記憶中的印象。讓孩子分清楚,你的,我的,大家的,這三者的區別。

2.樹立榜樣

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家長們對於孩子的教育一定要做到言傳身教。在家裡,家長們要有意識的與孩子互動分享,一個家裡就是小霸王小公主的孩子,在外面就更不可能會分享了。親子分享遊戲,不光能讓孩子養成分享意識,還能給孩子建立一種分享以後還能拿回來的安全感,這是很重要的。

3.建立規則

有了清晰的“你我大家的”這種概念以後,我們就要告訴孩子,自己的東西可以自己支配,如果不想給,也沒關係。比如,a孩想要b孩手上的玩具,而b孩又不想給的時候。孩兒他舅就會跟b孩說:“我們邀請其他小朋友來和你一起玩玩具好嗎?大家一起玩會很開心的哦……”不管孩子做出怎樣的決定,我們都應該支持。雖然孩子不一定會採納你的意見,但你的行為會讓孩子明白,我的東西我做主,我是安全的,我是被保護的。同時,分享可能不是那麼差勁的一件事。

如果孩子想要搶別人的玩具玩。孩兒他舅就會告訴孩子:“玩具是小姐姐的,如果小姐姐不願意借你,那你不能拿。但是如果你非常想要的話,可以用自己的玩具和小姐姐換著玩,如果小姐姐願意,你就可以拿來玩。”如果孩子的玩具被被人搶,孩兒他舅就會告訴孩子:“如果你不想給她玩,就可以不給,但是兩個人一起玩會很有意思的……”家長要用行為告訴孩子,被搶之後是可以勇敢維護自己權益的,但是搶別人玩具是不禮貌的。

04

當然,孩子哭鬧著想要玩別人的玩具,而又不想遵守規則的時候,千萬不要當面訓斥。可以抱離公共區域,講好道理,做好工作再帶回來。

總之,讓孩子在分享過程中,學習滿足自我需求的能力,然後學會觀察、體驗他人的情緒,逐漸形成思考、分析、解決問題的社交能力,才是我們的啟蒙目標,千萬不要礙於面子,以愛之名,做傷害孩子的事情。

很多大人濫用“分享”一詞,不只要求自己的孩子分享,還去要求別人的孩子分享,好像不跟你家的孩子分享,這個孩子就小氣、就沒家教!“分享”是一種愉悅的心情,是一種自願的行為,絕對不是“義務”,也不是可以用來要求別人的“權力”!我們贊成的是分享,而不是被分享!

中教院:大人要求孩子分享的背後,究竟是為了孩子還是一己之私?

中國同步教育網是最全的在線教育平臺,主要面向全國幼兒、小學、初中、高中生等進行在線學習輔導。並且針對家長和孩子分別開發了不同的學習課程,讓孩子在家長陪伴學習中成長,讓家長在陪伴孩子學習中得到快樂。整站內容還包括語文閱讀、作文頻道、媽媽課堂、家庭急救、廚房烹飪、親子話題、保健養生、國學智慧、傳統文化、電腦學習、農業知識、企業管理、夕陽學院、藝術教育、商務禮儀、在線考場等20多個版塊,豐富多彩,為孩子和全家提供了一站式學習平臺。

現誠招代理加盟商,歡迎垂詢。400-606-670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