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與旅行》丨桂河橋的風

桂河橋的風

《歲月與旅行》丨桂河橋的風

現居住地:廣東

年齡:67歲

定製書《在周遊世界中讓思緒飛揚》作者

旅遊感悟:

關於人生,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詮釋;關於旅行,每張照片都有獨特的風采;關於我的歲月,從一本《在周遊世界中讓思緒飛揚》說起。

《歲月與旅行》丨桂河橋的風

吃完中午飯,泰國導遊阿吉招呼我們上旅遊大巴,去桂河橋玩。按照原來的團隊旅遊日程,桂河橋並未列在旅遊日程上,現在突然安排進來,我不禁喜出望外。

我看過《桂河橋》這本書,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也看過《桂河大橋》這部電影,同樣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電影獲得了第30 屆奧斯卡金像獎。該影片的導演在奧斯卡領獎臺上說道:“當我們在叢林中揮汗如雨的時候,我們並不知道這座‘橋’通向奧斯卡領獎臺。”《桂河大橋》電影的插曲很好聽,樂曲旋律流暢婉轉,特別是英國大兵特有的抑揚頓挫的口哨樂曲,吹的是《波基上校進行曲》,非常有特點。

《歲月與旅行》丨桂河橋的風

下了旅遊大巴後,首先經過購買旅遊品的市場,再走幾步,就到達了桂河橋頭。桂河橋頭豎著兩枚醒目的炸彈。它向每位旅遊者訴說著桂河橋的建造史,表明和平來之不易。大橋是鋼鐵結構,給人以堅固的感覺,不是很長,有點像鴨綠江鐵橋的造型,著名的“死亡鐵路”泰緬鐵路就從桂河橋中間通過。當時的橋是盟軍戰俘用周邊森林中砍下大樹造的木橋,“二戰”結束前不久,原橋被英軍轟炸機炸燬,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座橋,已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戰俘造的原橋了。

日軍從1942 年夏季起搶修從泰國翻越崇山峻嶺到緬甸的鐵路。正常情況下,按當時的技術和施工條件,這一山區鐵路建成需6 年時間,日軍卻強令1 年完成。為此徵集了30 萬勞工,其中包括6 萬盟軍戰俘。僅1 年時間,共計折磨死了10 多萬勞工,包括1.2 萬盟軍戰俘。電影《桂河大橋》真實地反映了這段歷史,使這條“死亡鐵路”聞名於世界,這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重要暴行之一。

北碧城內有第二次世界大戰盟軍公墓,佔地千餘畝,埋葬了6982名“二戰”時期的盟軍戰俘的遺體,每個碑上都記錄著他們的名字、逝去的時間、逝去時的年齡還有他們逝去前的任務,方寸間,記錄了烈士們留給時間的一切,以示後人,共同緬懷。

《歲月與旅行》丨桂河橋的風

圖片來自大衛·裡恩導演電影《桂河大橋》(1957)

泰國導遊阿吉帶我們去了一個緬甸市場,又看了一場表演之後,帶領我們登上停泊在桂河橋邊碼頭的遊船,準備夜遊桂河。

夜幕即將降臨,岸邊有個泰國少年在夜色中釣魚,他光著上半身,棕色的皮膚,身體比較強壯,我想這孩子健康的身體應該得益於吃桂河的魚。他腳上穿了一雙拖鞋,穿著略顯肥大的短褲,聚精會神地在釣魚。

我也很喜歡釣魚,5 歲時就跟在父親身後,開始了釣魚生涯。我小時住在南昌市,那時人口沒有那麼多,環境也很好。市區周圍都是湖泊,還有一條清澈的贛江,釣魚的地方很多。讀小學、初中時,一放學,邀上幾個同學結伴拿著釣魚竿就去釣魚,每次釣個1 〜2 斤就回家了,晚餐就有炸小魚吃了。

此時看見這個泰國少年在釣魚,想起了自己的少年時光,就走過去和他攀談起來,泰國話我不會說,中國話他不會說,我們完全靠手勢和肢體語言交流。我做了個釣魚的手勢,問他這河裡有沒有魚釣。他聽懂了,點頭表示有魚釣。我又做了個手勢問他釣的是大魚、中魚、還是小魚,他又聽懂了,用手比畫表示常釣到中到大魚。這就是地球村,這就是地球村人的交流。

《歲月與旅行》丨桂河橋的風

泰國的環境保護得不錯,桂河的水清澈碧綠,水量很充沛。桂河的遊船和杭州西湖、南京秦淮河上的畫舫有得一拼。船是木船,甲板是敞開的,四周沿船舷是一圈座位,木頭甲板上,既可開設宴席,還能讓人跳舞。我們上船時,遊船上已經擺上了豐盛的晚宴,菜很豐富,有桂河的魚和蝦,還有些海鮮,兩種酒隨便喝。

在桂河遊船上印象最深的不是燈紅酒綠,不是笙歌燕舞,也不是美酒美食,而是桂河的江風。

夜色寧靜中,一陣陣桂河的風吹得人搖搖欲醉,這江風不同於鄱陽湖的風,不同於千島湖的風,不同於贛江的風,也不同於長江和黃河的江風,有點像雅魯藏布江的江風,但細細品味,還是不一樣,完全是異國風情,凝重中不失爽朗,遲緩中不失流暢,風中飽含綠色的草香味。風不是很大,一陣一陣吹拂而來,洗刷著我們的五臟六腑,沐浴著我們的全身,令人回味無窮。

好風呀!這桂河的風吹得人心曠神怡,吹得人心暖融融。此時美酒、美食、美景、眼前的歌舞都淡化遠遠而去,心靈歸於寧靜,靈魂趨於昇華。

從泰國回到中國後,我還會經常懷念桂河的風!

《歲月與旅行》丨桂河橋的風

徵稿啟事

目前,《歲月與旅行》第六輯徵稿火熱進行中,誠邀您書寫精彩旅途故事,瓜分萬元定製禮品~

您的過往和精彩旅遊故事,值得被歲月珍藏。

《歲月與旅行》丨桂河橋的風

我們渴望交流卻總找不到志趣相投的老友

從現在開始,咱也是有組織的人啦

關注今日頭條百旅會

歡迎加入我們的大家庭

和老友們一起度假養生,樂享晚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