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纪实文学《碧血昆仑》所彰显的民族血性

长篇纪实文学《碧血昆仑》所彰显的民族血性

一寸山河 ,一寸血 (油画)

国魂•军魂•民族魂(节选)︱林谋悦

长篇纪实文学《碧血昆仑》所彰显的民族血性

沿着一级级石阶,登上昆仑关山顶,满目青翠尽收眼底。

山顶广场上,映入眼帘的是高耸入云的昆仑关战役阵亡烈士纪念塔,一座新建的昆仑关战役博物馆巍峨雄伟而庄严。广场的纪念碑上,密密麻麻地刻满了抗日烈士的英名……

现在的昆仑关青山环绕,已成为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然而,76年前,这里曾发生过惨烈的战争,抗日先烈在这里与侵华日军展开了殊死战斗,战后的昆仑关尸横遍野,鲜血染红了被炮火削平的山头……如今,这满目的青山和绿草,就是当年为抗击日寇而牺牲的烈士的鲜血滋养而长成。

昆仑关地处广西首府南宁市东北,沿昆仑大道往东走50多公里。昆仑关东侧与宾阳县交界,昆仑关所在地周围群山环拱,层峦叠嶂,苍峰似海,绵亘相偎,中通隘道,北高南低。昆仑关正处于迂回曲折的山道中腰,是由桂南进入桂中腹地的必经之路,自古以来是扼守南北往来之要塞。

清代诗人张鹏展是这样描述昆仑关:“北水归临浦,南方控古邕;一关通鸟道.万仞锁螺峰。”

为争夺昆仑关的控制权,历史上曾发生过十多次战争,其中,最惨烈的就是发生在76年前的昆仑关战役。

经历过60年军国主义训练的日寇,在1937年,以强过中国几倍的军力和武器发动侵华战争,扬言3个月灭亡中国。一度攻陷当时的首都南京以及周边的沿海城市,气焰甚为嚣张。中国军民的全面抗战也由此爆发。

短短两年时间,虽然日寇已侵占了半个中国,但中国军民始终在顽强抵抗。平型关大捷、台儿庄大捷、万家岭大捷、第一次长沙保卫战取得成功。最初,面对日军现代化的飞机大炮,中国军队以5:1甚至7:1的代价抵抗日军的进攻。

在长沙保卫战中,中国军队共毙俘日军2万余人,炸毁日军飞机20余架。此战中国军队伤亡3万余人。从数字上看,中国军队的伤亡仍大于日军,但却是抗战以来两军对抗中伤亡数字最接近的一次,极大地鼓舞了中国的民心和军队的士气。

日本军部总结长沙之战,认为日本陆军的失利,是由于中国军队的武器装备得到很大改善。尤其是桂越公路,中国进口的军事装备,无须转运,直接通过桂越公路,从越南运到长沙前线。日本认定,切断这条路线将必然使中国丧失抵抗能力,从而可以立即结束在华战争,完成它对中国的侵略任务。大本营陆军部作战部长富永恭次更宣布:“这是中国事变的最后一战。”于是,切断桂越运输线成了日本军部最紧迫的任务,昆仑关战役的爆发便是必然。

乘着国民党军在桂南防备的空虚,1939年11月中旬,日军从广西南面的北海湾龙门港登陆,攻占钦州、防城后,沿邕钦公路北犯南宁,于24日攻占南宁,12月4日占领了昆仑关。

对于桂越公路这条运输生命线,国民政府也极其重视,决定发动桂南会战夺回关隘。蒋介石派出国军最精锐的、也是唯一的机械化部队第5军,由杜聿明率领,对昆仑关进行主攻,另派多支部队在邕钦路、邕宾路进行阻击,不让日军增援昆仑关守敌。

第5军号称机械化军,火炮和武器比国军其他部队精良很多,但所属3个师均无重炮配备,只是军部有一个重炮团,还缺了一个营,仅拥有150毫米榴弹炮24门。在战斗最需要时,由军部灵活派一个重炮营进行火力支援。这种装备与日军的机械化部队相距甚远。

至于空中力量对比上,日军有100余架飞机,随时从北海、南宁临时机场起飞支援昆仑关日守军。而国军则只有苏联航空志愿队的3架轰炸机,由柳州笕桥机场起飞的中国空军3架老旧战斗机进行保护,对昆仑关守敌进行有限轰炸,被戏称为“空中游击队”。

昆仑关全是山地险隘,第5军是仰攻,仍主要以血肉之躯与凭险据守的日军精锐之师进行殊死搏斗。

战斗从1939年12月18日打响,到1940年1月1日,共15天,以第5军完全攻占昆仑关外围及主阵地而结束。这其间,山头争夺战得而复失,失而复得,昆仑关及周围山头被炸成一片焦土,敌我双方尸横遍野,血液把多处山体染红。

昆仑关战役是一个漂亮的攻坚战、歼灭战。全歼日军第21旅团。除击毙该旅团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外,还击毙了第42联队长、接任中村的代旅团长坂田元一大佐;第21联队长三木吉之助大佐;副联队长生田滕一;第一大队长杵平作;第二大队长官本得;第三大队长森本宫等;日军班长以上军官85%以上阵亡;而阵亡士兵4000人以上。虽然中国军队伤亡更多,但基本干部仍健全。而日军第21旅团已经名存实亡。

日军武士道法西斯军国主义训练筹备了60年后,才发动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当时兵力武器都是中国的几倍。国际专家分析,一个日本兵战斗力相当五个国军。中国地方部队很多是农民兵,不少是背大刀穿草鞋的,他们的老式步枪,往往只能实弹射击三发子弹,这样的水平就要上战场。而日军规定实弹射击不达到150发子弹以上是不允许上战场的。因此,抗战之初,西方各国总是看不起中国军队,认为中国军队不堪一击,丢失了半个中国。

在“二战”残酷的现状面前,反法西斯的西方各国才认识到,中国军队的农民子弟以老旧的武器,甚至用背大刀穿草鞋的“血肉长城”与100多万装备精良的日军相持数年,是多么伟大的壮举。

但是,西方各国始终无法完全了解,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中国人,要与日本侵略者进行这么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并坚信抗战会取得最后胜利。

面对如此强大的日本军国,中华民族为什么能做出巨大的牺牲,血战到底?

今天,我们站在昆仑关的山顶上,对这场战役进行了一次严肃的思考。

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出塞的张骞,牧羊的苏武,宁死不降的文天祥、史可法……无不展现崇高的民族气节,这就是中国的国魂;征战万里击败匈奴的卫青、霍去病,背刺“精忠报国”的岳飞,令倭寇闻风丧胆的戚继光……展现的是中国武装力量的军魂;嘉定三屠、扬州十日直到南京大屠杀,都没能令中华民族屈服,这就是中国的民族魂。国魂、军魂、民族魂,延续了五千年,凝聚成一股合力,这是任何侵略者不能压垮的,这就是中国抗战必胜的历史底气和根基。

昆仑关博物馆纪念碑上密密麻麻刻着烈士的英名,也远不够展示八年抗战死难的360多万将士的英名,还有民间的、更多更多的抗日无名英雄,他们没有鲜花、没有墓碑。为了祖国和民族的生存,他们年轻的生命走得是那么仓促。

在很多时候,民族的脊梁不一定是站在山头指点江山的人。在那个民族横遭耻辱,江山沉沦,日月无光的年代,更多的脊梁是倒下的,他们静静地和空弹匣一起躺在尸山血海中……

安息吧,昆仑关战役中牺牲的中国英烈!我们的前辈,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