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太極是一家

太極拳是以太極之理指導下的武術運動,是一項有靈魂的運動方式,是一種以武術為載體的傳統文化。1660年前後,陳王廷在戚繼光《拳經三十二》中29個動作的基礎上,以古代哲學思想為指導,吸收了導引吐納術及中醫經絡學說,創造了最早的太極拳。之後歷經300多年的發展,出現了豐富的太極拳內容,主要被劃分為陳、楊、武、吳、孫、和等幾家大的流派。

改革開放之後,隨著人們經濟意識的提高,非物質文化的價值越來越被現代人看重。於是在太極拳界出現了眾多流派,大多數以姓氏命名,可謂張王李趙齊上陣,大有超越《百家姓》的可能。

其實太極無非陰陽開合而已。現在的各家太極拳流派,本質上相同,都遵循太極的哲理,都遵循導引吐納之術和中醫經絡學說,只是在表現形式上不同而已。表現形式的差異主要在架勢的大小、速度得快慢、節奏的強弱、身形的高低等等。同一個老師,在早晨和下午打拳的風格可能不一樣,在年輕和年老的時候也不一樣。有的老師在年輕的時候教他的學生儘量的放大放開,但是當他上了年齡,他後來的學生也跟著他學了一副老人相,踢不高、下不去、打不開。老師那樣做情有可原,因為老是年齡大了,練不動了,多求些內勁而已,但年輕的學生也那樣機械的照搬,那能叫武術嗎?老師應當給學生講明白太極拳訓練的道理和方法,給學生提供一個清晰的訓練思路和方案,帶領學生從武術基本功學起,逐步由淺入深,塑形、導氣、求意,漸入太極廟堂,而不是讓學生照貓畫虎,機械地模仿老師的形狀。

不管外在風格千變萬化,武術的本質是一樣的,這就像漢字書法一樣,雖然每個人的筆跡不同,但是都是漢字。如今的太極拳,派別太多,我覺得應當去偽存真,還原太極拳真面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