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泄密风险无处不在!消费者应避免不受信任公司产品

在智能手机和AI时代,无论你怎么样重视个人隐私,都难逃隐私泄露这一问题!比如央行征信中心官网近期就提醒广大用户,未授权任何第三方APP提供个人信用报告。其中特别重要的一点是,你使用这些APP的过程中,可能已经泄露了最需要保护的个人隐私。

APP泄密风险无处不在!消费者应避免不受信任公司产品

据悉,众多代查个人征信APP会要求获取用户手机多项隐私权限,包括位置、电话号码、访问摄像头,甚至包括读取短信和通讯记录等。有用户已反馈称,用手机号注册后,第二天就接到各种贷款电话。这是因为征信报告记载了个人通讯方式、住址、婚姻状况、职业信息、银行贷款记录、信用卡透支记录等详细信息,却被个人征信APP轻易留存使用。

常用手机APP同样存在隐患

值得一提的是,用户常用的手机APP,同样难逃隐私泄露风险。比如知乎前段时间上线专门的隐私政策,并申明保护用户隐私的承诺,却不料引来网友质疑。原来知乎有这一句话,“如果用户使用或继续使用知乎的服务,即意味着同意知乎按照该隐私政策进行个人信息处理活动,包括收集、使用、储存、共享、转让和公开披露。”但用户只有“同意”才能继续使用知乎,这意味着用户隐私并未如预想的那样受到保护。

APP泄密风险无处不在!消费者应避免不受信任公司产品

业内分析称,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在5月1日正式实施,对各类组织个人信息处理活动提出了明确的安全要求。“知乎选择在5月1日前推出隐私政策,或许是为了符合这一规范要求。”澎湃新闻针对12款常见手机APP(微信、支付宝、百度和快手等)的一项调查同样发现,个别隐私权利,如获取信息副本,基本被所有应用的隐私政策所遗漏或模糊化处理。这意味着对于个人隐私的保护,其实很多时候要依靠App开发商。

开发商可信任吗?

说到这里,相信每个人都会有一个疑问,有可以信任的开发商吗?毕竟即使大如社交巨头Facebook,也被爆出大规模数据泄露事件——Facebook将收集来的用户数据共享给第三方,但又无法限制和保证数据不被第三方滥用。于是我们看到,许多巨头都开始大谈隐私问题,比如在微软Build和Google I/O这两大开发者大会,隐私和责任成为了重点提及项目。

APP泄密风险无处不在!消费者应避免不受信任公司产品

微软CEO纳德拉认为,世界正在形成一个巨大的电脑,在这当中企业有责任建立用户对技术的信任,技术人员需要反思技术的力量,特别是当它“超出了我们控制它的能力”。在他看来,企业一定要先把用户隐私当作第一要务。谷歌CEO皮查伊也表示,“技术可以成为一种积极的力量,但我们不能对我们创造的东西太过信任。”我们需要特别谨慎对待技术,保证它处于正确道路。这方面国外巨头苹果也可以视为一个榜样,该公司最近下架了一批想第三方分享用户位置信息的App,以实际行动展示了对用户隐私的重视。

AI时代,隐私更难保护

事实上,微软和谷歌之所以如此强调对隐私的保护,很大一个原因在于这两家公司正大力发展AI,而这需要他们采集大量的用户数据和隐私,才能让消费者进一步享受AI技术的便利。这也意味着进入AI时代后,用户隐私将更加难以保护。

APP泄密风险无处不在!消费者应避免不受信任公司产品

对用户来讲,既然APP和各项服务存在如此多的隐私“陷阱”,恐怕每个人都应该仔细思考下,这些APP或服务自己真的用得到吗?如果不是的话,那就尽量不用这些服务,或是不安装这些APP,避免隐私的不必要泄露风险。当然,开发商也应加强保护用户隐私,并以行动来让消费者放心。毕竟每个人都心知肚明,100%的隐私保护,已经是一种奢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