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兩國演員同演一部音樂劇《當愛》成都首演

中美两国演员同演一部音乐剧《当爱》成都首演

舞臺劇照

中美两国演员同演一部音乐剧《当爱》成都首演

舞臺劇照

四川新聞網成都9月1日訊(記者 劉佩佩)不同膚色,不同語言,同一個舞臺,交替演繹不同國家和民族的故事,這種意想不到的混搭會呈現出怎樣一種舞臺效果?8月31日晚上7點半,中美雙語音樂劇《當愛/Flood in the Valley》成都金沙劇場首演。音樂劇講述了生活在中美兩國不同民族的兩對青年相似的愛情故事,一邊是中國西南地區大涼山的彝族,一邊是美國東南部阿巴拉契亞山脈的原住民族。兩種語言和音樂在劇中交織,卻毫無違和感,這讓臺下的觀眾驚豔不已。

當舞臺燈光亮起,不同膚色的中美兩國演員出現在舞臺上,同時還有高低不同的木頭梯子和,這讓臺下的觀眾感到非常的新鮮。在此後的演出中,這些道具梯子通過和板凳的巧妙組合變幻成不同的場景:陡峭的大山、飛流直下的瀑布、呼嘯的火車、危險的懸崖。中美兩國演員則在這些場景中自在的演繹著故事。道具為什麼會選擇梯子?梯子寓意著什麼?據該音樂劇出品人劉康介紹,故事發生在一座山的兩邊,這座山,是地理上的山,也是我們每個人心中的障礙。“劇中,我們用梯來表達山的存在,地上的山,我們用路來穿越,心中的山,我們靠愛來消融。”

音樂劇講述了怎樣的愛情故事?中國西南地區大涼山彝族某家支頭人的弟弟布都與仇家頭人的女兒子居相愛,卻因兩家的仇恨被迫分離。美國西弗吉尼亞州的黑人女孩羅妮與白人農場主的兒子喬治·托馬斯相愛,但卻遭到戰爭中受傷的哥哥的強烈反對。在不同的國家,兩對年輕人卻面臨著相似的命運選擇。

據瞭解,該部音樂據歷經4年醞釀,《當愛》中方藝術總監/編劇李亭和美國藝術總監/導演李邁往返中美兩國多次採風,通過數月的排練合成。據李亭介紹,中國演員有漢族、彝族,美國演員有白人、黑人、原住民,在排練場。“中美藝術家雖然有語言障礙,但是音樂、肢體的表達達到了共同的戲劇呈現。”

《當愛》的音樂也讓觀眾感到新鮮和經驗,同一個舞臺,漢族、彝語、英語三種語言,三種音樂交替演繹著不同國家和民族的故事。同時,所有的音樂都由樂隊現場伴奏,中美民族音樂和樂器及原生態唱腔交叉表演帶來天籟之聲,扣人心絃。“音樂是我們最暢通的渠道,我們用演奏或演唱的方式介紹各自的音樂文化和背景,毫無違和感”《當愛》音樂總監/中方作曲劉黨慶說。

據悉,該音樂劇在成都首演後,還將於9月4日、5日在北京上演。

(圖片由主辦方提供)

本網(平臺)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四川新聞網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