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朗、學霸、老師們說:想學好琴,這三點不得不注意

郎朗、學霸、老師們說:想學好琴,這三點不得不注意

學霸:堅持的最壞結果,只不過是大器晚成

同學的姐姐最近考研成功了。九月份將辦理入學手續,學校是香港著名學府,她也正式成了香港居民。

看到她在朋友圈分享了學習的整個過程:為讀研準備了兩年,在職備考。兩年來雷打不動早晨6點半起床背單詞聽英語為考雅思做準備,每一日的學習計劃都嚴苛執行。她寫道:"這是一條異常艱辛又孤獨的路,應該很少人可以感同身受,很慶幸我堅持下來了。"

不記得是誰說過這樣一句話:"只要你足夠努力,人生最壞的結果也不過是大器晚成"。

學琴的過程同樣是一個堅持的過程,把每一次想放棄的念頭改成再堅持一下,慢慢地,效果就顯現了。

郎朗、學霸、老師們說:想學好琴,這三點不得不注意

郎朗:想練好琴,遵循一萬小時定律

有不少琴童家長反映孩子學琴的激情持續性不高,很容易中途放棄。

經行業相關數據表明,琴童放棄學琴百分之八十因素其實在於練琴的這個學習過程並沒有保持下去。鋼琴名家、指揮家石叔誠教授談到一點,學習總是艱苦的,不管什麼學習,都一樣。普通的知識,可以"快樂地"學會,但學到深處,哪有輕輕鬆鬆能夠學會的?都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

郎朗曾在一期《魯豫有約大咖一日行》節目中,談到鋼琴學習的持續性輸出問題。現如今工作繁忙的他依然每天練琴2小時,堅持不輟;而在年幼時期,其練琴時間更是保證在每天近6個小時以上。早晨起床後固定練琴1小時,中午45分鐘,放學後2小時,晚飯後2個小時,風雨不改。

其實想想,諸多優秀之人都是極其自律之人。這些高手的勤奮和自律,不需要額外的補貼,不需要意志力的調動,更不需要自我說服和強迫。他們的自律,完全是一種巡航狀態,持續、穩定、沒有磕絆,自然而然......

這就是高手和庸者的分水嶺。

在幼童時期,家長們需要注重的是給琴童制定練琴計劃,穩定性輸出,長久的累積終究有所成。大千世界你我皆凡人,但個體之間,依舊存在優劣性差異。

郎朗、學霸、老師們說:想學好琴,這三點不得不注意

老師說:想把琴學好的開端,是擁有一臺好鋼琴

擁有一個好的工具在大多數方面上來看,它都是有助於一件事情的成功。

一直活躍於國際音樂舞臺的海資曼鋼琴,就是不少琴童以及家長們心中的"鎖定對象"。

不論是每年一屆的中國國際合唱節、亦或是專業級別的國際音樂大師班,海資曼鋼琴總是這些國際性音樂會及賽事的指定用琴。當然,海資曼鋼琴的外型設計也很美,兼具古典風格與鋼琴美學設計,使其在高端的路線上更添一層魅力。

一臺好的鋼琴在音色上可以讓練琴者更有堅持的動力,而若再添鋼琴外型之美,你可能會看到這樣一個畫面:媽媽,我還想再練一個小時的琴......(這畫面,想想都不禁讓人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