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條街有天津人曾經從頭到腳的時尚

看到這條老街,就難免不會想起兩個老品牌,這兩個老品牌曾幾何時能讓你從頭到腳把自己收拾的體體面面,雖然現在的年輕人可能不再熱衷於此,但歷史還是從來不會將他們忘記。

(1960s的天津和平路,作者王和平)

這條街有天津人曾經從頭到腳的時尚

盛錫福

天津老一輩講究戴帽子,都認準了盛錫福。

這條街有天津人曾經從頭到腳的時尚

山東人劉錫三在1911年創辦了盛錫福,他在洋行做業務員時,練就了一套辨識草帽的本領,對草帽辮的質量好壞、品種和產地以及草帽的製作工藝等情況瞭解得一清二楚,於是他開始籌劃自己的買賣。

這條街有天津人曾經從頭到腳的時尚

民國元年,劉錫三與人合股在估依街開了家盛聚福小帽店,苦心經營了六年,又在天津法租界獨自開張了盛錫福帽店。

這條街有天津人曾經從頭到腳的時尚

“盛”取買賣興盛之意,“錫”和“福”均取自劉錫三的大號和乳名。

這條街有天津人曾經從頭到腳的時尚

生正逢時,劉錫三的帽子一炮而紅,他頗有經營頭腦,買賣不斷擴大。哪個城市商業繁華,他就想方設法在最繁華的地段開設自己的店面。他還特向當時政府申請註冊“三帽”牌商標,以防有人假冒,而這個商標,沿用至今。

這條街有天津人曾經從頭到腳的時尚

盛錫福的帽子做工非常考究,比如製作三塊瓦皮帽的帽胎,一律使用新棉花,縫製後,要用棕刷子往上抹漿子,而且要把漿子透進胎裡去。抹完漿子要放進火箱裡烤,出火箱後還要用紅烙鐵熨,要把帽胎熨熟了,之後用一層豆包布包起,豆包布附上皮面。這還不算完,還要進一次烤箱烘烤,這每一道工序可都不能馬虎。

這條街有天津人曾經從頭到腳的時尚

而他們對技術也非常重視,盛錫福曾兩次購進國外先進設備並重金聘請技師,同時也從同業中挖取技術骨幹,並千方百計地蒐集國內製帽技術中的絕招,還幾次派人到日本學習考察。

這條街有天津人曾經從頭到腳的時尚

(盛錫福上海店)

嚴謹的技術、不斷鑽研的精神,時至今日,拿起盛錫福的帽子,依舊會讓人覺得精緻挺括,令人交口稱讚。

這條街有天津人曾經從頭到腳的時尚

如今的盛錫福帽子不僅雄踞於國內市場,還遠銷美、德、法、加拿大、新加坡等國,真正的民族的驕傲,世界的品牌。

這條街有天津人曾經從頭到腳的時尚

老美華

每個年代的人都有自己那個時代的時尚。位於 天津和平路北段的老美華鞋店,就曾經是一代人的風尚。

這條街有天津人曾經從頭到腳的時尚

創建於1911年的老美華,最初專門經營纏足鞋,這在當時的行業內是史無前例的,也因此,老美華成為老一代婦女的知心店。

這條街有天津人曾經從頭到腳的時尚

1911年,來自宜興埠的龐鶴年在南市一帶流連,他此次進城正是為選址而來。近30平方米的在當時來講可謂黃金鋪位,四通八達,無論從東馬路,和平路,榮吉街,海拉爾道四面都能看到這個店,龐鶴年當時就認定此店是風水寶地,立刻給了店主一個金元寶作為定金,三天後他就買下了這個店鋪,這也就是現在的老美華。

這條街有天津人曾經從頭到腳的時尚

掌櫃龐鶴年又用了近半個月的時間進行市場調查,當時有專門售賣皮鞋、布鞋和緞面鞋的鞋店,唯獨沒有專為纏足女性提供小腳鞋的鞋店,老美華由此便確定了經營方向。

這條街有天津人曾經從頭到腳的時尚

當時老美華的店鋪外簷裝修三層樓,中間有一座寶塔,塔上掛有八個銅鈴,銅鈴四周有燈光照射使寶塔更為壯觀。

店鋪迎面掛有一副仙鶴壽星圖,掌櫃龐鶴年親自題詩,為當時的店鋪寫照“三層塔松拉銅鈴,一對仙鶴伴壽星,時有微風吹鈴動,百里遍傳迎客情。”

這條街有天津人曾經從頭到腳的時尚

龐鶴年本人非常考究,總是將自己收拾的體體面面,讓人看了頗為精神。他對買賣更是非常重視,店內陳設有茶几座椅等物,讓顧客們在挑選鞋的同事可以駐足休息,用現在話講,叫增值服務。

這條街有天津人曾經從頭到腳的時尚

龐鶴年的講究將老美華經營的風生水起,到了90年代,老美華為了迎合更開放的是場,還準備了多達190餘種款式的便鞋,更能提供類似於快遞的函夠業務。

這條街有天津人曾經從頭到腳的時尚

如今的老品牌面對各種衝擊,仍在不斷的求新求變,也許現在人們再提起“老美華”,就不僅僅是一個品牌,而是一種時代的象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