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超賢《紅海行動》:再現了戰爭的殘酷,也再現了戰爭電影的成功

文 | 張十巴仙

《紅海行動》,一部主旋律戰爭電影,看似不合時宜地選在閤家歡的春節檔上映,竟完美地詮釋了“獨樹一幟,卓爾不群”。

林超賢《紅海行動》:再現了戰爭的殘酷,也再現了戰爭電影的成功

口碑炸裂,票房逆襲,這都讓《紅海行動》不虛此行、滿載而歸。

《紅海行動》藝術性地展現了中國海軍在海外撤僑的作戰事蹟。它告訴我們,在祖國的和平年代,中國軍隊依然英勇善戰,能應對各種突發事件,能充分保障中國人民的安全。

《紅海行動》誠意滿滿,大篇幅奉上“燒錢”的武戲,令觀眾目不暇接。爆破場面逼真,武器裝備符合實際,連沙塵暴都是實拍,《紅海行動》拍得難、拍得“傻”、又拍得真。

林超賢《紅海行動》:再現了戰爭的殘酷,也再現了戰爭電影的成功

“蛟龍小隊”8位成員,各有發揮,戲份相對均衡,儘管是以少勝多,卻以團隊精神取代了個人英雄主義。8人未被賦予強到假的主角光環,最後以50%的高傷亡率(2死2傷4完好)“慘勝”。這些更接近真實的設定和遭遇,更能直擊觀眾心靈。

熱兵器時代的戰場並不需要作為主角的“蛟龍小隊”隊員們如何功夫了得,訓練有素的他們持槍走位、功架十足,英勇無畏、氣場強大。

《紅海行動》讓女性角色不再淪為花瓶、不再可有可無。“蛟龍小隊”的佟莉直接參與撤僑營救行動,臨危不亂,素質過硬,在行動中立下大功,巾幗不讓鬚眉。戰地記者夏楠也是“獨當一面”的線索人物,抱著“與恐怖分子抗爭到底”的信念,隨“蛟龍小隊”營救人質,身犯險境,更不懼犧牲、甘做人質的替身。

林超賢《紅海行動》:再現了戰爭的殘酷,也再現了戰爭電影的成功

Δ 《紅海行動》中的佟莉(左)和夏楠(右)

肯吃苦的演員固然難得,能炮製出好萊塢級大片的導演更稀缺。《紅海行動》的頭號幕後功臣便是香港導演林超賢。

林超賢《紅海行動》:再現了戰爭的殘酷,也再現了戰爭電影的成功

Δ 林超賢導演在《紅海行動》片場做示範

儘管有徐克的主旋律電影《智取威虎山》、陳可辛的內地電影《中國合夥人》獲好評,很多人還是會慣性質疑香港導演拍好內地電影的能力。

林超賢《紅海行動》:再現了戰爭的殘酷,也再現了戰爭電影的成功

Δ 杜琪峰導演曾經懷疑自己在內地拍電影會不接地氣

香港導演林超賢在拍出威猛無儔的《紅海行動》前,早已用一部成功的“主旋律商業大片”《湄公河行動》證明了自己。此次的《紅海行動》拍攝難度更大、主旋律意味更濃,不單沒有難倒林超賢,還成了他再下一城的發揮機會。

林超賢聲稱自己不懂主旋律和接地氣。的確,他沒有軍旅生涯,更無相應的文化環境薰陶。其實,他是在努力做一部將軍事元素融入進去的升級版警匪商業片。林導不必摒棄以往的導演技法,而是要升級、包裝自己的知識和技能。

林超賢《紅海行動》:再現了戰爭的殘酷,也再現了戰爭電影的成功

Δ 軍事專家張召忠認為《紅海行動》是警匪片的升級版

林超賢擅長拍動作戲,也同樣注重塑造人物、渲染情緒。《紅海行動》雖然武戲偏多,卻並未“重武輕文”,能在動態式的連貫細節中刻畫人物個性、烘托主題,這與林導往日拍的香港電影一脈相承。

有心人會思考《紅海行動》是如何製作出來的,正是“

知其然,更欲知其所以然”。

著名導演陳凱歌評價《紅海行動》工業角度不輸好萊塢,更斷定“林超賢必然是個軍事狂、武器控,不是行家上不了手。

軍事專家張召忠也在訪談中好奇地詢問林超賢軍事素養如何培養、電影中斷壁殘垣如何製作等等。

半年前的爆款戰爭電影《戰狼2》不是《紅海行動》的假想敵,但《紅海行動》總不免被人用來與《戰狼2》比較。

冒著與《戰狼2》撞題的風險,電影《紅海行動》不懼審美疲勞,改用團隊精神譜寫愛國燃情,節奏強烈不套路,給予觀眾全新的視聽享受。

影評人認為《戰狼2》的國家符號太強烈,忽視了外國人的民族情感。相比之下,《紅海行動》則有相應調整,給出了用於國際表達的通用價值觀,或者說是中國特色普世價值的人文關懷。

林超賢《紅海行動》:再現了戰爭的殘酷,也再現了戰爭電影的成功

Δ 《紅海行動》和《戰狼2》

用導演林超賢的一句話說:“(票房)成績肯定沒有辦法和《戰狼2》比,但(製作)一定不能比《戰狼2》遜色”。顯然,《紅海行動》已在立意、設定和製作規模上頗具優勢。

《紅海行動》是中國軍隊第一部值得自豪的大片,其拍攝壯舉和巨大成功會載入史冊,會讓國人精神一振,更令好萊塢刮目相看。

佳兵者不祥之器,聖人不得已而用之。《紅海行動》裡中國軍隊是為正義而出戰,影片主旨也是通過真實展現戰爭的殘酷,讓觀眾珍惜和平,痛恨戰爭。

現在看來,《紅海行動》在春節檔“格格不入”地上映,變成了在營銷上出奇兵,也承擔著社會責任感,以不粉飾太平的姿態呼籲大家熱愛和平、居安思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