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蘭花盆景的栽培方法

白蘭花別名旃簸迦。許多人都喜歡在家裡養上一盆白蘭花盆景,白蘭花盆景怎麼養比較好了,下面我們就來分享一下白蘭花盆景的栽培方法。

常綠喬木,在原產地及我國南部,高可達17米,盆栽的不易長大,成灌木狀,高3—4米。幼枝和芽密生淡黃色柔毛。葉互生,葉片長橢圓形,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全緣,有光澤,革質。花兩性,單生於葉腋,花蕾外有綠色的苞,花白色,有濃香,花瓣披針形,六至九片。萼片長橢圓形,先端尖,,成花瓣狀。每果有種子2—5粒。

白蘭花喜陽,5季須置於通風透光之處,多受陽光照射,生長良好。其主要害蟲有吹棉蚧,應注意防治。

白蘭花香味比茉莉為濃而且醉,品質比茉莉為佳。且白蘭終年開花(除寒冬開花甚少外),產量也較茉莉為高。但因植株高大,耐寒性比茉莉更差,越冬防寒操作較繁,同時栽培也不象茉莉那樣容易,它的抗煙力很弱,容易受菸害,故在城市附近工廠區生長常不良,加以白蘭的繁殖又很困難,故其價格遠較茉莉為高。

白蘭花盆景的栽培方法

白蘭花的上盆和換盆

白蘭的根因富肉質而脆,最忌水分停滯,故除灌水須特別注意外,栽培用土也要格外注意排水和通氣,灌水後要使土中水分容易通透洩出。茲介紹三種白蘭用土的配合法*

(1)純沙2份,幹冑苔2份,園土3份,幹牛糞1份,腐植土2份。

(2)山泥5份,腐植土3份,幹青苔1份,沙1份。

(3)杭州地區一般應用的:烏沙土6份,河泥2份,礱糠灰2份。

白蘭上盆、換盆時間都在3—4月間,在越冬後出室時進行。幼苗第一次上盆用“尺二”盆,每年換盆一次,第二年用“尺四”盆,第三年用“尺六”盆,第四年以後用缸,由“二石”以至“五石”。10—15年後每隔三、四年換盆一次,最後用“六石”或“七石”缸,也有用木桶的,以後則不再換缸,只換缸土,因受越冬溫室的限制,不使過分高大,以免搬動不便。

白蘭花繁殖方法

1.嫁接法(靠接)

(1)砧木選取,南方用黃蘭或木筆作砧,北方多采用紫玉蘭(也叫辛夷)。

(2)靠接時間:5〜8月份均可進行。

(3)嫁接方法:選用1年生枝條作接穗。將接穗和砧木的接合處各削去等長的切口,削麵稍長些為宜(5釐米左右)深至木質部,然後將兩者形成層密切接合,最後用塑料帶包紮緊(參見蠟梅的靠接)•經過2〜3個月即可癒合,這時就可以剪離母株了。

2.壓條繁殖

選用植株的1年生枝,在適當處(以便於壓條為度),先進行環狀剝皮,然後壓入土中,離地面近的可直接壓入地下,髙的壓入盆土中或用苔蘚、溼土包敷.經過3個月左右生裉後,即可剪下另行栽植。

白蘭花盆景的栽培方法

白蘭花盆景的栽培管理

白蘭花在北方多作盆栽,於9月中下旬入室內越冬,但室內溫度不能過低,否則葉子皺縮不舒展,嚴重時葉片脫落,影響翌年的生長和開花。應於翌年4月中下旬移出溫室置於室外朝陽背風處,以防止春季千熱風吹襲使葉片損傷。

白蘭花喜溼潤,夏季要勤澆水,平日上午及傍晚各澆一次,遇天氣炎熱再增加澆水追數,以維持土壤經常溼潤。注意伏天中午不要缺水。在生長期間缺水,易漳成葉緣乾枯。但排水不暢根部也易受損,以致葉片發紅而脫落。因此在澆水上,一定要根據具體情況適時適量澆灌。另外,為確保盆土的排水通暢必須選用沙質壤土,並在盆底墊碎磚瓦片作好排水層。

在肥料方面可選用豬頭湯水、油粕餅等腐熟的有機液肥。為保證白蘭花開花不斷必須促使新技的繼續延伸,因而,也就要勤施肥料。生長期間最好4一5天澆一次肥水,直至8月後逐漸停防施肥。為了保持盆土酸性,可每間隔3—5天澆1%疏酸亞鐵水溶液一次,或施用泡製的礬肥水澆也可。

根據白蘭花生長情況,可每間隔2—3年換盆一次,換盆時不要剪掉根系。生長期間常有紅蜘蛛危害,可用2000—2500倍樂果除治,另外,要經常向植株上噴水以防危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