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通復甦?3年來,單月件量增速首超行業

2018年已過大半,但對於申通來講,正在打一場硬仗。不管是市場份額下降、股東質押,還是股價暴跌、轉型……這些都是其難以越過的問題。

申通復甦?3年來,單月件量增速首超行業

不過,根據最新公佈的申通7月經營數據,申通件量和收入均創2018 年來新高,回暖跡象比較明顯。數據顯示,7月份公司快遞服務業務收入13.36億元,同比增長37.56%;完成業務量4.18億票,同比增長36.96%。

而這也是申通在2015 年以來第一個單月件量增速超過行業。

申通復甦?3年來,單月件量增速首超行業

實際上,近年來,申通由於在戰略調整速度慢於競爭對手,以致被對手中通、韻達等反超並逐漸拉開距離。近一年以來申通從總市值720億元跌至今日收盤,僅剩225億元,跌去高達6成以上。

市場份額下滑 股價暴跌

梳理申通發展軌跡發現,其前身實則是一個“神通綜合服務部”。1993年,只有23歲的陳德軍在杭州所辦。

2007年12月,申通註冊成立,註冊資本為5000萬元,出資人為陳德軍、陳小英(陳德軍的妹妹),分別佔55%、45%的股權比例。

2016年,申通借殼艾迪西上市。

不過,其市場份額則在一直在下滑。

公開資料顯示,申通的市場佔有率從2013年的16%,到2016年就僅剩下10.4%。

2017年申通的包裹完成量,甚至只佔全國總量的9.73%,這一市場佔比更是遠遠落後於中通的15.5%,圓通的12.6%,韻達的11.8%。

而在淨利潤增速上,申通的表現也並不突出。2017年,申通的淨利潤增速為17%,僅高於圓通的6%,但相比起來,韻達、中通以及順豐則達34%、44%及40%。

在這種情況下,申通的市盈率和市值也是最低。

截至8月20日,申通總市值約為225億元,報收14.72元/股,而圓通速遞為343億元,韻達股份539億元,順豐近1800億元。

申通復甦?3年來,單月件量增速首超行業

另一面,則是不斷增加的股權質押。這也被認為是申通股價一路下行的原因之一。

根據騰訊財經報道,申通快遞2018年一季報,申通前十大股東中,僅陳德軍和上海磐石熠隆投資未進行股權質押,公司有近36%的股份被質押。

或許陳德軍也沒想到,當年一個“神通綜合服務部”會成為快遞“龍頭”企業,也沒想到在激烈競爭中,公司會逐漸被競爭對手超越。

由“加盟”向“直營化”轉型

事實上,造成申通如今這樣發展局面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申通轉運中心的直營化比率相對較低。

申通財報顯示,2017年全網的轉運中心82個,但自營轉運中心僅為48個,自營率59%。而圓通的轉運中心自營率達到了73%。

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楊達卿也表示,目前,在通達系中,申通的先發服務資源控制力稍顯不足。在倉配品質控制力上,核心樞紐的直營化和全網信息化能力是保障,而申通相對落後。

顯然,申通也意識到這個問題。

申通快遞董事長、總經理陳德軍早在今年5月回應投資者對於業績的質問時,就曾明確將“核心城市的轉運中心直營化比率相對較低”作為制約申通發展的原因之一。

為此,申通加快了直營化轉型,並取得成效。

首先,申屠俊的“迴歸”。

去年9月,申屠俊“迴歸”再任申通快遞執行總裁。

有意思的是,申屠俊早在2013年8月底,他就曾以執行總裁的身份“空降”申通,直到2014年7月離任。

據驛站老鬼表示,當年的申屠俊有一件想幹但最終卻沒能幹成的事——說服和推進加盟商直營。自申屠俊“重回”之日起,申通全網的直營化就已經不可逆轉,勢在必行。

其次,收購核心城市加盟商,加快中轉中心直營化。

今年4月到6月,申通接連收購了北京、湖北(武漢)、廣東(廣州)、深圳、湖南(長沙)五大加盟商,投入資金總額達13.47億元。

4月18日,申通快遞發佈公告稱,將分別以2.9億和1.2億元收購北京及武漢加盟網點及中轉中心資產。

6月6日,申通快遞又發佈了一則公告,擬合計斥資約6.45億元收購深圳申通(共三家公司)、廣東申通以及湖南申通等三大加盟商的實物資產及中轉業務資產。其中,深圳申通作價23,768.55萬元(約2.38億元),廣東(廣州)申通作價34,531.50萬元(約3.45億元),湖南(長沙)申通作價6,183.33萬元(約0.62億元)。

其中,廣東申通和深圳全通達是申通2017年的第一和第三大加盟商,它們所服務的快遞業務量佔當年申通總快遞量的6%

它們被收編意味著在申通全國的版圖上,大型加盟商又少了一處位置。而隨著申通中轉自營率的提升,申通的中轉成本有望得到進一步的優化和控制。

快遞專家趙小敏對此表示,我國快遞網絡結構不平衡,東中西部地區差距很大,核心城市的整體業務量佔七成左右。率先啟動在核心城市的轉運中心直營化,是尚處於該領域追趕過程中的

申通的一種明智的選擇

有證券分析機構也指出,申通快遞在完成對核心城市加盟商的收購後,“全網一盤棋”戰略邁出關鍵一步,將大幅提升網絡運營效率和快遞服務時效,並將持續增強申通快遞網絡的盈利能力。

第三,加強基礎設施投入。

據瞭解,2017年申通快遞共投資25億元,新建了溫州、金華、西安、中山等8個轉運中心,自購地7處,改、擴建25箇中轉場地。

截至2017年底,申通總計有轉運中心86個,航空部46個,獨立網點1846家,服務網點及門店2.4萬家,運能為每天15377噸。受益於轉運中心直營化改革, 7月業務量增速均持續改善。

不過,相比中通、圓通,申通動作算是慢的。

由“規模擴張”向“質量內涵”轉型

正如國家郵政局局長所說,高質量發展是行業改革發展的根本出路,行業發展要由“規模擴張”向“質量內涵”轉型。

申通也在加快這種轉型。

今年年初,申通就把2018 年確定為“服務質量年”,下定決心狠抓服務質量。

在申通快遞出臺的《申通快遞“質量年”獎勵方案》中,將對在郵政申訴指標、菜鳥指數指標、整體綜合達成指標方面,表現突出的省公司總經理、省公司分管質量負責人、轉運中心經理進行獎勵。

具體來看,除了上面提到加速直營化之外,申通還將加大科技智慧投入,比如重點在中轉、末端、倉儲等環節,大力推進信息化、機械化作業管控,提高運營質量。

在2018年市場工作年中總結會上,申通快遞領導進一步提出未來要在鞏固提升服務質量的基礎上,下半年工作重點要全面轉向市場增量工作,力爭短時間內提升業務總量,提升市場份額。

另外,7月,推進派費改革,落實星激勵計劃,改善末端穩定性及服務質量。而7月份申通快遞全網共產生五星級快遞員超12000名,四星級快遞員近25000名,合計發放獎金超700萬元。

2018年上半年主要快遞企業有效申訴率

申通復甦?3年來,單月件量增速首超行業

(單位:有效申訴件數/百萬件快件)來源:中國郵政快遞報

目前來看,申通一系列戰略調整初見成效。上半年,申通有效申訴率同比下降了80.7%;其服務質量在國家郵政局的兩大監測和菜鳥指數據的綜合考量中,均位居前列,而且取得突破性的進步。另外,7月業務量增速均持續改善,件量增速回升至39.96%。

未來能否保持戰略前瞻性和戰術執行力是申通復甦之路上的關鍵因素。

注: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公眾號:物流CTO。公眾號後臺回覆關鍵詞“七夕”,獲取“200+行業最新報告及頂級營銷策劃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